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生厭學原因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1 04:06:00

導語:中專生厭學原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專生厭學原因分析論文

1.中專生厭學的表現

1.1對學習沒興趣沒信心,覺得自已就是讀不好書,甚至認為讀書太辛苦而不想讀。

1.2上課時不認真聽講,不認真學習,不少人上課時講小話、做小動作、有的干脆上課睡覺,老師批評,不接受,不悔改,甚至與老師對著干。若遇到嚴厲的老師,他們就坐著發呆,無所事事。

1.3課余時間都用來打撲克、下棋、聊天、亂交朋友,亂談戀愛、玩電子游戲,他們講吃穿、圖享受、懶勞動,通宵上網、“混日子”。極少數學生還打架斗毆甚至偷搶勒索,參與黃賭毒等而走上犯罪道路。

1.4一有機會就逃學,晚自習停電喊萬歲;不認真完成作業,有的干脆不交作業;對成績好差無所謂,一學期多科成績不及格。

2.中專生厭學的原因

2.1家庭環境因素;在眾多厭學的中專生中,家庭因素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2.1.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從小家庭管教不當,或父母疏于管教;或家長溺愛和過分遷就,子女在學習當中遇到困難和挫折輕言放棄;或家長對子女期望值很高,卻不管子女愛好什么,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子女;或教育方式粗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在學校變得固執而自卑,對學習漠視。

2.1.2當今社會一些家庭不穩定,父母離異,單親家庭,重新組合的家庭增多,這些家庭對子女教育問題處理不當,失去父愛或母愛,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孩子無心學習。

2.1.3家長錯誤觀念的影響,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心切,認為孩子只有上重點高中、考上大學才有出息。上中專學校無非就是“混一張文憑”,將來能“有碗飯吃”就行,從而對子女在學習上、思想上的好差不管不問,造成家庭教育乏力,甚至與學校教育相抵消的現象。還有少數家長根本管不住孩子,對子女的前程喪失了信心,把孩子被當作“包袱”甩到學校,讓學校“代管”。他們對孩子學不學知識無所謂,只要求孩子“不學壞”就萬事大吉。

2.2社會環境因素;社會環境的影響是造成現在中專生厭學的又一個重要原因。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每年大專院校畢業生的數量越來越多,而社會的需求并沒有相應的增長,使相當數量的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我國就業體制由過去的國家統一分配,變成了現在的自謀職業,又增加了中專畢業生就業的難度。黨政機關某些不正之風的影響,如貪污腐化、行賄受賄、拉關系、走后門等。不少單位招工、招干,重人情而輕人品,看文憑而不看水平。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消極的影響。學生畢業后很難找到工作,嚴重挫傷了中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由于有升學壓力,初中時整天忙于學習,疲于考試,有的學生因此對學習產生了逆反心理,有一種“學夠了”的感覺,一提學習就頭疼。考上中專以后,會有一種放松的感覺,覺得沒有升學壓力了,該玩玩了,對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只要拿到畢業證就行,“60分萬歲、61分浪費”。

2.3學校教育因素;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教育沒有適應形勢的變化。“大學擴招,中專難招”,為了生存,中專招生門檻不斷降低,生源質量嚴重下降,我們的學生文化基礎差,“問題學生”多,部分學生進校并非出于自愿。辦學規模盲目擴大,師資力量和學生管理水平沒有完全跟上來,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力度和創新。課堂教學未能調動學生興趣,部分老師業務素質不高,缺乏創業精神和敬業精神,教學方式與手段落后,備課不認真,上課時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巡著老一套教學模式走,不顧及課堂氣氛和學生的領會,教與學不能得到有機的統一,不能充分調動學生興趣,這些也是造成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

3.針對中專生厭學應采取的對策

糾正和克服中專生的厭學現象,是一項綜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很多。在此,筆者根據多年從事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實踐,主要從學校教育的角度提出幾點對策與大家探討。

