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實踐論文
時間:2022-08-27 10:30:00
導語: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實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任務型教學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倡的具有實踐意義的教學模式。本文闡述了作者對該教學理念的理解、實踐,及其現實意義。
引言
按照教育部下達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文化修養。因此,新時期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教學實用性、知識型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特別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傳統的3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在教學中強調語言知識的操練,教師主要對英語單詞、詞組、語法以及句型進行詳細地講解和練習。“一言堂”、“滿堂灌”、“填鴨式”是傳統英語教學留給大家的印象。這種模式將學生至于被動的位置,這不能適應時代英賦予英語教學的要求。任務型教學模式是新時期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求和目標的最佳方式和途徑之一。
一、任務型教學的概念及其特點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TeachingApproach)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初,由英美國家外語教學研究者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人員在做了大量研究和實踐工作的基礎之上提出來的一種語言學習模式,也是對交際語言教學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和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研究的成果。在我國,自2001年教育部頒布英語教學標準以來,各地的教師在探討這一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圍繞特定的語言目標設計出明確而又具體、可操作性強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詢問、交流、協商等多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習得語言,從而培養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任務型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是有效改變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現狀的最佳途徑之一”(Nunan,1989)。
二、任務型教學的設計及其實踐
1.任務設計的幾點要求
Nunan(1989)認為,“任務型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法,具有結構性,它由教學目標(goals)、信息輸入(input)、活動方式(activity)、師生角色(teacher&studentrole)、教學環境(setting)等要素組成。首先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任務型教學以任務為中心,所以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真實情況和需要決定每一課的目標任務。其次,輸入材料應該源于現實生活,任務必須盡量真實、實用、有趣且形式多樣化,這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這些任務活動可以直接來自于教材,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將教材內容進行改編、重新整合,或是補充網絡教學資源,加以融合拓展。再次,在設計任務時應該從學的立場出發,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設計合適難度的任務,使學生樂于參加,(任務太簡單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太難則會挫傷其自信心,打擊其積極性)。此外,任務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主要擔任組織者、引導者、協助者的角色。活動過程中應重視學生如何溝通信息,而不是強調學生使用何種形式,重點應放在如何完成任務上,對任務進行評估的標準是任務是否成功完成。總之,活動要能夠促使學生主動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培養用英語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任務型教學的實踐
根據任務型教學理念,我將我的課堂教學設計了六個基本步驟:
(l)Warm-up(引起學生興趣的熱身):通過熱身讓學生逐漸進入狀態,感受英語的氛圍,如講小故事,做小游戲等等。
(2)Pre-task?(呈現和學習完成任務所需的語言知識,介紹任務的要求和實施任務具體步驟):向學生介紹學習目標和活動任務及其要求。
(3)While-task?(設計出數個任務,構成任務鏈,學生以個人、倆人或小組形式完成各項任務):讓學生自行開展具體活動。
(4)Post-task?(各小組向全班展示任務結果):各組選派代表展示任務
(5)Check(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總評):最后評價反饋
(6)Homework(布置課外作業,根據課堂任務內容,以個人或小級組形式做相關項目)。公務員之家:
任務設要計好就一定把握好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教師課前要精心準備教學內容及所需要的輔助材料,進行總體規劃。然后思考如何設計各個具體的教學任務,讓學生通過較為真實的活動情境提高語用交際能力,但是語言交際能力的基礎離不開語言的形式。也就是說,語言準確性和流利性既依賴任務的完成,也依賴語言形式的學習和操練,如學習有關任務的詞匯、短語、句型和語法,或通過特別設計的語言練習為任務的完成做鋪墊等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這樣可以減少任務過程中學生在語言表達上的困難,,增強學生完成任務的信心。另外這些不完全是真實生活的“語言學習任務”,操練對完成真實任務亦有很大幫助。例如,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的第四冊Unit2,是關于人與技術的話題:技術與幸福之間的關系。首先我設計了一個預習方案引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課堂活動所需的重點詞匯(如:關于科技發明產品的詞語、理解文章須掌握的詞語)以及重要的表達句式、句法等;通過閱讀需把握的重要信息(answeringthequestionsaboutthepassage/findingthekeysentenceofsomeparagraphs/thepassage)。在課堂上,任務的引入我設計的是一個情境劇:Thereisanewanewtechnologicalinventionthathaspromotedrecently.Oneofyourclassmatewantstogetone,soyouaccompanyhertotheshoppingcenter.Workoutadialoguebetweenyoutwoandthesalesassistantabouttheproduct.然后,讓學生分小組談論生活中的技術產品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positive&negativeeffectsontheirlives),討論結束時須形成書面報告(report),各組選派一名代表發言,對各小組表現給予評價;之后進一步檢查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掌握情況;最后就是課后作業布置:1)以6人小組為單位,發揮想象,設計一個大約10分鐘的情境劇:(給優勝組給予獎勵)2)記憶重點詞匯,熟讀課文,完成課后的相關練習。
三、任務型教學的意義
與傳統的英語教學相比,任務型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體現了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具有很多的優勢。但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仍處于探索階段,要更大地發揮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優越性還需廣大教師從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實際出發,在自己的教學中摸索實踐,總結經驗,使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真正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英語運用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要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吳中偉:“任務”的性質和特點——任務教學法研究之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方文禮:“外語任務型教學法縱橫談”,《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第9期
岳守國:“任務語言教學法:概要、理據及運用”《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