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電子專業基礎課教學策略
時間:2022-05-30 04:11:00
導語:談論電子專業基礎課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現代科技與制造業的發展,現今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國,包括通信、醫療、計算機及視聽產品等電子信息產品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電子產品的高新技術不斷發展,促使電子產品生產周期正在進一步縮短,加速了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這就對電子專業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現代化的需求,為培養即將工作在生產建設第一線,始終位于科技更新、產業調整的最前沿的高職高專的電子專業人才,低年級電子專業基礎課的教學不得不重新思考需要進行新的嘗試和探索。本文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改革策略。
1低年級電子專業基礎課教學特征及改革策略
電子專業的基礎課,它是后續專業技能學習的必要基礎理論,在內容設置上,它向專業課傾斜,大幅度地增加信息含量,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為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并為今后學習專業課打下良好基礎[1,2]。但近些年來,新技術不斷涌現,在專業基礎課中涉及的學科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龐雜,難度越來越大。一門課程可以成為多個專業課程的理論基礎,或者是一個專業需要多門不同的基礎課,比如電路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單片機,數字電路這些課程即是通信專業的基礎課,也是電信技術、應用電子技術等專業的基礎課。因課時有限,專業課需要的知識還要盡量全面的學習,使原本比較單純的基礎課教學變得復雜起來。在課程安排方面,基礎課是低年級所有電子專業的必修課程,隨著高職高專規模的擴大,以及高職高專教育改革的大力發展,高職高專學校學生的規模不斷壯大,大部分基礎課采取合班上課,一個班級少則七八十多則上百學生,這導致上課效果不夠理想,教師既要掌控學生的狀態,同時要兼顧到所有學生的水平,還要保證教學內容的準確完成,確實是一件復雜的事情。由于新的社會形勢要求,以及培養職業能力的需要,高職高專開拓了校企合作的教學路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為了保證學生在就業時能夠很快步入軌道,要求現在的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這就給理論課教學和實踐課學習提出了難題,學生除去企業實習的時間,在校期間時間變短,而且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變多,這就給學生的課程增加了負擔,在有限的時間里既要完成基礎理論的學習,又要掌握多門專業技能,理論課的課時在不斷的減少,但專業課需要的知識還要盡量全面的學習,給老師和學生都帶來了難度。教師怎樣在極有限的計劃課時內教授全部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各種不同專業的要求,做出多種教學設計和安排,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鑒于以上低年級基礎課教學上出現的問題,應在教學方法和內容上入手,在教師層面上做出以下改革。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上,改變以往的學生聽課模式,不能一直采用講授法,應叫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適當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樂趣,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借鑒國外優秀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采用“探究法”,組織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通過利用所學知識,借助圖書館以及網絡資源等解決問題的能力,擺脫對教材的依賴,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2低年級學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專業基礎課的教學都是在低年級完成。目前在校低年級的大學生多是90后。他們有自己的新特點,正如恩格斯說過:時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與以往有所不同,新的時代賦予他們新的使命的同時,也會有新的要求,現在的時代應要求他們不止是知識的擁有,更要求他們具有創新能力,創業合作能力,新時代的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每個人都有自己天生的優越感,導致他們在處理學業以及人際關系方面存在問題,從事教學活動發現,現在的大學生出現學業倦怠,目標不明確等特征,以往的教學策略或者是思想教育對他們來說效果可能并不理想。由于高中的教學方式和大學的教學方式截然不同,高中的教學方式是反復的訓練,每個知識點進行細化,反正錘煉,高密度高強度,大量的習題來訓練,而且隨時隨地都會有老師的身影,他們已經在那種教學模式下形成了一種慣性,在步入大學校門后他們發現一切都變了,課程的內容講的多了,不在是一頁書反復的講解與訓練,而是一節課要學習幾節的知識,他們不知道大學老師與高中的老師培養的目標不同,忘記了大學有更多的知識需要學習。大學是一個培養情商及專業能力的時期,大學期間知識學習的模式變的更加自主,一進入大學他們像是進入休整期,由于低年級基礎課班級規模大,上百的學生,教師不能顧忌到每個學生,久了他們出現了學習倦怠,目標不明確或者是目標真空狀態。出現逃課,上課玩手機、睡覺以及抄襲作業等現象,而且他們的實踐意識不強烈,很多學生在實踐操作時草草了事,抄襲別人的數據、實驗報告。這些行為實在是令人憂慮,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為改變上述現狀,應在大學低基礎教學中融入心理教育,情商教育。培養學生(1)認識自己情緒的能力,這也是情商的核心動力;(2)管理和控制情緒的能力;(3)培養學生自我激勵能力,樹立遠期及近期目標,做出合理規劃;(4)滲透人際智慧、識別他人情緒的能力;這是在人際溝通和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能力;(5)培養承受困難、挫折和失敗的能力[3].通過以上滲透教育方法,使后進學生進步;使優秀學生經過結合學業和職業規劃的學習引導得到學術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大學畢業時實現規劃的目標;抓兩頭的同時帶動中間程度學生的進步。
3師資結構特征及改革策略
現在高職高專院校青年教師占了很大的比例,這些青年教師大部分是從高校出來的碩士或者博士,這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優勢。他們有著較深的理論基礎與科研能力,他們具有著時代最前沿的信息,他們的年紀和現在學生比較接近,對事物的理解和看法更容易達成一致,對學生來說更有親切感。他們的專業學科知識,交叉學科知識,緊跟學科發展主流并且具有熟悉社會技術需求的優勢間[4],他們可以在教學提供豐富和生動的素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青年教師對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快的掌握,并快速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但是,青年教師與老教師相比,他們也存在著劣勢,大部分青年教師是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從事教學工作,他們的經歷就是從學校到學校,他們缺乏的是企業的實際操作能力,在這方面高職高專教學中,尤其是現在的高職高專偏向于校企合作,企業方面的實際應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處于劣勢,因此青年教師需要更多的培訓機會,尤其是深入到企業內部掛職鍛煉,也就是現在提倡的雙師型教師,對教學有著不可估計的效果。綜上所述,低年級電子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應該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思考:
(1)基礎課與社會接軌存在著差距;
(2)大學生出現的學習倦怠,目標不明確狀態;
(3)高校師資結構不均衡。
鑒于以上思考,低年級電子專業基礎課應改變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滲透情商教育,給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如深入到企業內部掛職鍛煉等,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隨著高職高專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高職高專在基礎課教學方面已經做了些新的嘗試與探索,并取得了許多成績,但是由于產業的發展和專業方向復雜,電子專業的基礎課教學改革還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實踐,要想形成與時代接軌的教育主張和理論,所要面臨的任務還是比較艱巨的,還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