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能力研究

時間:2022-01-22 11:28:00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能力研究

論文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教學技能;調查分析

論文摘要:提高實效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教師教學技能的優劣對于教學實效有關鍵的意義。為了揭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技能與教學實效的內在聯系,課題組對江西部分高校進行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技能實效性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教師教學技能運用水平與學生的滿意度有顯著的相關性,因此,通過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就能夠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

提高實效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的教學技能運用情況是決定教學實效的主導因素。然而,有的大學教師好像不太講究教學技能:一本書、一支筆、一塊黑板,從上課講到下課。現在強調運用多媒體,有的教師就用多媒體演示代替一切教學行為,教師變成了幻燈片放映員和解說員。這種不講技能的教學很難講有多大的效果。當然,強調教學技能并不是要使學生只“注重教師的課堂技巧、語言藝術和媒體手段的感覺效果,而不關心教學內容的深淺和多寡”,恰恰是為了更好地詮釋和傳遞教學的內容信息。為了摸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技能的基本狀況.以便采取針對性的相關措施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盡快達到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提出的:“力爭在幾年內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狀況有明顯改善”的要求,我們對江西部分高校進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技能運用狀況問卷調查。

一、對象與方法

調查問卷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技能運用的相關問題設計了相應的20道題目,分為5個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情況;學生課堂表現情況、教學效果的情況;教師教學技能運用狀況:教師的教學態度狀況。這次調查隨機抽取了江西地區的五所高校在校學生,發出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496份。通過調查,我們力圖揭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的技能行為與教學效果之間的內在關系,為改進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提供參考。

二、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情況

(1)最喜愛的課程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根據“按喜好程度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進行排序”的首選項統計,“05方案”的五門課排序情況如下:排在首位的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34.07%;第二位的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33.67%;排在第三位的是《形勢與政策》,15.12%;第四位是《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2009年改為《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10.69%j排在末位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6.45%。《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首位排序與國內的一些相關調查基本吻合,說明學生對課程的評價比較注重實用性。

(2)大多數學生對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持積極態度

在“您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設是否必要”問題上,20.77%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56.65%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兩項相加為77.42%;在回答“你認為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否可行”時,7.86%的學生認為“非常可行”,55.44%的學生認為可行.兩者相加為63.30%;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對您今后發展是否有幫助”的問題,有10.48%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幫助,68.55%的學生認為有幫助,兩者相加為79.03%。這表明我國大學生思想意識方面主流還是積極向上的,這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的主體基礎。

2.學生課堂表現情況

(1)積極主動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心態比較普遍在回答“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原因”題目的選擇結果上,普遍反映了大學生積極主動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愿望。如表1所示:

A選項態度堅決,毋庸置疑,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上的中堅:B選項顯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上大部分大學生的需求,兩項相加為77.62。C、D兩項雖然認識不如A、B選項清晰,但態度還是積極的。從選項的性質來看,E選項是被動的態度.但數量少,不足以對課堂教學造成太大的負性影響。

(2)逃課的主要原因是對內容不感興趣

大學生逃課的現象近年來有增多的趨勢.而思想政治理論課則是逃課的重災區,個別研究者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逃課率在4O%上下.這是比較嚴重的情況。有的研究者通過調查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經常逃課的學生比例約為8%,這比較符合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際情況。對于逃課的原因,有兩項值得注意,一是“對內容不感興趣”,占54.64%。二是“與專業關系不大”,占l8.75%,兩者相加為73.39%,見表2。

表2中的B選項和D選項所指是課程內容的問題。這個問題首先反映了部分學生受社會上急功近利的思潮的影響較大,其次要求教師在展示課程內容時要盡量貼近當代青年的思想發展的需要。表2反映的只是顯性逃課的數據,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上,還存在一些學生上課不聽課,做與課程無關的事情的隱性逃課的現象,這兩種逃課情況都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效果有較大的負面影響,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3.教師教學技能運用與教學效果的關系

教學技能的涵義有多種解釋,簡單地說,教學技能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實現課程目標而主動采取的各種方式方法,如導入、展開、提問、板書、討論、案例教學等等。

(1)教師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

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教學相關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教學效果,如課程內容的性質。與學生思想需求貼近的,趣味性強一點的,學生就愛聽,效果就會好些,像《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還有如教師的形象氣質、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學生的認知態度、班級人數規模的大小等因素,都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表3反映了學生認為影響教學效果的原因首選項分布情況。

表3反映。學生認為.教師課堂教學的方法與手段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首選項達46.57%。超過課程內容的性質的選項得分26.01%近一倍,證明教師的教學技能對課堂教學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2)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技能組合有多樣化的趨勢

教學技能因教學對象的不同而著重點有所不同,中小學偏重基本技能型的,著重教學過程的完整性,以保證自始至終地掌控學生的注意力。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強,要調動學生的參與,更需要以深化課程內容為目的的組合型技能。通過表5,我們看到,超過半數的課堂上出現了三種以上的教學技能組合,表明教學技能多樣化已經成為大多數思想政治理論課任課教師的追求。教學技能的多樣化豐富了課堂文化,切實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

