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用多媒體技術激活美術課堂

時間:2022-04-13 03:48:00

導語:小議用多媒體技術激活美術課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用多媒體技術激活美術課堂

目前,幾乎所有的教研課、觀摩課或者參賽課都使用了多媒體,多媒體作為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在處理圖文、動畫、視頻、音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有著明顯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可以轉化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師生角色,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創造更好的學習情境。但是,如果多媒體制作精良并和教學目標密切相關,那是畫龍點睛;如果多媒體制作粗糙又不能服務課程,那么只會畫蛇添足。因此,反思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運用的不足并提出對策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下面以本人親歷的一節美術公開課《有趣的墻》為例,談談如何才能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導入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整個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優秀的教學導入環節,不但能夠起到畫龍點睛、啟迪思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去。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重對導入環節的設計,科學、合理地運用各種多媒體技術,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有趣的墻》的主要內容是墻式累積構造,教師要迅速調動學生的興趣,導入就十分重要。在這堂課中,教師在情境導入時,使用了SWF游戲《砌墻》。這個多媒體游戲的使用,立刻吸引了全體學生的眼球,調動了學生的熱情,激發了學生的探知欲。學生積極要求體驗,教師順勢讓兩名學生動手“砌墻”。初次體驗的學生用磚頭堆砌出了最原始的墻體形狀即長方形和梯形,這時教師非常自然地引出了課題及主要學習內容,一切顯得水到渠成。

教師利用多媒體設計獨具匠心的導入,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新知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豐富多彩的教學

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抓住當前課堂教學的主要矛盾,它是啟動活力的一個突破口,既能減輕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量、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使教學各個環節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

《有趣的墻》課堂教學分為兩個環節:

1、理論學習環節。教師用PPT展示了多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并總結累積構造的要素、基本形的特點,及如何變化才有趣。這個環節充分發揮多媒體直觀、形象、生動的功效,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感知和理解了抽象知識。

2、動手實踐環節。理論學習后,教師讓學生分組用準備好的素材累積成“有趣的墻”,學生完成后,教師每組委派了一名學生去別組參觀,然后評價。這個環節弊端顯而易見,參觀評價的活動只局限在個別學生,沒有全員參與,其他學生因為看不見、聽不清就開起了小差,結果評價了兩個作品就進行不下去了。如果在各組實踐時,教師用數碼相機拍攝每組的成品,直接連接在電腦上投影出來,再由每組代表匯報自己的作品,讓全體學生都來欣賞評價,效果會更好。

可見,多媒體的運用,為學生提供了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直觀具體、感染力強的感性認識材料,使學生看到了事物的本質。真情實感取代了憑空想象,難題無須多講,“百聞不如一見”。學生通過聽、視、評等充分感知原先較為抽象的教學內容,適應了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從而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意味悠長的結尾

結尾,是課堂教學進程發展的最后一個階段。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經過近40分鐘的高強度學習,普遍出現了疲憊狀態,因此,結尾課作為一個教學階段雖然時間短暫,卻是學生最容易出現課堂問題的階段,也是教師最難調控課堂教學時間的階段。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一個藝術性的結尾,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達到寓教育啟發于知識傳授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開啟。

本課結束時,教師沒有進行一般意義上的小結,而是將導入時使用的《砌墻》游戲重新調出,讓學生在學習了本課的基礎上再次進行砌墻。這次學生堆砌出的墻更具藝術性,有愛心形、拱形、螺旋上升形,磚頭不再是砌墻的物體,而是創作藝術品的工具。前后同樣的SWF游戲的使用,呈現出首尾呼應的形態,比傳統的教師問學生答的知識回顧式的小結更具意義,真正實現了讓學生學以致用。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我們的課堂因為多媒體的應用而更精彩,我們要正確運用好多媒體,讓它真正發揮輔助教學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