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課程中進行體育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性論文

時間:2022-10-22 11:07:00

導語:小學體育課程中進行體育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體育課程中進行體育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性論文

[摘要]隨著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與合作的日益緊密,各種西方文化也逐漸傳入中國,各種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不斷激起火花。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體育文化的交流進入新的巔峰時期。體育人文精神成為當下之需。本文通過資料分析現階段我國體育界所出現的問題,闡述體育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時代所需,提出中小學體育課程中進體育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性建議。

[關鍵詞]體育人文精神文化人格中小學體育教學

一、體育人文精神的涵義

人文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育人思想組成部分之一,張豈之先生在其《中華人文精神》中指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有七點: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創造精神;剛柔相濟——窮本探原的辯證精神;究天人之際——天人關系的艱苦探索精神;厚德載物——人格養成的道德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博采眾家之長的文化會通精神;經世致用——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精神;生生不息——中華人文精神在近代的豐富與發展。人類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體育這種特殊的人類活動中的全面展現,就是我們所說的體育人文精神。體育人文精神還體現在強調培養有責任感的社會成員,由己及人,由想到自己逐漸關心他人,具有愛心,從愛自己,愛家人,愛同學朋友,到愛社會、國家、世界。進而關愛天地萬物。

二、體育人文精神塑人功效

2.1體育文化是完善人的必備環境

人的發展離不開文化,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是知識的積累過程,是技能的學習過程,更是文化熏陶的過程。從一個個體的人成長為一個社會的人是一個人的社會化的過程,更是人文精神形成與發揚的過程。人文精神是健全的人所必備的精神素質,是健全人格的保障。縱觀歷史,不同的文化是影響人格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人文精神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個人人格各方面的影響不可估量。中國兩千五百多年的儒家文化充滿了治國、齊家、修身、正心的大智慧,其思想文化源遠流長,內涵雋永,意存高遠,不但闡述了人格修養、人生家庭、社會宇宙等諸多哲理,更于當今時代具有振聾發聵的反省意義,其超越時空的不朽價值,至今依然放射著卓越的思想光輝。

2.2體育人文精神促進人的社會化進程

社會化這一概念經歷了一個產生、發展和逐步完善的過程。即社會學家們對社會化的對象和社會化過程范圍的看法越來越大,人們不僅在童年、少年期有社會化問題,在青年期、成年期,甚至老年期也有社會化問題,社會化過程貫穿了人的一生。它不僅僅指“生物人或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同時還包括個人適應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學校作為社會大系統中的一環,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生中集體主義等主流價值觀越來越淡薄,片面追求個性而顯得自私;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缺少認同,崇尚國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缺少高尚追求和傳統的倫理觀念,講求鋪張攀比、愛慕虛榮、心靈空虛、沉迷于上網。

三、體育人文精神的現狀及問題

3.1人文社會現狀

隨著充滿了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展開,在物質財富日趨豐富、人類物質生活越來越富有的同時,人類精神生活上也發生了越來越顯著的變化。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以物質文明的大跨度進步為顯著標志,許多人跌入了越來越瘋狂的、不能自主的物質漩渦之中,同時也越來越深重地感到精神的失重、虛無、迷茫、無所依托和絕望。這種危機正向體育領域蔓延,使得本來就是綻放于人文精神枝頭的體育文化之花,也面臨體育人文精神缺失的危害。這種危害正在一定范圍內改變體育發展的正確方向、影響體育的正面社會效益的發揮、引發各種各樣的體育社會問題。就像現在中國足球所面臨的問題,假球,黑哨,受賄,甚至綁架,恐嚇等行為都在足球體制中出現,這怎能讓我們的青少年兒童得到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這些問題深深地提醒了我們,只有在體育人文精神的養育中,才能消除體育中的精英至上的極端走向、現實的功利主義追求等異化現象。

3.2少年兒童的健康問題

而且在現在的年輕一代中,眾多的心理疾病層出不窮,人格素養面臨挑戰。倫理學和教育學將人格主要理解為人的品質,人格基本等同于人品,這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折射。人格心理學家陳仲庚認為:“人格是個體內在的行為上的傾向性,它表現一個人在不斷變化中的全體的綜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予人特色的身心組織”。而如今,特別是當代的教育,強調知識,強調技術乃至強調謀生的能力,卻很少告訴學生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做人的標準是什么,生命的價值衡定標準是什么。在傳統文化面臨沖擊的同時,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憂郁癥、自閉癥、狂躁癥、以及暴力傾向已經是在中小學學生問題中的高頻詞匯,年輕一代的健康問題越來越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難題。關注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事在必行。

四、中小學教育貫徹體育人文精神的意見與建議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的民族精神最有利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學生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華民族那剛毅奮進、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憂國憂民、可為祖國現身的愛國熱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這些傳統的優秀人格品質,需要通過普遍化的人格教育去挖掘、去發現,使之在現代年輕一代學生身上發揚光大,弘揚我國民族精神。

4.1課程補充傳統文化的知識典故,弘揚傳統文化

著名教育學者黃濟老先生說:“弘揚不是復古,繼承而不是簡單照搬,而是一個吸收、改造、創新發展的過程。”我們要通過對傳統文化合理內核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挖掘其具有現代教育價值的內容。并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價值認同、塑造健康的品格、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整體思維和文學素養,把學生培養成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個體;使學校成為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使傳統文化成為教育的重要資源和手段。

4.2體育與健康課內容落實,注重與現實生活有關的實際聯系

現代的生活方式,營養過剩和運動不足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癥等“現代文明病”正逐漸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為了提高體育人口質量,推動體育健康和諧發展,提高體育人口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勢在必行。體育必須以人為本,高舉體育人文精神的大旗,使我們深刻認識參與體育運動的最高價值和理念。公務員之家

4.3體育課教學中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和體現教學中要點面結合,細處著手,在教學細節中突出人文精神教育學生的思想、意志、道德、品質、毅力等往往會通過具體的言行表現出來,對這些表現要認真對待,善于觀察,認真分析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而抓住典型事例采取批評表揚相結合的教育方法。在現代化的今日,體育現代化建設是個綜合性體系,體育人文精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規范著運動員對體育、對社會的責任感、正義感、使命感、榮譽感等;對運動員個人的人格尊嚴、價值觀念、理想情操、文明意識要求等,屬于體育現代化建設的軟件部分。所以,我們要從娃娃抓起,培養他們良好的體育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劉麗.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人格教育中的作用[J].西安理工大學,2007,3.

[2]曾玉山,劉素梅.論體育人文精神的美育[J].體育科學研究,2008(12):33-35.

[3]黃昭委.民族傳統文化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初探[J].成都大學學報,2008,22(11):17-20.

[4]侯典云.以人為本與弘揚體育人文精神[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9,29(1):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