(3)學生歡迎的技能組合呈多元化

對于“您對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運用的教學技能組合是否滿意”的問題。學生的回答結果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這個問題的選項采用5級等距量表的形式,對應表5的選項值,列出每項上的學生滿意度的分布,加權值依次為“2;1;0;一1;一2”。結果見表5。

表6的結果表明了三個問題:①A項加權合計平均分為一0.25分,說明傳統的單一講授式已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②教學技能組合類型的數量與滿意度呈正相關的函數關系,說明學生歡迎技能組合的多元化。③E選項得分情況原因不明。從表5的選項人數看,目前在課堂上出現7種以上的教學技能組合類型的情況為數不多,根據教學技能組合類型的數量與滿意度呈正相關的函數關系,E項的滿意度應該最高。但根據表6的統計,E項的加權合計平均分低于C選項和D選項。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兩種:一是學生的誤選。實際并沒有出現過7種以上的技能組合運用的情況;二是教師功力不足,多種技能組合運用還在嘗試階段,收效還不高。

三、思考與建議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逐漸對外開放,各種思潮蜂擁而入,在影響社會風氣的同時,也波及到正在成長期,缺乏鑒別能力的青少年。還有一些頹廢落后的人生觀——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虛無主義等也滋生開來。像流感病毒一樣四處彌漫,伺機“暗算”疏于防范的大學生。在這種新形勢下,為了保證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可靠接班人的制度性資源保障。因此,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首先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重點要解決好三個方面對教學的影響:教學課程內容、學生的認識態度、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課程內容和學生的認識態度是事先影響教學效果的基本因素,教學技能是教學過程中調整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三者相互影響,共同支配教學的效果。近年來,許多研究者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識態度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影響,但是許多人忽視了教學技能的作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任課教師而言,教學的壓力來自教材和學生,但通過教學技能的積極運作,能夠深化教材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地改變被動局面,創造良好的教學效果。根據本次調查所反映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通過教師對課堂教學技能的積極運作.可以從三個方面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

1.深入備課,注重教材的二次開發,使課程內容更加貼近生活

對于現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反映比較集中的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內容重復問題,二是與現實距離問題。根據本次調查中“按喜好程度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進行排序”的首選項統計結果反映,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與現實性相關。實際上,從05方案的教材采用以來,基本上是逐年修訂,上述兩個問題也得到了相當的改進。但同時上述兩個問題也有其存在的客觀性:教材之間有些內容的交叉重復是由于各自的完整性要求;與現實的一定距離是穩定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比較成熟的教材,恐怕都要考慮這些要求。如果是端著書本照本宣科.或者是哪里下載一個課件,效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要教師能夠深入備課,通過精讀教材,抓住重點、吃透難點;聯系社會和學生的實際,采集翔實的例證材料:教學過程的計劃布局合理、選用方法得當,就能把教材的文本信息轉換成有效的課堂教學資源.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課程。

2.靈活運用多種的技能手段.吸引學生共同參與教學過程

學生上課的態度.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確實不容忽視.在本次調查中,在“學生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原因”的選項分布中,選擇“提高思想政治理論素質”的為50.6o%.說明還有近一半的學生對上課的目標不甚明了。有調查表明: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學習興趣的現象在我國各高校普遍存在。由此而造成的大學生顯性逃課和隱性逃課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要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果。首先必須使學生愿意留在課堂,其次是認真上課,再者是學有所獲。要做到這些,不僅要在備課上下功夫.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還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技能手段,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根據表5的反映,有50.21%的教師運用了5種以上的教學技能的組合.他們的學生滿意度明顯高于運用教學技能組合少的教師。大學生參與意識較強,根據課程的內容的特點選用一些組合型的技能手段,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會有很大的幫助。

3.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創設組合技能運用的情境

所謂組合技能,是指需要使用多項基本技能的教學活動方式,如演講比賽、辯論比賽、案例分析等。這些活動不僅需要預先作比較深入的備課,課堂上運用展開、控制、收束等一般的技能,還需要運用這些活動形式的專門技能,如辯論賽的選題、辯論規則,時間控制等。還有,這些活動放在課堂上開展,還有根據課堂時間和設施特點進行調整的問題。由于組合技能運用的復雜性,有必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的音頻、視頻效果來創設組合技能的情境.以期達到最佳的效果。廣西大學張社強等認為,多媒體技術的使用程度與學生的滿意度有顯著的相關性。本次調查表6中的技能組合選項E的加權平均分低于選項D,技能組合的數量上升而滿意度下降,這種狀況與我們的預期相悖。雖然并沒有考察其理由,但我們可以推論:多媒體運用操作技能水平不足會限制教學技能的多樣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