3.1改進和加強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使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校領導、學生工作者、班主任要多找厭學學生個別談心,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難,使其真正感受到學校的關懷和溫暖。同時,還要發動同學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學生會和班干部的作用,鼓勵他們主動做好厭學同學的工作,在思想和生活上關心他們,在學習上輔導和幫助他們。可充分利用學校的宣傳工具,如廣播、黑板報、墻報等形式,表彰先進、樹立典型,特別是要大力表彰和樹立由后進生變先進的典型。班主任還應該及時與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配合學校進行教育。建議學校重視心理疏導工作,設立心理疏導機構,組織教師們學一些心理疏導的知識和技術。思想教育結合必要的心理疏導效果會更好。

3.2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2.1學校教務部門在新生入學時,應組織一次文化考試,以考試的成績作為編班的依據。對文化課基礎較差的學生,應加強他們的文化課補習,而不應匆忙就讓他們接觸專業課;也不應把他們編入文化課基礎較好的班,以免他們跟不上課。要給他們一定的觀察期,并在觀察期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3.2.2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教師要了解各個年齡段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級的班風、學風,采用相應的措施和教育方法。

3.2.3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要與學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對教師無比信賴和崇敬,才會喜歡教師所教的這門課程。要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該提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學雙方有了良好的認知基礎,學生自然學得起勁,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提高。

3.3從嚴治校,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3.3.1要對那些嚴重擾亂學校的教學生活秩序、道德敗壞而又屢教不改的學生,進行堅決清退。

3.3.2積極改善學校的教學生活設施,盡可能滿足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要。

3.3.3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如舉辦多種類型的文藝體育比賽,舉辦特長培訓班,開展各種社團活動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使厭學的學生在良好的環境熏陶和感染下,能逐步走上戀學、勤學的階梯。

3.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必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作為教師,必須不斷學習黨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思想上進,品行端正,為人師表,以學生利益為己任。學校應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函授或進修學習,提高教師的學歷和專業知識水平,培養學科帶頭人,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學校應定期選派專業課教師參加實踐活動,充實他們的實踐知識,鍛煉其動手能力。學校要鼓勵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獎勵創新開發,為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創造條件。

3.5加強就業指導,積極拓展就業渠道。

“畢業生就業是學校招生的指揮棒”,“是學校辦學的晴雨表”。為此,學校必須下大力氣抓好畢業生的就業工作。

3.5.1加強就業指導,學校要設立就業指導辦公室,開設就業指導課程,指導學生認清當前社會形勢,讓學生明白,目前市場中最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在所學的專業中應加強學習哪些知識、鍛煉哪些能力,這樣才能在擇業中發揮自己的實力和優勢。

3.5.2學校應與政府的計劃、人事、主管部門搞好溝通,與社會職業中介部門或人才、勞務市場及相關企事業單位保持聯系,及時掌握社會對人才和勞務需求的信息。爭取與用人單位提前預定用人計劃,緩解就業壓力。

3.5.3要教育學生打破“鐵飯碗”的舊觀念,積極鼓勵和推薦學生到與專業相關的民營企業去工作。

3.5.4教育學生牢固地打下就業的基礎知識,自己創天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只要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打開了,用人單位滿意了,就可以建立長期的用人關系,在校的學生就能夠安心學習了。同時,學校還可采取請就業的畢業生回校作報告,或請有關專家來校作形勢報告等,對學生進行專業職業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使學生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

總之,對于中專生厭學的問題,只要我們找準病根,對癥下藥,一定能藥到病除,樂學、好學就會成為學生的主流意識,中專學校就能更好地繼續為我國的職業教育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孩子厭學怎么辦》卓雅編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中專學生“厭學”現象分析及對策》田尊盛編著

【摘要】本文列舉了中專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厭學現象,試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分析中專生產生厭學的原因,由此探討、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中專生;厭學;原因;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