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職校計算機教學遇到的困難及處理方案初

時間:2022-11-02 05:56:00

導語:農村職校計算機教學遇到的困難及處理方案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職校計算機教學遇到的困難及處理方案初

作為一名農村計算機教師,在一線教學已經十幾個年頭了,從DOS到Windows、從WPS到Office、從結構化到可視化程序設計、從原理到維修、從圖像處理到動畫設計等,幾乎教遍了所有的專業課程,經歷了從原始到現代、從基礎到專業的變遷,感悟頗多,筆者深知農村職業中學計算機教師面臨的困難,同時也積累了一些不成熟的探索經驗,在此請同行指正。

一、計算機教學面臨的困難及成因分析

1.學生素質整體下降。由于長期以來學生、家長、社會乃至初中教師對職高生的偏見,近年來普高、中專、技校擴大招生,再加上對口高考政策的調整,使得成績中上等的初中畢業生都選擇高中;而中專、技校則成為成績中等偏下學生的首選,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差學生才上職高。

萬般無耐,農村的職業高中變得沒有了門坎,信息的缺乏及網吧的負面影響又使得家長對計算機專業存有顧慮,再加上對現有行業的認識,學生寧愿選擇電焊、汽修、電子等專業。所以,自愿上職高并選擇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不只是成績差,而且入學之初就沒有好的心態。上職高混張畢業證不僅是學生也是很多家長的想法,筆者很多次聽家長這樣說“拿到畢業證能當兵就行”、“呆在學校里不擾亂社會治安就行”,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學生沒有了學習目標,學習態度不端正,主動性不夠,逐漸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生素質明顯滑坡。

2.學科內容相對抽象,教學資源嚴重缺乏。由于網吧的興起,學生以為計算機課就是上網聊天、玩游戲,但接觸后才發現計算機專業課基本上是全新的概念名詞,如二進制、中央處理器、DMA控制器等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學生一時間難以適應。計算機原理及程序設計等又是相對較難的課程,自然就產生了抵觸情緒,這對計算機教學來說是一大挑戰。

眾所周知,計算機的學習必須以硬件設施為基礎,沒有配套設施,想紙上談兵都難,而計算機領域又在日新月異地變化,這就要求不僅要有配套設施而且要時常更新,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于農村來說實在難上加難。現在大多數農村學校的計算機房不僅檔次偏低、而且數量少,經常是三四個學生共用一臺機器,還經常出現故障。大多農村的學生家中都沒有計算機,硬件資源缺乏是學好計算機的又一大障礙。

在義務教育階段,有大量的優秀教師在研究教材、探究教法、編寫輔導材料,教師大多以形象、生動、可感知的語言方式表述,并通過實驗、配套練習來強化理解。而職高專業課教學就完全不同了,筆者教學十幾年來,從未拿到過一本配套的教學參考書,每接一門課,就只一本教科書而已,而且沒有統一的版本及大綱要求,到各大新華書店、圖書館去看看,專業書是不少,但教學用的書不多;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習題很多,適合職高用的練習就根本沒有,教學資源嚴重缺乏,讓專業教師無所適從。

3.教師、學生的負擔不斷增加。

(1)教師負擔的成因:①專業教師缺乏。目前高校培養的專業課教師太少,尤其在農村,專業教師嚴重缺乏,即使加上一部分自學轉崗的,也不能適應教學需要。筆者多年來,每一學期所帶的專業課程都在三門課以上,再加上資源缺乏,每一節課都要到處去搜集素材、研究教法、編寫習題。②軟硬件升級快。往往是一門課才剛剛摸透、練熟,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的時候,就已經被社會淘汰,只能再學習,再摸索,再積累,如此年復一年。③專業教師瑣碎事情太多。由于本來的專業人員就少,學校很少能配備專門的設備維修人員,計算機設備的組裝、調試與維修已成為計算機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有的專業教師還要兼職打字員、操作員等,這將占用教師大量的時間。

(2)學生負擔的成因:①知識結構變了。教學課程不僅包括文化課,更增加了生疏的專業基礎課,授課時間由“單節”轉為“雙節”。②課程設置太多。為了適應方方面面的要求,有的專業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就開設了十幾門專業課,再加上輔助練習、復習鞏固的課時跟不上,教學形式單一枯燥。這對學習素質本來就不高的學生而言,是一種不小的負擔。③計算機教學要求的思維能力較高。初中階段,教師建立統一的解題套路,學生思維慣性化,不知不覺中養成了機械模仿。計算機課程日新月異的變化要求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善于發現、敢于探索,做一個思考者、實踐者,剛開始很多學生會感到無所適從。

然而,職高分專業教學的特點,教學中遇到這些困難是正常的、不可回避的,唯有想辦法解決才能保證教學良好發展。

二、解決方法

1.調整學生心態,明確學習方向。徹底解決病癥就要從病根抓起,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調整心態,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上職高并非一無是處,分少不等于低能,筆者經常拿一些從職高走出去的學生的成功事例來鼓勵學生。比如:把學生開的公司名稱和地址告訴現在的學生,以引起他們的共鳴;把學生過節時發的報告業績的短信讀給新學生聽,或者可以讓回校看老師的學生到教室里和新學生聊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新學生會在這些激勵下重燃學習的熱情。

其次,充分介紹專業特點,讓學生明白計算機應用已滲透社會各行各業,如婚妙影樓、打印刻字、銀行超市、股票廣告、新聞網絡、會計電算化、辦公自動化,等等,處處都離不開計算機,讓他們明白學習計算機大有用武之地,以后的就業門路很寬。

2.加強學法指導,發揮專業特長。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好計算機課程的前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對某個領域充滿激情,就有可能在該領域中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甚至為它廢寢忘食,視學習為“享受”。

職中一年級新生,剛從升學的壓力中解脫,處于人生新的起點,容易接受新事物,是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激發學習興趣的好時機。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應該是計算機教師的強項,學生手、腦、眼、耳并用,這種新穎感、驚奇感、獨特感、直觀感,充分協調地刺激了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更好地領悟和記憶。例如,在講打印機這一節時,不能把所有的打印機都帶到課堂上,于是就把各種打印機的打印錄像放入課件,讓學生聽打印聲音、看打印速度,并分發各種打印機的打印件,讓他們討論比較打印效果,在驚奇、開心、熱烈的討論中掌握了應知、應會的知識,也知道書上的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激勵他們去觀察生活、分析生活、總結生活、設計生活,勇于做一個生活探索者。讓學生學得開心、記得牢固、用得靈活。

3.合理利用資源,加強教材、教法同步改革。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應用能力應以“學生有一技之長”為主導思想,在課程設置上,注重社會實效,增強應用技能培養,減少理論課程,多開設計算機應用軟件課程,一定要突出專業特色。近幾年,學校對開設課程進行取舍,取消了《匯編語言》、《計算機原理》、《電子技術基礎》等對于職高生來說難度較大的課程,增加了《FLASH動畫設計》、《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等實用性課程,而且在第一學期就開設《PHOTOSHOP》等學生感興趣的課程;教師也采用合作性教學方式,不分課程不分班級,所有專業教師共同搜取教學參考資料、積累教學經驗及素材、練習題等,用心積累專業資源庫,徹底達到教材、教法及教學資源的共享,并注意將這些資源的收集、處理和使用的能力整合到學科能力之中,為教學作長遠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