語文教學法概念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20 03:19:00

導語:語文教學法概念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學法概念研究論文

一、問題的提出

(一)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提出是受“新概念英語”、“新概念作文”的啟示而生發出來的。尤其20世紀末的“新概念”作文以其“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對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產生了沖擊波,它宣示要“探索一條還語文教學以應有的人文性和審美性之路,讓充滿崇高的理想情操、創造力、想象力的語文學科,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學科”。這種新的作文理念啟迪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應該撥開云霧以還其語言素質與人文素質和諧發展的廬山真面目。

(二)“新概念語文教學法”是為了克服以往教學的弊端而提出來的,提出這種教法并非全盤否定過去教學法中的優質成份。以往的教學法的弊端一言以弊之----教學中目中無人。具體而言就是“三化”,即:閱讀教學程式化,作文教學八股化,口語教學沙漠化。

閱讀教學程式化是指從小學語文開始,我們養成了一套固定程式,那就是分析其中心思想,再分析其寫作特點。教師總是要將教參對文章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移植到媒體----黑板上,再讓學生輸入到自己的在腦中,最終傳送到試卷上。

作文教學八股化是指作文教學遠離學生的生活,一味地迎合高考,比如高考流行材料作文的年代,我們就很快從中發現了一種高考作文結構律這東西,即“引、議、聯、結”。作文教學很少或根本就不關注學生的發展。

口語教學沙漠化是指以往的語文教學很少培養學生的口才,以至于學生上了高一或在一要講兩分鐘的話,兩股顫顫,幾欲先走。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合作的社會,不能或不善于表達自己見解的人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三)理論依據這種教法有其理論作為它的支撐點。主體性教育思想是其主要理論依據。我們知道,主體性是人的屬性,人的活動是一種主體性活動。傳統教育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存在著壓抑甚至摧殘兒童個性發展的問題。教師、學生的主體性在一定活動(教學)中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教師從機械搬運教參中解放出來,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打碎學習的奴隸的枷鎖,主動參與教學。教師變成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扶助者和導引者,而非某次考試的犧牲者。

二、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見前)

(二)成功性原則

“新”教學法是一種沒有挫敗的教育,只有暫時過不了的語文關口。

(三)自我教育發展性原則

受教育主體從自在到自由發展過程。在高一主要是自在發展,高二則由自在發展過渡到自由發展。

(四)實踐性原則

“新”教學法強調在盡可能多的語言、人文環境中和諧發展自己。

(五)新異性原則

教學中極力渲染教與學的個性化的東西。喚醒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個性。

三、“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八觀

(一)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教學觀

1、以語文習得論為中心的教學理論:重感性語料的習得,重語料習得的運用,輕繁瑣的字詞句段解析。講授“含意”的實驗,讓學生補充作文題上“生活是”,結果受試班能用技巧含意的遠遠多于控制班。

2、以教會學生自學語文為主到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為主的教學理論。

3、以生活為語文學習場的教學概念;

4、以“感”、“讀”、“述”、“悟”為主模式的學習語文的教學理論;

5、以發現并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思想素質、人文素質為主的發現式教學理論;

6、以學生參與教材內容選擇的互動性的教學理論;

(二)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閱讀觀

1、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尤其是閱讀經典名著的欲望,每期開校用一定時間讓學生互薦名著,以至讀典成風,如《紅樓夢》熱,《水滸》熱。

2、由被動選擇閱讀語材料發展到主動自擇語料。新教材盡管有兩本,盡管有七十來萬字,但仍不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因此我們對教材進行大膽的選擇,于我有用者,取之;無用者,棄之,學生主動選擇講解古典詩歌中的優秀作品介紹給大家,教師主動選擇書卷氣濃郁的作品給學生閱讀,這種種做法彌補了教材過分穩定帶來的弊端,引入活水,共興語文是師生最大的心愿。

3、閱讀教學從繁的語料分析中解放出來,走向重鑒賞重感悟的感性語料積累階段。

面對文質兼美的文章,無論它是感性的,還是知性的,我們都為力主學生復活其“臨場感”,感受作品的美感,接受作品的獨特感,積淀作品的語感。

(三)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作文觀

1、作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基于這種認識,我們的作文訓練不出空題目,大題目,遠離學生生活的題目,盡管高考有所謂考查想象力的題目,我們棄之不用。如上期的生活作文訓練系列,則由感受生活,感悟生活,感知生活構成。

2、重體驗的作文訓練觀。生活是作文之源,善于體驗,才有妙文的可能,因此,我們帶學生訪談了股民,冬游了涼帽山。學生有了體驗,為文言之有物了。

3、文白整合觀。在作文教學中既重語體文的寫作,也重文言的寫作訓練。在學《勸學》后,我們要求用文言表述自己的求學經,在游涼帽山以后,用三百字的文言寫感受。盡管學生的表述不乏幼稚可笑,如:三百字用了二十五個“之”的,但克服了用文言表述的心理障礙。

(四)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口語訓練

1、口語與書面語同等重要。生活不僅需要書面的表達,也少不了口頭的表達,在學生未來發展中,口語的使用頻率遠遠高于書面語。因此口語也應該稱為“課”。

2、在課前三分鐘演講訓練,成語述猜游戲。

3、挖掘教材中口語素材。

4、創造口語運用的情景。

(五)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學生觀

1、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燃燒的;

2、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世界;

3、每個學生都可以過語文關。

(六)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教材觀

1、補充經典文化;

2、補充地方文化;

3、補充時尚文化;

4、學生自編名著互薦集。

(七)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課程觀

1、走近經典課,習《聲律啟蒙》,誦儒家經典,背唐宋名作,研宋元妙文,論明清章回,究外國名著。

2、時文開講課。每周一節時文開講課,時文內容選自《十月》、《收獲》、《當代》、《新華文摘》等,要求選文要有濃郁“書卷氣”。

3、口語訓練課。課前三分鐘演講。

4、交際訓練課。到華西證券射洪營業部與股民交談,訓練自己的交際能力。

5、研究性學習課。研讀《成都商報》上的股評文章,采訪股民,并學會從課堂外獲知練能。

6、學月教學法切磋課。每學月或講學法,或研究教法

(八)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評估觀

1、學生的多樣性決定了不能用統一的評價體系對其學科學業成就進行評估,因此我們以學生自評為主,自評的依據是教材的要求和大綱的要求。

2、師評采用等級過關制,取消百分制。周記、作文本身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的系統,用百分制很難準確評價它,因此我們采用ABCD4個等級來評價學生學業。等級制是一種過關制,如書寫,在第一次D級,經過一階段練習后,可以升為C級、B級、A級。原來是A級的內容,下一次可能降為B級、C級、D級,這也是正常的。學業只有在低高低的動態過程中才會發展得以更快更好符合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