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語文策略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31 09:16:00
導語:小學低年級語文策略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摘要:語文教學必須“堅持文道統(tǒng)一”,來教書育人。在導語中“滲透”。在課文學習中“滲透”。在“練習”教學中“滲透”
摘要:滲透導語分析感知感受技巧
葉圣陶先生說摘要:“教語文其實是在教人。”這句話其實道出了語文教師肩負的責任之巨大。因而語文教學必須“堅持文道統(tǒng)一”,來教書育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結合教材的實際內(nèi)容進行做人之道的“滲透”。
一、在導語中“滲透”
例如在教學《李時珍》時,我設計了下面的一個導語摘要:“我們偉大的祖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這些偉大的人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們雖然離我們很久很久了,但是他們的事業(yè)還在世代相傳,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代一個偉大的人物李時珍。”然后教師簡要介紹李時珍及其《本草綱目》。這種導語就把國情教育引入其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在課文學習中“滲透”
課文是教科書的主體,它不僅包含了豐富的語言文化,也體現(xiàn)了許多傳統(tǒng)美德和新時代道德要求。因此,課文教學是育人的重要途徑。
1、從句入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小學階段,許多寫景狀物的課文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以美熏陶學生的心靈,更從側面體現(xiàn)了人和自然的密切關系。如《灰椋鳥》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為什么林場能成為鳥的天堂?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這里的“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這里深刻理解課文內(nèi)容必須讓學生弄懂的新問題,滲透了環(huán)境教育的思想。保護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平衡,才能保證人類的發(fā)展。因此小學生從小就要有環(huán)保意識。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感知感受
寫人敘事的課文在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德是此類課文的重點。《船長》這篇課文,知識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聯(lián)系點集中在表現(xiàn)在描寫船長的語句上。通過“船長大聲吼道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船長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這些語句刻畫出了船長的偉大,他那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無不深深打動了學生的心靈。“從船長身上你學到了什么?怎樣體現(xiàn)在行動上呢?”于是在和船長比認真工作(學習)、先人后己的競賽活動中,學生學會了關心他人、認真學習,這樣學生受到的教育是源于教材,是具體的,而不是空洞抽象無所指的。
3、帶著感情朗讀,增強“其義自現(xiàn)”的效果
朗讀可使學生進入意境,產(chǎn)生情感,受到教育。朗讀的過程是運用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如讀《長江之歌》,可以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讀《哲學家的最后一課》、《山谷中的謎底》,可以使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讀《莫高窟》、《兵馬俑》,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上進心。
古人說摘要:“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因此,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多朗讀,同時教師要多做朗讀技巧上的指導,激發(fā)學生的朗讀喜好,往往會收到比教師講解更強烈的教育.
三、在“練習”教學中“滲透”
蘇教版語文教材中的“練習”相當于過去的“基礎練習”。如今教材編者賦予它新的功能,有計劃地編進了一些新的內(nèi)容,主要有摘要:成語、古詩詞名句,句言警句,趣聯(lián)妙對,口語交際(以上均分類編排)等,這些練習題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學會做人。
1歸類背誦,潛移默化
成語、古詩名句等語言精練,意義深遠,許多學生以把握它們?yōu)闃s。“你能說說贊揚道德高尚的有關成語嗎?”“你知道哪些批評人行為不端的成語嗎?”等等新問題將成語分門別類,學生不僅理解深刻,記得快,背得牢,而且還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對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功能。
2設身處地,學會技巧
“口語交際”這一練習培養(yǎng)了學生接人待物的能力。結合實際,設身處地,才能讓學生深有感慨,從而很快把握技巧,提高交際能力,生存能力。如《學會解釋》,我設計了“你被別人
誤會過嗎?你是怎樣做的?”這樣的新問題,很快將學生帶入以往經(jīng)歷中,學生或痛苦,或生氣,表情豐富,情緒、激昂。此時分析錯誤,學生恍然大悟摘要:哦,要注重時間、場合、心態(tài),把話說清楚!也就把握了技巧,學會了做人要有理有節(jié),寬容待人的道理。
- 上一篇:學生心理健康面面觀研究論文
- 下一篇:服務業(yè)發(fā)展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