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高中英語探究式教學途徑論文

時間:2022-07-01 08:44:00

導語:獨家原創:高中英語探究式教學途徑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高中英語探究式教學途徑論文

新課改對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要滿足學生心智和情感態度的發展需求以及高中畢業生就業、升學和未來生存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在新的教學改革形勢下,我們必須建立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其創造性,使學生從消極的接受知識中解放出來,從根本上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益。那么新課改下如何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益呢?

創新課堂教學是高中英語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精神,也是《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特別強調的重要理念。在新課程英語教學中,創新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語言環境,創新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創新新課程下的師生關系等等,都是創新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幾個環節和一些做法。為了讓更多的英語教師更加明確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有創造性的過程,只有教師具有創新意識,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關系,我試從以下三個方面談對創新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幾點認識與建議。

一、創新是課堂教學的靈活多變性,是學生發展的突變性論文

整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課堂教學應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這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貫穿英語學科教學中。隨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的頒布和實施,普通高中的英語教學正在發生全新的變化。高中英語教學必須轉變滯后的、阻礙學生創新精神發展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嶄新真實的語言教學環境,通過教學過程中情感和策略的調整,讓學生形成和保持積極的情感態度,以此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同時,一名合格且具有創意的高中英語教師應能對其教學內容的選擇、增刪,進行靈活的把握,并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各類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教學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針對每種不同體裁文章的設計應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現在的學生學了十幾年英語,依然感覺開口很難,究其原因,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采用機械的教學方法,設計了不貼近學生生活、僵化老套的教學語言情境,因而不能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不利于學生用英語來交流。

二、創新是課堂教學的語言情景的設計,是課堂教學的精彩紛呈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在“使用建議”部分指出:教材內容、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應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在不違背科學性原則的前提下,教材應該具有一定的彈性和伸縮性,允許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補充。比如在教《牛津高中英語》第五模塊第二單元的Task—Skillbuilding1:listeninganddrawingconclusions時,書中給出的兩個情景,學生在預習時都能看懂,所以筆者在上課時就簡單處理了這一環節,而創設了一個新的內容,即讓某個學生說一句話,讓其他學生drawconclusions。學生甲說了這么一句:Themathsexamwehadyesterdaywasdifficult.學生乙得出這樣的結論:Themathsexamwasreallyverydifficult,for×××wasatopstudentinourclass.學生丙得出了另一個結論:Maybe×××willfailinthemathsexamthistime。這種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內容的增刪設計,能使學生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能滿足各種層次學生的需要。事實上,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動腦,對所學的教材內容進行二次開發,要對學生學什么和如何學提供多重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多元智能、高級思維和個性傾向。在課堂教學設計方面,教師也應對各類教學內容進行研究整合,比如在教城市、國家類文章時,在設計中應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讓各類學生有話好講,參與課堂,分享所學。如在教NSEFC第一冊第七單元閱讀部分Acityofheroes這一課時,筆者就在閱讀過程中設計了兩個開放性句型,讓學生每人造一句句子。即:StPetersburg和InStPetersburg,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有用簡單句的,也有用復合句的;有用書上內容的,也有用已有知識即時編的,體現出課堂教學的精彩紛呈。

三、創新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創新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教師要有耐心,要學會尊重每一個學生。課堂教學對學生有耐心是教師的第一要義。師生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能不會很快地領悟教材、教師的用意,常常東拉西扯講不到正題上,這時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對英語知識、信息和技能進行內化,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想象、思考和實踐。

(二)創新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教師要學會賞識,讓課堂充滿溫情。賞識學生就是承認學生的進步與成功。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學習上取得成功是學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能激發學習的愿望。”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其閃光點,教師應具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并抓住時機予以表揚,讓每個學生都有被肯定的、成功的體驗。樂學是一種情緒;樂學是一種動機;樂學是一種精神勢能。因而我們英語教師要通過賞識教育讓學生感覺學習英語是種幸福,是種享受,從而做到樂學且善學。

(三)創新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要求師生合作,共同成長。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了人際關系的三要素,即真誠、接受和理解。羅杰斯認為,教師的態度,即在師生人際關系中教師對學生所持的態度,即在師生人際關系中教師對學生所持的態度,決定著學生是積極的學習者,還是被強制學習的“囚徒”。為了創造具有真誠、接受、理解三要素的師生人際關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自由表達”與“自由參與”中,逐步達到自我實現,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澄清他們想要學習什么;幫助學生安排適宜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幫助學生發現所學東西的意義;維持一個健康的學習過程的心理氛圍。因此,教師應多與學生合作,分享學生成長的過程并與學生共同成長。只有通過教與學的合作,師生才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學生才能在一個寬松的氛圍和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在一個合作的集體中,互相學習,互相溝通,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每個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最大的發展。

