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技術特點論文
時間:2022-07-26 09:20:00
導語:現代教育技術特點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教育技術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及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最優化的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多媒體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鏈接的選取性、大容量存儲的豐富性、高速傳輸的便捷性、人機交互的操作性、超時空交流的共享性;其突出功能為動態模擬展示、資料查詢、模擬操作、寫作交流、反饋練習、多媒體情景創設以及游戲等。
現代教育技術隨著科技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體系和教學范式,當其發展到多媒體網絡教學階段時,為融入人本主義教學思想和技術主義,即教育技術學的技術哲學基礎創造了條件,在改善學習的外部條件方面帶來了積極的作用。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特點
(一)網絡化。教育技術網絡化的最明顯標志是Internet的急劇發展。Internet實際上是遍布全球的網絡的集合,體現在因特網身上的這種遠程、寬帶、廣域通訊網絡技術的重大革命,肯定會對教育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改變上,而且將引起教學模式和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
(二)多媒體化。“多媒體”不是多種媒體的簡單集合,而是以計算機為中心把處理多種媒體信息的技術集成在一起,它是用來擴展人與計算機交互方式的多種技術的綜合,它為人機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這包括:高保真度的聲音、達到照片質量的圖像、二維和三維動畫,甚至是活動影像,現代教育技術正在迅速走向多媒化。
(三)更有利于創造意義建構的情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可以真正實現情景化教學和個別化教學。利用計算機網絡能夠為人的學習創設廣闊而自由的學習環境,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得教學從傳統的密集型課堂教學走向個別化、分散化、社會化和家庭化,不但突破了傳統的教學形式,還拓展了教學時空的維度,為同伴教學、分組學習、合作學習、發展學習、探究學習提供了基礎。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方向,參與發現自己的學習資源,闡述自己的問題,決定自己的行動,自己承擔選擇的后果。現代教育技術為受眾創造了一個和諧的、可將全身心情感和理智投入進去的教學及學習的外部情境。
二、現代教育技術對構建新型教學環境的促進
多年以來,我們往往只注意到教學媒體的選擇與設計這一個方面,而忽略了教學環境設計這一方面。即僅僅利用了現代教育技術中硬的一面,而缺乏軟環境的應用。
就教學環境的設計而言,由于和硬設備有關的環境(如教室和實驗室等)要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往往難以選擇,所以教學環境的設計一般是指與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有關的教學模式的設計。不少人對教學環境設計都存在片面的甚至錯誤的認識,以為教學環境設計只是蓋校舍建機房,而對教學模式的設計則從不考慮。事實上,從教學環境的設計要求來看,其重點應放在教學模式的設計,而不應把重點放在硬件設備的建構上。硬件設備是死的,教學模式中的交互作用過程和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認知過程卻是活的,重視教學模式和學習過程的設計與開發就可以在一定的硬設備條件下,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這是對新教育技術的應用所獲得的最重要的啟示。
三、現代教育技術提供了開放式的學習環境
現代教育技術所能提供教育體制,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絡可擴展至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是全世界,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大學;在這種教育體制下,每個人既是學生又是教師,不僅在不同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一身二任,就是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既是學生又是教師,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師生平等;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工作與學習完全溶為一體,上班工作,下班學習的界線被打破,每個人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通過網絡自由地學習、工作或娛樂(在你工作或學習感到疲勞時,可以從電影資料庫中隨時調出你所喜歡的任一部電影或從音樂資料庫中調出你所喜愛的任一首交響樂來欣賞),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個性自由;在這種教育體制下,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每個學科第一流老師的指導,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權威的專家“當面”請教,都可以借閱世界上最著名圖書館的藏書甚至拷貝下來,都可以從世界上的任何角落獲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資料……
由于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多媒體教育網絡,所有這些都可以在瞬息之間完成,你所需要的老師、專家、資料和信息,都是遠在天邊,但又近在眼前。世界上的每一個公民,不管其家庭出身、地位、財富如何,都可以享受到這種最高質量的教育,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式的全民教育。
在這種教育網絡環境下,既可以進行個別化教學,又可以進行協作型教學(即可以開展集體討論或辯論),還可以將“個別化”與“協作型”二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全新的網絡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完全按照個人的需要進行的,不論是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方式甚至指導教師都可以按照學習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進行選擇,完全為學生構造了一個隨意學習的優良外部環境。
四、現代教育技術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培植了一片沃土
(一)現代教育技術是建構主義強大的技術支持
首先,從教育和技術的層面上簡述一下現代教育技術的特征: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多媒化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技術特征,這也是現代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從教育層面上看,教材的多媒化、資源的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任務合作化、環境虛擬化、管理自動化的廣泛應用,展示了未來教育的美好前景。教育技術變了,教學理論也要跟上。建主義的興盛,無疑對教育技術是一極大的推動。
(二)建構主義與現代教育技術的完美結合
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建構主義所要求的學習環境得到了當代最新信息技術成果的強有力支持,這就使建構主義理論迅速走出理論家的象牙之塔,日益與廣大教師的教學實踐普遍地結合起來,從而成為各級各類學校深化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和批判傳統教育思想與教學觀念的銳利武器。建構主義恰恰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而現代教育技術對學習的外部條件強有力的支撐對此可發揮到極致。
建構主義認為,學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并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在傳統的課堂中,不能提供實際情境所具有的生動性、豐富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因而將使學習者對知識的意義建構發生困難。
建構主義認為,協作學習環境以及學習者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即對知識意義的建構)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通過這樣的協作學習,學習者群體(包括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維與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即整個學習群體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幾位學生完成意義建構。
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持學習者的主動探索和完成意義建構,在教學設計時可為學習者提供各種自主學習和協作式探索為目的的信息資源,完成建構。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營造的學習外部環境,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的師生觀被打破,師生間的關系已由不平等的權威關系和依賴關系轉變為師生雙向參與、雙向溝通、互學互助的關系,真正做到了技術主義與人本主義的融合與協調。
參考文獻:
1、吉奧爾當著,高如峰譯:《環境教育的教學原則與學習原則》,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1年5月版.
- 上一篇:黨員創先爭優學習計劃方案
- 下一篇:學院創先爭優活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