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網的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綜述
時間:2022-03-08 03:01:00
導語:校園網的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隨著網格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教學已經成為部分高校和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教學平臺環境也成為現今熱門的技術。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教學手段。本文結合網絡教學平臺的發展現狀,介紹了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思想、設計原則和功能,最后提出了網絡教學平臺的展望。
1、網絡教學平臺的發展
隨著Internet的普及和發展,網絡教學系統的開發受到更多的關注,基于Web的多媒體教學將是網絡教學的趨勢,通過網上交談、視頻會議進行同步雙向交流和資源共享,更好地體現了網絡課堂的靈活、開放、基于資源的特點,及其在全面教育方面的無可比擬的優勢In。目前,基于Internet的網絡教學的研究方興未艾,今后網絡教學的構建將朝著功能進一步完善,操作越來越簡化,資源漸趨豐富,服務形式更多樣,教學內容多媒體化和情境化,交互方式多樣化,導航系統便捷化的方向發展。
2,網絡教學平臺的現狀
國外開始研發教學支撐平臺的時間在上世紀末,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已有一些成熟的遠程教學支撐平臺。如Lotus公司的Learning5pace;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開發的WebCT;WBTSystem公司開發的TopClass;加拿大SimortFraser大學開發的Virtual-U。而我國研發遠程教學平臺的時間相對于國外較晚,目前國內許多公司和高校現在正在開發或準備開發基于Internet的遠程教學支持平臺,如網梯網絡教學平臺、安博網絡教學平臺、WisBank網絡教學平臺、北京師范大學新葉網絡教學平臺、華南理工大學網絡教育學院教學平臺等。
3、網絡教學平臺模型的設計
3.1網絡教學平臺模型設計的思想
(1)具有基本實用的教學功能
應包含課程制作、學生學習、師生交流、作業管理、考試管理、提供資源等基本功能。
(2)實現各種教學策略
公布網絡課程內容、在線側試和作業等;為學生提供大量有用的資源鏈接,實現基于資源的學習;通過課程論壇等模塊實現協作學習策略;設計系統時,就應該盡量使各種教學策略盡可能融合到系統中。
(3)以學生為中心
網絡教學系統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體現,所以,不論大的方面還是小的細節都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4)簡單實用
系統功能非常強大,但使用非常復雜。結果使一些教師望而卻步。因此。在設計時,凡是可有可無的模塊堅決不要,對于較復雜的模塊,力爭使用界面簡單。
3.2網絡教學平臺模型設計的原則
(1)構建有效教學行為和教學管理行為
教學行為和教學管理行為涉及到教學活動雙方,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講授、指導、協作、監控的作用,主要完成教學活動設計、實施及評價等具體教學工作;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對象,應積極實施網上聽課、自主學習、協作討論、測驗、實驗、瀏覽相關學習資源等自主學習行為。所以,網絡教學支撐平臺應該使教師和學生的這些教學行為能夠在網上得到很好地實施,保證在網絡環境下教與學有效地結合。
(2)構建資源型的教學環境
基于網絡技術的資源共享特性,構建資源型的教學環境。網絡資源包括學習內容及相關的輔助學習材料,包括教科書、錄像帶、教學軟件、相關論文、案例等。
(3)提供最佳的認知工具
要求網絡平臺提供最佳的認知工具。認知工具是支持、指引、擴充使用者思維過程的心智模式和設備。在現代學習環境中,主要是指以計算機和通信網絡相結合,用于幫助和促進認知過程的工具,學習者可以利用它來進行信息與資源的獲取、處理、編輯、制作等,并可用其來表征自己的思想,與它人通信協作等。
(4)能夠支持多種形式的教育模式
要求網絡平臺能夠支持多種形式的教育模式,特別是基于問題的探索式學習模式、協作式學習模式、資源式學習模式。
(5)能夠構建與傳統校園環境一樣的文化氛圍、人文精神
要求網絡平臺能夠提供構建與傳統校園環境一樣的文化氛圍、人文精神。將校園的潛在影響在空間上延伸,要求提供內在精神的物化工具,如圖書館、虛擬社團‘、虛擬學術演講廳、學生社區、教師社區、娛樂室等。
(6)要求平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要求平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網絡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主的自主學習活動,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但并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無論在什么學習環境下,教師的指導能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而且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實施著控制、管理、幫助、引導、啟發、合作等職責。
3.3網絡教學平臺的功能分析
(1)管理功能
主要包括用戶管理和課程管理。
