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中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03-29 11:04:00
導語:透析中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兩者兼顧
在應試教育思想影響下,教師往往把精力和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尖子生身上,而素質教育是變英才教育為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教育,口語能力的培養更應該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即使同是一個班的學生,口語能力差別也可能很大,因此,口語能力的培養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學中,當教師提出問題時,一些思想性格比較活躍的學生往往踴躍舉手發言,表達完整而有文采;一些學生雖然課間也能說會道,但真要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表意見卻又沒有勇氣,即使回答提問也是言不盡意,甚至顧左右而言他;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平時就寡言少語,疏于表達,課堂上更不敢在眾目睽睽之下舉手發言了。因此,教師一方面注意提問那些積極舉手的學生,發揮他們的長處,帶動周邊的學生,另一方面要鼓勵那些平時很少舉手的學生大膽發言,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講,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肯定的評價。對口語能力不理想的學生,更要多給他們幾次機會。
二、教材教學與課外活動雙管齊下
現行中學語文教材每一冊均穿插安排一些聽說知識的訓練點在各單元中,如提問、討論、朗讀、背誦、復述、演講、辯論、看圖說話、口頭作文等,剛剛啟用的新教材更把口語交際作為單列內容從閱讀和寫作中突現出來。如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是:說自己想說的話;說話要態度大方,口齒清楚;第二單元是:說話要真實,要實在,要說得清楚簡潔;第二單元是:說話要有條理……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是:即席發言;第二單元是:演講……,這些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主要依據。教師應當對語文課本中有關口語交際的基本知識系統地加以介紹,根據教材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使學生掌握必要的表達技巧,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課內的口語訓練具有典型示范的意義,但大量的口語實踐則是在課外。因此,要保證口語訓練的效果,除了在課內進行有計劃的聽說訓練外,還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要啟發、引導學生將語文課內訓練之所得,廣泛應用于課外學習活動的口語表達之中。如:組織學生舉行詩文朗誦會、背書比賽、故事會、演講比賽、辯論會、經驗交流會、時事報告會、每日班級新聞會、輪流主持班會等,鼓勵學生通過聽廣播、看電視、看電影、聽報告來強化口語訓練,糾正口語表達缺陷。
三、聽說訓練與讀寫訓練相輔相成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自有它獨當其任的任,那就是讀、寫、聽、說四項訓練。”讀寫通過書面語言進行,聽說通過口頭語言進行。聽說能力是讀寫能力發展的基礎,讀寫能力的發展又促進聽說能力的提高。因此,對學生進行口語能力的培養是離不開閱讀和寫作課教學的。
在講讀課中,師生的雙邊問答活動是學生進行口語練習的一種有效方式。一位語文教育大師曾說過:“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必須伴隨著一、兩個精彩的牽動全篇的課堂提問。”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給學生創造口頭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在加深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大膽改革教法,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口語訓練,做到每課各有側重點,每節都有訓練點,把口語訓練和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我在教學課內自讀課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設計如下自讀方案:提問——海倫?凱勒在“擁有”光明時的主要活動是什么?這些活動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討論——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口頭作文——假如你失去了三天光明,你將怎樣生活呢?另外,在講讀課中,教師對課文的講解、分析,對學生來說實際上就是最好的口語示范,要求教師講解的內容必須做到中心明確、條理清楚、語音清晰、用詞準確、意思簡明、態度自然、語調抑揚頓挫。教師的示范作用,可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口頭表達的技能、技巧,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可通過規范自己的語言,來保證口語訓練的重心和質量。
寫作課同樣可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如:寫作前的指導和寫作課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作文主題、談論所選題材以及行文構思,都是鍛煉學生口語能力的好機會。寫作課上最有效的口語訓練當是口頭作文,通過口頭作文,可以幫助學生做到有內容、有中心、有條理、有文采地進行口頭表達。此外,寫作課上的講評,也是進行口語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可選擇一些優秀習作和有毛病的文章念給學生聽,讓他們比較優劣,發現文章的優缺點,再由學生口頭發表意見,進行評議、修改。這樣,學生的口語能力將會不斷提高。有位教師在作文講評時,采取如下措施:學生分組互改,每位學生從所批改的作文中挑出一篇最好的進行精改評批,然后推薦作者在作文講評課時上臺宣讀習作,再由批改者作點評,接著由全班討論,最后由教師總評。筆者認為,這樣的方法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和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無疑是大有益處的。
四、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相得益彰
中學語文科的基本教學活動是語言教學,而語言教學的實質是思維教學,單純的語言教學是只顧其表面,又背離實質,教學效果往往事倍而功半。語言和思維是既緊密聯系又相互依存的。說它們緊密聯系、相互依存,是因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馬克思)。事實上,在進行語言訓練的時候,必然離不開思維的參與。在口語訓練實踐中必須考慮增加訓練的深度,即在口語訓練中多提高條件,使學生同時受到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及推理、論證邏輯思維訓練,應特別注意讓學生運用比較、想象、聯想等思維形式去思考或解答疑難問題,鼓勵他們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讓他們自己動口動腦,在學習語文的實踐中自覺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智力。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其口語能力自然不同凡響,能夠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美。如何強化這項訓練呢?教師除了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外,還要把質問、反問、設問、駁問、討論等引入課堂,學生在問題的回答、討論、歸納和意見的發表中,既訓練了思維,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 上一篇:農場思想政治動員大會發言
- 下一篇:學生在創先爭優活動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