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創新教育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
時間:2022-08-10 09:19:00
導語:獨家原創:創新教育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創新教育的不斷實施,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念已有很大的改變,但在具體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當前音樂教學改革的主要課題。
關鍵詞:創新教育音樂教學小學課堂
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創造性是人的主體性發展的最高表現。創造能力不僅表現為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而且表現為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直覺、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音樂課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音樂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使人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變得更富有想象力、創造力。音樂教師更要放開手腳,緊跟時代步伐,大膽實踐和探索創新教學。新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學校教育的方向。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結合新的《課程標準》,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初步探索出了一些簡單的方法。
一改革學生的演唱方法
在傳統音樂課堂教學中非常強調個“齊”字。歌聲齊、動作齊,教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不論練聲、視唱、節奏、唱歌都是如此。除個別提問外,一律都要求整齊劃一,全班同學全部進行整齊劃一的集體活動,這樣的課型隨時可見。值得深思的是:表面的整齊,效果未必好。因為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學生各自的理解與體會等能力也存在著差異,我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提出音樂活動的具體要求,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想象、討論、判斷、創新,課堂氣氛便立即活躍起來,使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這樣一來,雖然場面上有點“亂”,但效果并不差。習慣了傳統的課堂整齊型的教師,往往不時地要求學生坐齊不動,對有唱、有奏、有跳、有演各自為政的活動場面,接受不了。但若深入到“亂”中去,就會發現“亂”中有序,“亂”中會產生良好的效果。這不僅能增強差異生之間的個性發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提高,而且促進了全體學生的表現欲望、求知欲望和創造欲,課堂氣氛會異彩紛呈。當然這里不是要廢除集體活動形式,而是要形式服務于內容,服務于效果。
二構建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情景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因此,作為教育者應多給學生提供這種探究的機會,構建起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情景,并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將激勵他們不斷的去探索,從而走上成功之路。為此,教師要從如下方面做起:
1.創設開放的學習與探究氛圍
創設的前提是自由。沒有自由,就沒有想象,沒有大膽的假設。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精神飽滿的情況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容易產生思想的火花。為此,教師要求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富有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接納、支持學生的興趣和發展,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娛樂,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這樣才有利于做出大膽的設想,萌發創新性思維。
如欣賞《飛來的花瓣》一課,我和學生進行了“角色換位”:首先讓學生分組進行賞析、討論,然后請每組同學上講臺當回小老師,引導同學分析、欣賞作品。學生在親身體驗了做教師的苦樂中,也更深刻的理解了作品。這樣不僅不落痕跡的進行了尊師教育,而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體驗了合作、創作的樂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激發認識興趣
興趣是與大腦皮層中最大的興奮中心產生聯系的,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一個人當他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這就為創造型思維提供良好前提。為此,教師要精心安排教學,從激發興趣著手,使學生被動情緒轉化為愉快、積極、自覺的情緒。
例如在欣賞二胡曲《二泉映月》時,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依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長,進行資料收集、討論匯總,并在一周后的音樂課上進行匯報交流、析表演等活動。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現和對作品的理解分析給了我許多驚喜。
三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在主體性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主體參與性。巴列夫斯基說過“: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就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師應善于把握學生的興趣所在,積極創設特定的場景和情景,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音樂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如采用游戲形式進行教學。音樂游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尤其適用于低年級的音樂欣賞教學。比如欣賞《跳繩》中,我讓小朋友們邊聽邊跟著音樂節奏跳繩,感受樂曲快樂活潑的氣氛。欣賞《捉迷藏》前,先讓孩子們完整聽一遍,然后請幾位學生上來玩一玩這個游戲,并配上背景音樂,這樣一來,學生們就能更好地體會音樂所表達的內容。最后讓學生把他們對這些音樂的感受用文字或者語言、肢體動作,甚至可以用圖畫來表現音樂的意境。加強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
四采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成了音樂教學不可或缺的手段
隨著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已逐步普及,并以其獨特的優勢活躍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發展較快,對事物外部的新奇特征充滿興趣,希望自己成為一名發現者,而CAI課件的使用則可以幫助教師使音樂立體化、形象化。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會遇到困難,思維受到阻礙,這時便可以利用多媒體適時巧妙演示,通過誘導、點撥,使學生溝通遇阻的思維,從而沖破障礙。
在《黃河大合唱》賞析一課中,我就利用了現代媒體技術信息量大,交互性強,快捷簡便,直觀性強等特點,制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黃河奔流的生動畫面,立體強烈的音響效果,清晰直觀的賞析流程圖等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始終沉浸在作品震撼人心的特定意境中,在情感的帶動下去聆聽、分析,張開想象的翅膀去欣賞、感悟。整堂課不僅教學容量大,教學效率高,而且使課堂教學實現了平面立體化,單向變多向的轉變;學生也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大容量地獲得更多知識和信息,對作品的理解也更形象、全面和深刻。因此在音樂課堂內外的教學中,有效地運用電視、廣播、Internet等多種媒體教學,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音樂文化范疇,而且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古今中外各種音樂信息,把課堂延伸到更為廣闊的創新空間。
五營造多元文化氛圍的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在小學教學里,相關管理部門應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盡可能為學生或老師營造一個多元文化氛圍的教學環境,以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除了在資金投入方面,注重教學設備的完善、舉辦有意義的音樂活動以外,在校園環境和教室環境的布置上,也應該體現學校
的辦學特色和文化特色。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多樣化要求教學方法應體現多樣、合理、靈活,適應學生實際與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多元文化氛圍的學習環境。
耳聰則目明,樂行則倫清。作為“人類第二語言”的音樂,以其獨特的形式對人的素質有著全方位的影響。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總之,創新能力不是一種單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種能力構成的一種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音樂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對學生能力提高的束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探究能力,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努力為學生創設條件,充分利用音樂教學這一主渠道,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 上一篇:哲學思想批判分析論文
- 下一篇:關于合規文化建設的心得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