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英語教師和學生的課堂交流方法論文
時間:2022-07-12 04:18:00
導語:培養英語教師和學生的課堂交流方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語言走信忽的載體,也是人與人交際的工具。培養交際能力走英語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中.創造友好的教學壞境,營造良好的交際氣氛,開展豐畜多彩的課堂交際活動以及重視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
關健詞:英語課全教學交際能力培養
一、師生之間建立融洽、健康的情感和人際關系,為有效實施各種教學手段典定基礎
1、精心設計課堂的開場白,活躍課堂氣氛。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精彩的導入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人一種美妙的境界,更能使學生思維活躍,為進行課堂交際教學奠定良好的墓礎。筆者在教學實用英語第一冊第四單元TextA時,用了如下幾句作為LIroductorymarks;Everyoneofushassomefriends,andwealsowanttostar!newfriendships.Asyuuknow,lheinlerper-sons!relationsareoneofthedecisiveelementsofsuccess.Buthow南youltehavewhenyoufirs!meetsomeoneinasocialsituation?Whatshouldyoudoduringthefirstfourminutes?在社交場合什么樣的言談舉止是禮貌得體的,什么樣的表現是不利于杜交的是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短短幾句激發了同學們的交際欲望,同學們紛紛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而熱烈。當然,使課堂氣氛活躍的開場白還有很多,如上新課前,播放英文歌曲,一可使學生放松,調節精神,二可提高英語辯音能力,有一舉兩得的功效。此外叫學生輪流作值日報告,講笑話、講幽峨故事,講校園趣聞等,都可活躍課堂氣撰。
2,注重情感交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可為教學提供良好的氣氛和和諧的人際關系。作為教師,應充滿活力,幽默風趣,對學生和藹可親、善于接觸學生,這樣才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如果對學生態度生硬,經常諷刺挖苦,專橫跋雇,必然會導致師生關系不協調,壓抑和阻礙課堂教學中的相互交往。PeterD.Streve.在其“語言教學的本質”一文中指出:可勝任的語言教師必須具備的要求之一是具有不致于使人感到沮喪的個性。
俗話說:話,是開心的鑰匙;一句話暖人心。交際理論認為:“Meanings二inpeople,notinwordsiltsel強調的就是師生要建立友好合作的關系。因此,教學中用言語交際時,要慎用課堂用語。如學生經常遲到,不宜說:"5"ouarealwayslate.’發現某生拼寫錯誤多,不宜說:"Youarealwayscareless”因為always過分絕對了,恰當的說法是:"touhavebeenlateveryoftenrecently""Youseemtobecarelesslately."此外,我們應利用言語交際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以利師生關系平等合作發展。例如,在課堂上。師生見面時,適當地、即興地“寒暄”幾句,對安定學生情緒,吸引學生進人外語課堂情掩.創造良好的交際氣氛會有好處。如一般情況下都可以問一下:It’snicetoseeyouagain./It’safineday,isn’tit?HMVareyoutoday?星期一上課可以間:Ilid,havegoodtimeyesterday?Whatdid”。doonyourweekend?在其他功課后面上英語課,可以問:Youhad,P.E.lessonjustnow,didn’tyou?Areyoutired?/YouhadatestinChinese_Hmrwasthat?Wasitdifficult?又如某同學病了,昨天沒來,可同:"Areyoubettertoday?’’等等。學生對老師這些富含人情味的問話,一般都會做出積極的回答,既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又為進一步進行課堂交際教學作好了情感的鋪墊。有利于交際氣氛的形成。
二、開展課堂交際活動,讓學生充當教學的主體
交際活動(communicativeactivities)指的是用所學語言真實地、自由地交流思想,共同完成某項任務的活動。英語課堂的交際活動,對學生的交際能力的培養發生著積極的作用。因此,英語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為主.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學生只有在主動學習的狀態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的作用,才能有利于交際能力和交際素質的提高。
交際活動是學生獨立運用的過程,要讓學生自己去開展,但這不等于教師可以不聞不問。教師是組織者,根據內容確定形式;教師是提示者,提供信息者,可以起咨詢作用;教師是參與者,作為一員參加活動,了解情況。在英語課堂上,可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水平、教學課時等設計不同的交際活動。
1.交流信息活動(Exchanginginformation)師生共處一個班級,各人的情況、經歷不同,需要互相交流情況,增進了解。可以根據各個階段所學的語言材料,組織不同內容的交流信息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知識表達思想。進行交際。例如,可介紹過去的一個經歷,介紹各自的中學生活,介紹各人的一個打算等。
2、以話題為中心的交際活動。很多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FreeTalk活動。這種活動的模式或由教師問學生答,或由一位學生事先做好準備,然后在課堂上一人講,眾人聽。這項活動雖然也帶有信息差距(informationgap),但發言的同學缺乏即席性,只有把準備好的話背一遍,聽的人缺乏參與性,只是被動地聽,沒有積極的反饋和互相交流,不符合交際雙向性的原則。
以話題為中心的交際活動不同于上述FreeTalk首先,選擇話題。話題可大可小一般應選擇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話題。可出自學生活,或社會生活,或公眾所關心的熱點,如lifeindnrtnitory/loveandmar-riage/homesick/career/enteriaimrent/populationinChinaspollntionJmarketeconom州refomrinChinalpoveltyinmid-dleandwestChi,等方面的話題。然后,教師在每堂課前(約2分鐘)將