網絡教學平臺應該實現教師管理,學員管理,課程管理等教務管理功能。課程管理包括開設專業、設立課程,指定課程相關人員如開發人員、授課人員、助教人員、學生的權限和口令,分配建立與課程相關的設施,如郵箱、討論區、網址等。
(2)課程學習功能
學習功能主要包括網上教學和在線學習功能。
網絡教學平臺必須支持教師和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的一切行為,包括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管理,如批發作業、測評等。
在線學習功能主要包括師生論壇、在線練習或課件下載、在線答疑、電子閱覽、視頻點播和作業提交及在線測試等。
(3)網上交流與虛擬社區功能
網上交流模塊克服了傳統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能夠及時交換信息,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網格環境下的虛擬社區不僅可以用文本形式參與討論,還可以通過語音和按照需求傳送視頻圖像,使學生似乎處于真實討論學習環境中。
(4)網絡練習與考試功能
遠程考試基于網絡環境,允許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考試。
(5)網絡課程開發
網絡教學平臺應該完成網絡課程內容的組織、呈現,實施模板式的網絡課程開發,實現教學資源的管理和重用,簡化開發網絡課程的難度,降低教師開發網絡課程的技術要求。因此,網絡教學平臺支持的網絡課程都要基干B/S模式,具有非實時、交互式的特點。
(6)網絡教學資源管理
包括教學資源管理和檢索服務。
3.4網絡教學平臺的架構設計
網絡教學平臺按照圖1-1所示的總體結構進行設計,在整個總體結構的設計過程中,應該基于Web方式,用戶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教師管理功能,方便教師管理和使用;程序結構清晰,便于系統維護;目錄結構清晰,便于系統擴充;增強系統通用性、擴展性等涉及理念。具有可擴充、自適應、可定制等特點;在結構上以教學本體為核心,采用本體的思想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平臺內部一般有三種角色:管理員、教師和學生,他們分別在平臺中演繹自己的行為。基于網絡環境支持校內外教學的支撐平臺,面向教務、教師和學生,提供與教學有關的較為完整的操作支持,教務、教師和學生可以完全基于網絡完成相關的教學活動。
具體來說,網絡教學平臺的軟件主要由六個子系統組成,學習系統、交流系統、作業系統、測驗系統、資源系統、管理系統組成,每一個子系統又由不同的模塊組成。
(1)課程學習系統
學習系統主要包括教學安排、電子講義、電子黑板子模塊。“教學安排”是一個比較小的模塊,主要是有關上課、考試時間安排及教學計劃的安排,老師可以隨時根據情況調整,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當前課程的安排。
“電子講義”主要是給學生在網上提供比較詳細的講義,可以利用超媒體提供更多的信息資源,并可以方便更新,還節省學生記筆記的時間。
“電子黑板”子模塊是用來將教育技術運用到教室中去,方便教師課堂授課、學生課后復習的一個嘗試。利用該模塊,教師可以事先將課堂板書、課堂講義、以及其它各種課堂要用的素材事先在網上整理好,到教室后,教師連上網絡就可以講課,并提供了課堂備忘錄、點名等功能模塊。而學生在課后可以方便地瀏覽老師課堂講稿和整理課堂板書。
(2)交流系統
交流系統分為“信息中心”、“在線交流”兩部分。
網絡在教育中最大的兩個用處,一是豐富的資源,二是快捷方便的聯系。所以說,交流系統是網絡輔助教學系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實現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化學習的物質基礎,也是實現因材施教的保障。
“信息中心”類似于留言本,它可以使大家方便的聯系。這里應該是一個高度智能化的服務中心,老師和學生登錄這里,就可以知道整個網站的信息變化與否。
“在線交流”就是提供一個師生交流的場所.類似于普通的聊天室。
(3)作業系統
作業評估系統主要分為“作業”和“分數管理”等子模塊。可以實現教師在網上布置作業,學生在網上交作業的功能,教師可以方便地批閱及進行分數管理。學生可以查閱自己的分數和評語。
(4)測試系統
測試系統主要包括“在線測試”和“分數管理”等子模塊。該模塊可以實現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在線考試,學生也可以在此查詢分數。由于高校考試還是以筆試為主,所以該模塊目前主要是對有關需要上機考試的科目的支持。
(5)資源系統
資源系統主要包括“課程資源”、"FTP資源”、“網絡資源”等。
為了給學生提供有效的資源,網絡課堂提供三種方式:一是課程資源,教師可以將有關資料、軟件等材料在線上傳到課程資源處;二是FTP資源,鑒于人力等原因,還可以利用FTP提供的大量的資源,如免費軟件、素材、源代碼等;三是網絡資源。鑒于網絡資源魚龍混雜,教師精心為學生提供一些好的網絡資源站點。當然學生也可以推薦。一個好的資源系統是網絡輔助教學系統成功的一半。
(6)管理系統
管理系統分為“個人信息”、“課程管理”、“學生管理”、“系統管理”等模塊,主要實現一些教學管理方面的事務。
系統的層次結構如圖1-2所示。
4、網絡教學平臺的展望
目前高校的數字化校園和無線網絡建設也日趨完善,未來的網絡教學平臺應能適應這些技術的發展,比如可以將網絡教學平臺整合到學校的一卡通當中等。隨著教育技術理論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對網絡教學平臺的研究和探索還將不斷深人,網絡教學平臺也將在現代教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上一篇:探究國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隱憂及措施
- 下一篇:體育課網絡助學平臺建設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