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觀念轉變論文
時間:2022-02-21 04:17:00
導語:教師教學觀念轉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領悟師生互動的本質內涵是轉變教學觀念的根本
師生互動是在班級的組織形式中產生的,不僅有著社會關系中的人與人之間互動的一般屬性,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屬性。從課堂教學這個層面上分析,這種互動的特殊性是它內在本質內涵的必然反映,其基本特點可具體概括以下三個方面:
1、師生互動的理解性。
師生互動是一種非直接的互動,它是以語言符號為溝通媒體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對對方及其符號的理解與領會,決定著互動的維持與延續。而教師與學生的年齡、閱歷、知識、經驗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有時教師意欲達成,學生卻對同一語言符號的一致性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這就需要教師明確自己表達的目的與意圖,創設特定的語境,審視特定的“符號”,調動儲存在學生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理解和意會。有一次聽:一位教師的課時,教師發覺課堂的紀律不好,便對全體同學說:“我們看哪一組的紀律最好?”一位學生卻馬上站起來說:“第二小組的紀律最好。”這里,教師關心的是整個課堂的紀律,示意課堂上要安靜。這位學生卻關心的是言語的表面含義,所以理解上出現偏差。可見,互動雙方有時作為中介的語言總是賦予自我理解的意義后,作出自己的選擇或行動。只有當雙方取得一致的理解時,才有可能達成師生互動的原本目的。
2、師生互動的形成性。
師生互動既反映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成為文化人或知識占有者的同質傾向,也反映了他們之間文化類型的差別或文化品味的異質現象。但是作為教育主體的行動者,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處在不斷成長和發展之中,只是兩者發展的需求不同,所以追求的目標亦不一樣。教師關注的往往是獨特的教育效果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學生向往的是知識技能的獲取和良好的自我形象。盡管如此,雙方都在借助對方的交往不斷地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所以,教學過程既是教師教育風格和社會影響的形成過程,又是學生學問和個性形成的過程,師生互動則是一種以成長和發展為目的的互動。
3、師生互動的反思性。
塑造自我并非是一蹶而就的簡單化和直線式的過程,它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就其教學活動的實質來看,它又是伴著經常不斷地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來推進的。師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對自己的知識經驗進行篩選和加工,控制著自我多方面的發展后形成自我同一性。這恰恰反映了其內在的反思特點。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在現代性的情境下,變化的自我作為聯結個人改變和社會變遷的反思過程的一部分探究與構建。”可見,教育過程始終伴隨著反思的存在,師生之間的互動就是一個不斷反思的推演過程。
綜上所述,教學互動的過程就是“理解——形成——反思——理解——再形成”的反復過程,也是新課程理念下區別于其它互動的本質特征。
二、把握教學互動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師生互動是實實在在表現于課堂教學之中的,從實踐的層面來看,至少有三個重要環節:
1、教師的監督與學生的自律體現在教學的組織管理環節上。
小學生年齡小,生理、心理不成熟,很容易受教師權威的影響,具有突出的依賴性和向師性特點。所以,教師必須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教育,并實施有效的監督和控制,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教師的善教與學生的樂學體現在知識傳輸環節上。教師是學生心智的培育者,承擔著對來自社會實踐的知識經驗篩選、加工、整理,然后以學生能理解、接受、便于掌握的方法傳授給學生的職責。教與學的過程本身帶有極大的智力成分,所以,需要教師發揮主動實施,愿意施教的熱情與自覺性,需要教師拋棄機械單調、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能否做到這一點,主要靠教師本身,這對于樂教且善教的教師來說對教材處理和教法的選用要能游刃有余。使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由于參與活動和動手操作易于引起學生求學的樂趣和探索的熱情,所以尋求知識的活動化、游戲化、趣味化,為學生營造自由、寬松、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也是非常必要的。要使教學互動克服枯燥、被動的局面,只有教師的善教才能激發學生的樂學的熱情,學生的樂學又體現在課堂上的“四小”表現上,即“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
2、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創新體現在操作訓練環節上。
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教育內容的設計者、執行者,也是兒童學習、游戲、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還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學習者,更是一個細心全面的指導者。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動口,學生動手,老師展示操作方法,學生在模仿教師基礎上一次次地操練,然后進入自主創新階段。當然,教師根據學生的處境和情況不同,所指導的重點和側面也就不一樣。對膽怯、孤僻、能力差的學生,教師可主動與他們一起開展智力活動,并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解說、真摯的感情來吸引感染他們。對情緒時高時低,又有攻擊性行為且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隨時留心他們的行為表現,一旦表現突出并有了一定的創造性,教師就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把新思想和新觀念再現給其它同學,使其創造性得以發揮,逐漸消除不良行為。對學習積極性高漲、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參與操作活動的學生,教師應做有效的促進者,給他們以足夠的自由支配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展示個人才華,并帶動和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是融知識傳輸,操作訓練,情感熏陶,認知建構和組織管理于一體的,它的有效運轉不僅表現為教師理念先進、目標明確、善于施教、精于指導、巧于點撥和適當監控的有效性,重要的是作用于學生樂于學習、勤于創新、勇于自律、發展自我、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
- 上一篇:總工會科學發展觀學習調研報告
- 下一篇:街道征地拆遷辦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