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學教學重要性論文
時間:2022-07-23 11:55:00
導語:英美文學教學重要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英美文學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可能性。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教學中應加強英美文學教學,以適應我國英語教育改革發展的需求,培養出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
一、引言
筆者在網上看到南京外國語學院王守仁教授在2002年全國大學英語教師暑期研修班上所作的學術報告5英美文學與英語教育6中提到了英美文學與大學英語教學的關系,深受啟發(王守仁,2002)。后又有幸參加了今年教育部舉辦的全國骨干教師培訓班,與王守仁先生有過一番交談,更覺受益匪淺。筆者從事英語教學多年,對英美文學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及英美文學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的關系也進行過深入的思考。英美文學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長期被忽視。究其原因,不外乎大學英語課時少,學生外語水平有限,大學英語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等;但筆者認為根本原因,還是重能力、輕素質的教育觀念在作怪。現在一提到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人們便想到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等應用能力的培養。我們現行的大學英語教育,過于專注基本技能的訓練,似乎惟有聽、說、讀、寫、譯,別無其它。一想到英美文學教學,大家便認為是英語專業的事,與大學英語教學無關。但文學作為人文學科中重要的一個分支,文學素質作為人才的重要素質之一,在高等教育中應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英美文學教學也應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體系中來。筆者擬從如下幾方面論述英美文學與大學英語教學的關系,希望和同行探討。
二、英美文學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1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英美文學教學適應了中國高等教育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人類已進入21世紀,新世紀的特點是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國際間的合作也日趨頻繁。而這種競爭和合作最終都體現在人才的競爭和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上,高等教育必須適應全球化和國際化的趨勢。因此,培養國際化人才已成為現代社會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張喜林,2002:56-57)對于何謂國際化人才目前還沒有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但各國專家在某些方面已達成共識,即國際化人才應具備國際視野和國際意識。國際化人才必須保持寬闊的視野,加強對不同文化的理解,養成尊重不同文化的態度,因為國際間經濟的合作必然涉及到各國的文化。國際化人才除了應具備相關的專業背景、誠信、敬業、進取等前提條件外,至少還應做到熟悉相關國家的文化背景,掌握相關國家的語言以及熟悉相關國家的市場特點和經營環境,其中外語水平和對異國文化的了解應是國際化人才的基本要素。(鐘會、李淑金,2001:67-69)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又是藝術的語言,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最好的語言材料。因此學習英美文學是提高英語水平的最佳途徑。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學體現了一國文化的精髓。一國之文學不僅是其語言的藝術,而且還有這個國家的人們的愛憎情感和對真、善、美的追求。文學是對人生體驗的文化表征。文學作品隱含著對生活的思考、價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識形態。學習英美文學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可以接觸到支撐表層文化的深層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帶根本性的思想觀點、價值評判,西方人經常使用的視角,以及對這些視角的批評。只有通過研讀英美文學對西方文化有深層次的了解,國際化人才才能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中輕車熟路,立于不敗之地。(楊凡,2003:12-15)
2.2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英美文學教學適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21世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中心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那么何謂素質教育?簡言之,素質教育便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人,培養人格健全的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袁貴仁,2001:1-3,12)其中德是第一位的。我國現今領導人也強調/以德治國,以人為本。思想品德素質應作為學生最重要的素質,而文學的道德教育功能是顯而易見的。文學的教育功能是一種審美的教育作用,這種功能是在審美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其道德教益往往為讀者在藝術享受中不知不覺地接受,從而影響到他們的思想和精神面貌,陶冶他們的心靈,這就是/寓教于樂、/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文學的道德功能和愉悅功能使文學,包括英美文學成為對學生潛移默化影響的最佳方式,。此外,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楊振寧博士說過:/中西教育比較,各有優點。西南聯大教會了我嚴謹,西方教會了我創新。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從浪漫主義到20世紀現代主義,英美文學的發展史也是英美兩國人民反對專制和奴役,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歷史。而文學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作品的鑒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學習西方文化提倡的科學、民主和創新精神。因此英美文學課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提高文化素養和英語素質不可或缺的課程。(覃志峰,2002:67-70)筆者欣喜地看到在最新的5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6(試行)中也強調了/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也是拓寬知識面,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因此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時也應充分考慮對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