(四)創新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要立足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讀前預測法、讀中巧問法、課后復述法等方法都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內容,訓練語言組織能力,激發起學生的想象力。

(五)創新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需要巧設創新探索的機會。素質教育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教育,學生需要獲得能夠繼續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科學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揮天賦能力。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讓他們更多地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如何去獲得知識的方法,以達到培養創新的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銳意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想方設法培養其獨立獲得知識,創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要優化,教學過程要優化是指教師不但要掌握課堂教學應遵循的原則,還必須研究如何在教學中具體落實這些原則。

1.面向全體,平等對待每個學生

我們經常說:“教師要熱愛學生”,熱愛學生就要面向全體學生,平等民主地對待每位學生,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尊敬,學生才會喜歡該老師所授的課程。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要注意以下幾點:

(1)應盡量發掘差生的閃光點。他們熱愛老師,關心集體,愛護同學,有責任感。

(2)平等對待優等生和學困生。如果老師偏愛學習好的學生,冷落差生,時間長了,會形成兩種極端。過分寵愛會導致學生優越感太強,容易目中無人,遇到挫折時不易適應。過分冷落會使學生失去自信心。

(3)備課時,要備教材,備教學方法,備學生。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傳授不同的知識層面。面向全體學生,要以中、下等成績學生為主要備課對象,知道他們哪些方面薄弱,應重點講解。

(4)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對成績好的學生,提問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中、下等成績的學生可能會出現思維障礙,可提問啟發、誘導式問題。注意問題設計的坡度,使好、中、差生都能回答上來,使他們都有成就感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實現其學習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學會學習。

2.學生為主體,激勵加誘導

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核心是徹底打破“教師中心論”,把學生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和發展的主人。教師要注意把學法指導納入教學程序,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模式;要激勵、引導組內、班內同學之間的討論、探究與爭論;積極鼓勵、引導學生沿著他們的學習思路,創造性地學習與發展而不是逼迫學生就范于教師的教學思路;要正確、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給予學生及時的、耐心的鼓勵、指導、引導、疏導與輔導。

3.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為了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面帶微笑走進課堂,努力創造偷悅的教學氛圍;不得隨意批評學生,更不允許諷刺、挖苦、訓斥、體罰學生;要努力挖掘教材的興趣因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心理氛圍中主動學習、主動發展。

(1)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我常對學生說:“作為長者,你們是都我的孩子,每一個人都是聰明可愛的,我都是非常喜歡的;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我希望每一個人在每一堂課都有收獲,更希望我們在課堂內是師生,課后是朋友;面對新課程,我也是學生,是你們的合作者和同伴。”在這種民主、平等氣氛中,課堂教學中才能產生愉快的情緒,學生才能以輕松開放的心靈來接受教學,學生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改“要我學”為“我要學”,主動去發現問題、積極學習知識,并在親身實踐中體驗快樂與收獲。

(2)信任學生、善于贊美學生。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盡力鼓勵每一個學生大膽展示自我。不管學生的個人見解怎樣,我都盡力給予肯定和鼓勵,對學生的評價,我更關注的是學習的過程,更側重看學生能力、情意、思維是否得到和諧發展。我要讓我的學生明白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每個人都是可塑之材。我要讓我的學生在我的課堂里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讓各種智力、非智力因素創造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在我的努力下,我和學生之間逐漸形成一種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新型關系。

4.鼓勵創新,培養創新思維

鼓勵創新,旨在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心理品質和創造思維品質。教師要努力激發、培養學生的創造興趣、創造意識、創造情感與創造志趣等創造心理品質;注重對學生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的培養,為培養創造思維奠定基礎;努力激發、引導學生追求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新的答案;積極愛護、鼓勵學生超出教材之外異想天開;注重思維多面性、靈活性、變通性、流暢性、科學性的培養;注重創造思維過程的培養和創造技法的訓練與發展。我在教Unit3閱讀課時讓同學討論如下問題:WhatcanwefindinHowardCarterasanexplorer?Asastudentwhatshouldwelearnfromhim?這一設計旨在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我國傳統教學往往注重發展學生的求同思維,而忽略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訓練,無形之中使學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觀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和主動性的培養。通過討論第一個問題,學生發現了主人公勇于探索的精神。通過討論第二個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學生們對第二個問題反映積極,思維活躍。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課堂教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我們應當在不同課型以及同一課型的不同環節中,充分挖掘一切可以調動學生思維活躍的因素,通過多種途徑,鼓勵學生的學習創新。英語的課堂教學只有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進行統一,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