討論話題寫在黑板上。先讓學生與自己的學習伙伴交談,初步形成自己與別人交談思路的框架。接著.教師請一位學生上講臺,與其進行示范性交談,給全班學生作啟發和誘導。然后,全體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在教室里走動,隨便找另一位同學進行交談。最后,學生回到座位上,教師請部分學生向全班交流自己的見解。聽的同學可向發言的同學提問題.發言的同學還要根據對方的觀點,作即席發言。這樣,聽者、說者位置頻頻交換,學生始終處在一種主動接受和傳遞信息的狀態之中。有了信息差距,通過交談達到交際目的,更接近于真實的交際活動,為學生今后在社會上用英語與人交際鋪平了道路。
3.辯論(Prosandcons)。組織學生對一些問題進行辯論,可以促進學用結合,真實表達思想。辯論題確定后,根據學生自愿組成對立的雙方,一方一方、g出,lt’,并經過一定的準備,在班上開展辯論。辯論的題目可大可小,如Peopleliketoliveinbigcities./Warnenenjoyequalrightswithmen./WatchingTVisharmful等。
4,課文教學中的交際活動。在課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就人物性格、人物品質、故事內涵、故事延伸、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及作者態度等展開討論,給學生提供機會,表達各自的觀點.開展交際活動;在進行閱讀理解訓練時,教師也可就所讀材料開展口頭交際活動,如討論讀物中較為復雜的語言結構的含義、上下文的邏輯關系、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態度傾向等,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讀懂該語言材料,又可以使他們在交際活動中得到聽與說的機會培養在不同語境中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英語課堂的交際活動還有許多行之有效的活動方式和方法。如模擬記者招待會,請一些同學擔任市長、政府官員,坐在臺前。其他同學擔任記者,進行提問。又如模擬采訪、面試等等。總之,外語課堂的交際活動,對學生的交際能力的培養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使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和方式,學生利用真實或摸擬的情景進行交際活動的練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和實際活用語言的能力。
三、視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的外語文化能力
眾所周知,語言不僅是“交流工具”,而且是一種“文化載體”〔曲urecontainer),它能反映一個民族的人生價值觀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因而學習英語就不僅僅只是掌握一個符號休系,而是與了解一種文化緊密相連的。換句話說,要真正掌握英語語言.就必須深人了解英語語言的文化背景,才能達到正確理解井得體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至少對英美這兩個國家的自然環境、制度、機構、信仰生活方式、主要風俗習慣有所了解,同時要使學生在交際活動中重視語言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得體性,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1,要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教師在課堂上有計劃、有步驟地介紹英語交際知識的同時,還應引導學生閱讀與文化背景和社會習慣有關的書籍、報刊。從中體會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言語行為,體會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培養學生不同語境中禮貌而得體的“言語行為”,培養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2,融文化知識的傳授于課堂情景教學之中。教師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必須從語言所表達的功能。意念出發,創設與所學語言文化相一致的情景,將結構、功能及情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較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感知、理解和運用語言材料。
3、歸納總結。在教學中。將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漢文化的主要差異,以及在語言形式和運用中的表現進行歸納和總結,能對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起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李長蘭在叮外語教學的文化導人》一文中,將中國人與英語國家人士初交時談話的禁忌歸納成“四字”:where.WARM,meal.I代表income;WARM中W代表neighl,A代表age,R代表。ligivn代表mama由此而引出“七不間”:不問對方年齡,不問體重,不問宗教信仰,不間收人,不問婚姻狀況.不間“去哪兒,不向“吃了嗎”。
4,重視詞匯文化內涵的介紹。不同的語言,其詞匯的內涵和外延不盡相同,有時不能一一對應,照搬照套。語義學將詞匯意義分為理性意義和內巍意義等。礴我們談的內涵實際上指的是人們在使用或聽到一個詞語時,這個詞語使人們聯想到的“真實世界”中的經驗。不同的民族對某些事物表象的認識相同,但是由于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賦予它們的聯系卻可能很不一樣。如一些表示顏色的詞.其語言意義是相同的,但不同文化群體會產生不同的聯想,如漢語的“藍色”對應英語的"blue",漢語中,“藍色”令人想起天空、海洋,給人以遼闊、寬廣之感,如“蔚藍的天空”、’‘湛藍的大海’。而英語中的“b1ue"常表示不快,如"havingtheblues"是‘’情緒低落、優郁、煩悶,的意思。blueweekend是“倒霉的周末”,"lookblur"則表示“神色沮喪geen在雙語中是一令人輕松的顏色,可在英語中的”greeneyedgeeswithenvy常表示“嫉妒’‘的意義,"ageesluind”則表示“生手”。若不區分這種差異可能會引起誤解.影響正確的交際。
總之,在英語課堂上創造友好的教學環境.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交際活動以及重視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同時,我們還應大力開展英語第二課堂教學,創造能讓學生進行外語交際活動的條件,提高學生實際運用外語的興趣和能力。
- 上一篇:教師師德師風個人整改實施方案
- 下一篇:學校暑假安全應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