2.3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英美文學教學是廣大大學英語教師提高科研能力的要求英美文學教學與研究是英語教師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總體來看,大學英語和專業英語教師科研力量及科研成績的差距是有目共睹的。固然教大學英語并不妨礙自己對語言學、教學法、翻譯等方向的研究和提高,但也有些公外教師的專業方向是英美文學。英美文學課程的開設,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方面都將給他們以更多的挑戰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常言道/教學相長,在教授英美文學課程的備課、講授、和同學們討論的過程中,自然經常會有一些思想火花冒出來,而這些思想火花極可能變成研究的一個切入點。筆者也咨詢過一些同仁,很多教師都和我有同感:教、學、研相結合是提高教師自身業務水平的最佳途徑。
三、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開設英美文學課程的可能性
3.1學生語言水平逐年提高根據教育部的新世紀教育規劃,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將與國際接軌。即將出臺的新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規定,今后中小學生的英語能力分為9個等級,小學畢業要求達到2等水平,初中畢業達到5等,高中畢業起碼達到7等,高考要求學生達到8等,同時要求掌握3500至4000個詞匯,高中畢業時學生的英語水平將相當于現在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四、六級的英語水平。(劉焱,2002)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更強調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改變目前學生學了多年英語還聽不懂外國人講話、看不懂原版書的現狀。如果新的標準在不遠的將來可以實現的話,我們現今大學英語所追求的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已在高中階段完成,那么學生到大學里來學什么?未來大學英語的培養目標自然也要做出相應調整。隨著學生入學英語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重點自然可以轉向加強專業英語教學和提高學生英語文化素養上來,開設英美文學選修課甚至必修課的條件日益成熟。
3.2大學英語師資隊伍日益壯大隨著大學英語教學的蓬勃發展,各高校對大學英語的教學日漸重視,對大學英語教師的培訓也日漸加強。很多高校開始對大學英語教師實行學術休假和業務進修制度,新的5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6(試行)也涉及到了這一點。越來越多的高學歷、高職稱、高水平的教育人才加入到大學英語教學的師資隊伍中來。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在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大學英語教師有愿望也有能力講授英美文學課程。
四、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中的英美文學教學思路
4.1談到英美文學的教學思路或教學模式首先必須明確英美文學的教學目的這一點應該是與英語專業的英美文學教學是相通的。因此我們可以借鑒2000年的英語專業教學大綱。大綱規定:/文學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由此可以看出,文學教學不能只降格為語言教學的一部分,也不能只實現它的愉悅功能。文學課程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閱讀和思考的場所,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學會個性化的閱讀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教育家注意到,在美國的所有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中,教會學生/批判性思維是人們對此達成的共識。對于文學而言,思想就是一切。因此,作為文學教師,應通過對英文原著的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和文化的同時,更要學會獨立地、創造性地思考,培養學生的生活感悟力,這是人文科學的根本任務,文學課程應該堪此重任。(郭英劍,2002:53-55)
4.2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中的英美文學教學又應有別于英語專業中的英美文學教學教學方法應更靈活,形式應更多樣。針對大學英語課時少的情況,目前比較現實可行的辦法,一是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挑選一些中國學生耳熟能詳的英美作家,如莎士比亞、雪萊、狄更斯、海明威等人的作品,進行分析、講解、討論,如開設5西方名著賞析6;也可專講某一文學專題,如5浪漫主義文學6、5圣經文學6、5希臘神話6等;二是把英美文學教學融入西方文化的教學中,如開設5西方文化導論6、5文藝復興史6等;如進一步,可以開一至兩個學期的選修課,讓學生對英美文學有更系統的了解。若干年后,隨著新的國家英語課程的實施,隨著學生入學英語水平的逐步提高,精讀課的課時勢必逐步減少,西方文化和英美文學未嘗不可成為公外學生的必修課。
五、結語
文學是民族優秀文化的結晶、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文化的載體。英美文學教學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了解英美文化傳統、社會政治和經濟制度等背景知識的機會,而且英美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文化知識、文學知識及其具有的哲學、人文、美學等價值是英美民族社會文化的縮影,也是學生人格自我完善、提高文化素養及自身素質的重要學習內容。(崔少元,2000:52-55)不能把文學看成陽春白雪,可有可無的東西。英美文學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并不矛盾,可以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大學英語教學中應加強英美文學教學,以適應我國英語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為了達到這一步,雖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我相信廣大的英語教育工作者仍/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崔少元.全球化與文學教學-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現狀探微[J].外語教學,2000,(3).
[2]郭英劍.從文學理論的缺席談起-文學教學的目的是什么?[J].鄭州大學學報,2002,(5).
[3]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6(試行).
[4]劉焱.中國中小學英語教學將與國際接軌.中國新聞網,2002-4-24http:PnewsPxwsdP200204P24010102694.Html
[5]覃志峰.英美文學教學談[J].莆田高等師范專科學報,2002,(1).
[6]王守仁.英美文學與英語教育[R].2002年全國大學英語教師暑期研修班上的學術報告之五.
[7]楊凡.對外語高校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幾點思考[J].外語界,2003,(2).
[8]袁貴仁.素質教育:21世紀教育教學改革的旗幟[J].中國教育學刊,2001,(5).
[9]張喜林./國際化人才界說[J].中國培訓,2002,(11).
[10]鐘會,李淑金.現代社會呼喚國際化人才的培養[J].科技與管理,2001,(4).
- 上一篇:政法干警面試經典試題及解析(一)
- 下一篇:英美文學課程設置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