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引入知識管理系統論文
時間:2022-06-18 09:24:00
導語:本體引入知識管理系統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知識管理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具有很大的空間。從知識管理與本體結合的角度切入,提出基于本體的教學知識管理系統的基本框架,并對其關鍵技術做出簡要闡述。
論文關鍵詞:知識管理;本體;教育
知識管理在發展早期僅是基于數據庫或文檔管理的初級技術,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管理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活躍的領域并擁有很廣泛的發展前景。目前知識管理越來越多地被企事業用來提高技術和競爭等,但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管理應緊緊和知識活動聯系在一起,首當其沖的便是教育。
1研究背景
知識管理是指將可得到的各種信息轉化為知識,并將知識與人聯系起來的過程。它包括:1)對信息的管理,通過智能化的信息深加工實現信息的知識化增值、發現、組織、共享和使用;2)對人的管理,實現隱性知識的發現、組織、共享和使用。知識管理的基本活動包括對知識的識別、獲取、開發、分解、使用和存儲。當前知識管理中的問題是:如何把信息以統一的方式組織并避免對同一知識的不同描述影響理解和共享?如何提高計算機的查全率和查準率并利用有組織的信息獲取知識?
引入本體與知識管理結合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本體源自哲學的概念。Gruber給出目前非常流行的本體定義:本體是概念模型的明確的規范說明。本體提供了目標世界的公共詞匯,為信息的描述和交換提供適當的數據結構。本體最大好處是明確了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教育領域的知識管理中引入本體,使知識對象化,必定會給知識的集成和重用帶來益處,而且可以使與之匹配的知識對象的關系和屬性得到完整和清晰的描述,通過這些,用戶可以獲取更適合自己的知識。
2基于本體的教學知識管理系統框架
本體是構建知識管理系統的有效方式,對于具體的項目而涉及的工作包括概念定義和資源組織2個方面。每個概念的定義要包括它的含義、子概念、父概念、每個類的實例概念問的各種關聯、概念與外部資源的關聯。該框架分為知識收集及獲取、知識檢索和知識推理3個部分,具體關系如圖1所示。
1)知識收集及獲取。知識的收集及獲取的首要任務是要將有用的信息資源結合進知識管理系統中,并與本體方法論相結合,將信息通過本體構建工具轉化為用本體語言描述的知識,放入本體庫中。此系統的目標用戶有2類,一類是資源的使用者(學生或者教師),另一類是資源的加工者。收集和獲取的信息資源是指對教學有幫助的課件、試題、音視頻等資料,在本體中對教育資源分類遵循的是LOM元數據標準等。
2)知識檢索。目前的應用系統中由于其數據庫不是建立在能夠表示概念之間的關系、事實和實例的領域模型的基礎上,因此無法實現智能查詢和信息推理。不同的組織和人員可能使用不同的詞語表示同一個含義,因此查詢系統對意義相同但用詞不同的內容無法進行精確的檢索,當對多個數據源進行查詢時問題更明顯。在基于本體的概念設計知識管理中由于具有統一的術語和概念,采用基于知識、語義上的檢索匹配,在本體的幫助下從本體庫中匹配出符合條件的數據集合,解決語義異構的問題,在教師和學生查詢具體資源時能夠減少對冗繁數據篩選的時間,也能夠提高信息檢索的精確性。
3)知識推理。推理使用推理機能夠對初始本體進行處理,通過自定義規則或者內在規則,能獲得原有本體隱含的沒有直接定義的知識。推理機不僅能對本體語言內在的各種關系進行計算,而且支持自定義規則推理。自定義規則定義更加豐富,可以包括反映現實世界的某種傳遞或逆反關系等,實現對知識模型更靈活的操作。比如放入一個新的教學資源,推理機就能夠對其進行推理,從而得知其具體所屬類及定義。
3小結
教育領域的理論慢慢受到知識管理的影響,因此越來越多的教育學者和研究人員開始進行教育領域的知識管理研究。而本體的引入彌補了知識管理系統中出現的結構簡單、語義缺失等問題,改善了資源共享困難的情況,更促進系統的完善和更新,為我國教育領域的知識管理提供了新鮮的方法和技術。筆者期待本體技術和知識管理技術的結合能給教育領域帶來更多的啟示。
- 上一篇:綜合業務科副科長工作交流
- 下一篇:2010在全鎮開展創先爭優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