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室教學相關性思索
時間:2022-05-09 05:28:00
導語: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室教學相關性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社會的到來,使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日益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傳統教育、網絡教育兩個平臺呈現在廣大教育者面前,如何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成為面向2l世紀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視點。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O世紀80年代中后期,即當時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并明確提出“激勵整合”概念,目的是把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整合在一起,激勵學生去自主學習。原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就提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信息技術是指能夠支持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存儲和呈現的一類技術。包括電子音像技術、衛星電視廣播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網絡通訊技術、仿真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等。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主要指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網絡、校園網和因特網等。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語文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語文教學方式,用以促進語文教學的最優化。就是將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中,運用到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中,同時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其目的是利用網絡信息覆蓋面廣、及時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高效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來打破傳統語文課教學中的局限,克服傳統語文課教學的弊端,推動現代教育向前發展。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的自主發現、主動探究,進行個性化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中小學語文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知識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一直是中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語文教學面對的是空前廣袤的視野,然而語文課本上的內容,一般都比較簡略,教師的補充資料也很有限。加之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生知識面面窄、圖書資料量少、學習方法不當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語文課堂教學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而因特網就如同一座隨時可以打開的圖書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資源庫。只要具備一定的搜索能力,再加上有效的指導,就可以在網上找到所需要的信息。這也極大拓展師生獲得知識的空間。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可以為師生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豐富的、典型的具體經驗和感性材料,使教材內容得到延伸,讓師生的視野得到擴展。新課程強調:語文學習必須廣泛涉獵,大量吸收。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許多的課文讓學生理解內容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多方面的能力,信息技術作為教育教學媒體與語文課程教學有機整合,可以通過網絡資源,融合多媒體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豐富、多樣的知識信息,鼓勵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質疑,更積極地開展探究性學習和使學生的個性化得到發展,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交給學生一種到課外去獲取信息的能力。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的無窮樂趣,收獲到豐碩的學習成果,從而使學習質量最優化。例如學習《基因暢想》一文,通過信息技術多媒體軟件,展現了大熊貓基因圖,使本來抽象的基因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和著美妙的音樂和動人的解說,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探究心理,進而鼓勵學生對自己所看所聽所感所悟進行質疑探究,進行聯想,然后進行討論、辯論;讓學生自主上網查閱,獲取相關的信息資料,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開展更為廣泛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們對這種學習方式非常喜歡,學習熱情高漲,思維得到很好的開發,思路異常開闊,研究層面從課文到超越課文的內容,從追朔基因的結構、作用到其未來的研究、發展、演變等等,問題的探究超乎想象的廣。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廣泛涉獵、大量吸收,積極地拓展語文課程資源。這無疑對學生獲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大有好處的。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改進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信息教育與中學語文學科的整合,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讓語文教師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學習環境下成為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不僅方便了教師的教學,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進一步豐富,思維與實踐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煅煉。在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法質量的關鍵,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有著極其豐富的表現手段和巨大的表現力,能具體形象地再現各種現象.情景、過程,能有效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使學生將抽象的思維轉化為形象的感知和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且它還能補充文學材料上無法傳遞的空白,激活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從而在教學上達到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達到了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如在教學《故宮博物院》的時候,首先布置作業,讓學生自己到網上搜索有關故宮的知識和圖片等資料,在課堂上通過計算機展示出來。把故宮的真實面貌用圖片和視頻等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在全體同學的面前,豐富了教學的內容,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是本課的難點,通過用生動的FLASH動畫把故宮的全景圖展示出來,通過點擊相應的殿名圖標來展示,讓學生對故宮有個整體的印象,這樣學生邊湊課文,邊對照圖像,把課文的說明故宮博物院的順序理解得一清二楚。另外,利用網絡技術平臺設計了虛擬故宮,學生和老師一起去網上暢游故宮,設計了真實的故宮和錯誤的故宮讓學生辨別,實現師生互動、學生互動。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可以成為學習動機,成為學習動力,也會推動人去尋求知識。”語文是一門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學科,由于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們都十分注重“雙基”教育,因此,使知識的傳授枯燥無味。傳統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呈現方式主要是聲音、文字和圖畫,主要通過書、紙的記錄和傳播,教學中那些缺乏時代氣息、脫離現實生活的措施。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使多媒體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使教學信息的呈現多元化,圖文聲像并茂,化無聲為有聲,靜態的事物化為動態的事物。讓學生進入真實的意境;必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理通過網絡技術的集成性、交互性、可控制性、實時反饋性等特點,提供網絡環境下的人機相互傳遞的超文本方式,創設超越歷史時空、超越廣泛地域、超越想象范圍的引人人勝的環境,讓學生在愉快與和諧的氣氛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進而引發學生進行自主地、能動地進行探究學習,實現學習的再創造。例如《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作者吳剛根據歷史資料調查研究和實地考察寫的一篇報告文學,意在警醒世人,保護環境。通過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利用FLASH動畫再現了羅布泊由美麗仙境轉化成荒漠的慘象,把學生帶入到課文中的童話般的情境里,讓學生的精力集中到羅布泊的變化上,使他們的思維隨著羅布泊的變化歷程而展開想象,并喚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這些是傳統課堂無法做到的。信息技術的使用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觸發_r他們的學習欲望,從而不樂于學習,達到了保護環境的目的。
四、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有助于培養師生的臺作精神
楊振寧博士指出: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工作的話,那么,進入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臺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信息技術賦予師生互動方式新的內涵:有助于教師交流與互動,進行合作反思,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之后,更利于語文教師的合作。基于網絡的教師同事合作具有便利性、靈活性和超越時空性等獨特優勢,中小學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將所教授內容的互動,教師之間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智慧的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觀念更加科學和完善。教育教學網絡資源,為教師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為實現教學活動提供了交流、研究、學習提供平臺。教師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自己所從事的教學教育工作,從各類網站上尋找學習的資料,進行自我學習研究。上傳優秀電子教案、課件、論文目等,并將這些作品掛在網站上,供全校教師共享,通過督促各位教師對資源的充實和更新,通過資源合作推動自主學習的開展。教師之間也可以利用博客技術,以文字、多媒體等方式,將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教學心得、教案設計、課堂實錄、課件等上傳發表,超越傳統時空局限,讓教師團隊共享知識。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合作、聊天室、BBS(學科論壇)主題合作、開展網絡沙龍學習等形式進行進行相互的討論。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們暢所欲言,交流了各自學習的體會和經驗。通過吸取其他教師的學習方法和技巧,起到了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作用。有助于學生互助學習,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造了條件。學生可以從自己的實際需要出發,通過網絡資源或資料庫,選擇自己更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了解更多的知識。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弓l導學生分組合作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行同學之間的交流和協作式學習,在協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為了達到小組學習目標,個體之間可以采用對話、商討、爭論等形式對問題進行充分論證,以期獲得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信息技術介入課堂教學,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為學生提供立體式的多向交流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師生互動,提高學習效率。語文能力是一種多元能力,其構成也是多維度、多層次的。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有著它獨特的魅力,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一個教師與多個學生的交互,也可以針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更可以實現遠程的師生交互,將教育教學延伸到了學校之外。可以通過網上協作學習,使全體師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培養了信息時代學生的創新學習技能,在校園網或互聯網環境下,教師和同學之間還可以采用網上論壇、BBS、聊天室、e—Mail等形式,這種整合形式超越了時空界限,對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輔導是很有幫助的,同時也有利于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和互動學習。使教學不拘于教材,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信息技術強大的管理功能也提高了師生之間評價與反饋的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