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低效成因及策略
時間:2022-07-09 10:04:55
導語: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低效成因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電氣類的專業中,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入門課程,其重點在于強化了學生在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術方面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由于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基礎方面都比較薄弱,所以在理論學習和技能實訓方面有較大困難,學生整體呈畏懼進而放棄的態度。因此,在進行教學時,必須以專業目標為起點,以實際操作為途徑,調整教學方式方法,將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提升上來。
一、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低效的原因
1.生源方面
中職生源的素質降低,多數學生在中考的時候分數較低,學生具有嚴重的分化情況。根據調查統計顯示,熱衷于自己專業的學生僅占32%,他們來學校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夠有所發展。而大概35%的學生是受其同學影響而就讀此專業的,剩下的33%為聽從父母的意愿。由于職校在招生上沒有分數的限制,所以入學的門檻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中職生的整體表現為文化基礎薄弱,沒有足夠的信心去學習,并且沒有足夠的動力,沒有較強的是非觀念、組織觀念,而且沒有足夠的自控能力。有的學生有時還會出現不尊敬教師的行為,這樣就會對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最終造成了整體的教學質量偏低。
2.教材方面
當下,中職學校電子技術教科書中的內容過分追求對理論的系統教育,注重知識的嚴密性,在編排內容方面嚴格根據知識的邏輯關系,在講解電路原理的時候過于深奧而卻忽視了實踐。中職學生并不能接受這樣深奧的知識,他們應該學習的是實用性較強的基礎知識以及專業技能。這些學生未來從事的職業大多是檢測、裝配、維護以及維修等,沒有必要掌握過于繁雜的理論知識。
3.教學方面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落后的觀念和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仍然用你聽我講、你記我念的方法,觀念沒有一定的更新,在教學上缺少創新。同時,缺少實踐的內容,很少有符合課程教學的實驗,現在,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已經無法再接受落后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沒有或很少進行過程性的鼓勵教育,這樣的教學必然沒有較高的效率。
二、提高電子技術基礎教學的措施
1.優化教材內容
“服務為宗旨,就業為目標”的理念是職業教育的主要方向。在優化教材內容上一定要將這一方向體現出來。此外,教材要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及專業素養。應該注意以下內容:(1)優化中專學校《電子技術基礎》的教材內容,必須注重知識點的布局以及難易深度的掌握,把握好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盡量遵守“需要、夠用”的原則。由于中職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向社會提供一線的服務、生產以及管理方面的人才,因此在培養專業知識方面一定注意實用性和針對性要強。(2)對《電子技術基礎》這門課進行完善,主線應該是如何能夠提升畢業生的應用能力和技術,這應該是教材重組的核心和重點。在這一基礎之上,進行去粗取精,刪繁就簡,突出教材的實踐應用性,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3)為強化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應該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之上,結合校內、校外的實驗和訓練,增加編寫《電子技術基礎實驗、實訓指導書》和《電子技術基礎綜合項目實訓———收音機的組裝指導書》。(4)深化革新教學內容,最基本的方向應該為教學任務設計。在現在的時代背景下,教學任務不但能夠讓學生學到知識,更應該能夠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應的,在任務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循序漸進、由淺到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對原高教版《電子技術基礎》,可以從內容層面進行整合,將其整合為包含如下七個項目的新教材:半導體器件基礎、放大電路、信號發生與處理電路、直流穩壓電源、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組合邏輯電路以及時序邏輯電路。
2.優化教學手段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教學氣氛的和諧,提出問題之后應做適當的引導,讓學生產生對知識的好奇心,這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如通過情景教學的手段將載流子的定義講解給學生:在教室中將學生作為電子,把座位看作是空穴。讓幾個學生承擔自由電子的角色,通過電場的作用,它們均能夠定向移動最終形成電流。這樣就可以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就會對知識產生興趣,進而在輕松的氛圍下輕而易舉地學到知識。通過啟發式的教學模式來講解放大電路的定義:學生可以搭建一個簡單的面包板電路,將小型的功放器件連接起來,通過萬用表的HFE檔對所有三極管的β值進行測量,對音量大小進行調節,在對各種實驗產生的現象進行觀察后,學生腦中三極管的工作原理就會更加清晰且深刻。
3優化實踐環節
(1)要逐漸提高學生的技能訓練水平:要想掌握任何的技能都需要一定的過程才能完成。在學習電子專業方面更是如此。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熟悉知識,然后通過功效、外形以及特點,讓學生先對電子元件進行了解,這樣學生再學習書本中的知識就可以通過實物得以加強,學生后期再學習技能,這樣就具有了最主要的基礎性知識,進而鞏固了學生的知識技能。根據教學的積累和對教材的反思,筆者認為在學習電子基礎知識以及技能實訓的時候,重點應放在萬用表的使用上(測量電流、電阻和電壓),所以,首先可以通過對萬用表的基本結構進行學習,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電阻測量,最終,組接基本的簡單電路,測量電壓和電流,讓學生一步一步地掌握和學會正確的使用萬用表。具體到教學過程中,為了鞏固和提升學生使用萬用表的熟練度和技能,還可以每學習一種元器件,就讓學生使用萬用表檢測一次。在完成一般電子元器件的學習以后,教學生進行焊接。最后,讓學生選擇已掌握的一兩個元器件,自己研究組裝簡單而又有意思的產品,這樣就會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以及分析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2)通過電子小制作進行教學:在高一年級學習電子工藝的綜合運用課程方面,電子制作是一個有效的技能訓練,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升,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路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先讓學生對常用的電器元件進行學習,比如二極管、三極管,變壓器、電感器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借助于電子小制作教學課程的開展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三、結語
簡而言之,在優化電子技術基礎教學的工作上,一定要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方向,發展產學一體的教育,為我國建設提供高素質技能型的專門人才”的目標為前進方向,進一步研究現在的教學以及教材,確定優化的具體方向,明確優化的思路,接著再循序漸進地優化并改進有關方面的工作,這樣就會全面提高教學的效率。
- 上一篇:茅盾文學獎小說敘事方式
- 下一篇:人保局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