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教育方法與路徑

時間:2022-07-29 09:45:48

導語:法學教育方法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學教育方法與路徑

高等醫學教育,是醫學生由青年學生向合格的臨床醫師轉化的教育過程,也是醫學生從校園走向醫療機構,走向社會的過程。因此,高等醫學教育中的法律教育,應該貫穿在醫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我們針對國內不同層次的多所醫學院校進行了調查,目前我國臨床醫學生所接受的法律教育主要分學校教育與非學校教育兩大方面進行。

1學校教育

1.1法律課程

醫學院校面對臨床醫學生開設的法律教育課程,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與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中。根據新課程方案(05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取代原有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1]。此課程為全國高等教育各專業必修課程,與其他專業相同。該課程所講的“法律”是指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相應的,該課程所講的“法律素質”,是指人們認識上、行為上知法、守法、用法、護法的素養和能力。掌握必備的法律知識,樹立必需的法律意識,擁有必要的用法能力,構成了法律素質的三項基本要素[2]。根據了解,絕大部分醫學高等院校都開設了《衛生法學》課程,該課程是醫學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通過衛生法學教學使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了解與醫藥衛生有關的法律制度,明確自己在醫藥衛生工作中享有的權利和義務,正確履行崗位職責,進行監督執法,同違法行為做斗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醫學院校對該課程并不重視,將它列為專業類選修課程,開設課時和學分少,且考核形式松散,師生的重視程度低,甚至處于“可有可無”的尷尬局面。此外,大部分醫學院校開設了《醫學倫理學》的課程,該課程為醫學專業的特色課程,用倫理學理論和原則,來探討和解決醫療衛生工作中人類行為的是非善惡問題。廣大醫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可以了解到醫藥衛生事業從業時所必須的道德規范,并了解法律和道德的異同,對培養醫學生的醫德醫風和正確的人生觀有重要幫助,在廣義上也屬于醫學生法律教育的范疇。部分醫學院校也針對不同醫學生的特點開設了不少其他法律教育課程,如《藥用法學》、《新聞出版法》等。很多醫學院校,尤其是合并后的醫學院校,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開辦或參與開設了雙學士學位、第二專業或輔修專業。在這些開設第二學士學位(或輔修專業)的醫學院校中,幾乎都開設了法學(醫藥衛生法學方向)專業,這類專業對學有余力的醫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有力的補充,讓這些醫學生系統地學習法學相關課程。這類專業的開設,不僅有利于醫學生未來的臨床工作,也讓不少學生因此培養了對法律的興趣,甚至畢業后報考法律碩士聯考、國家司法考試,從事或業余從事醫療糾紛相關法律工作,對醫學生的就業也擴寬了門路。為了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滿足學生跨學科選修課程的需要,大部分醫學院校,特別是綜合性大學的醫學院,開設了豐富多彩的全校性文化素質選修課(又叫公選課),這些院校的培養計劃中,基本上都要求學生修滿一定數量的學分才允許畢業。這些院校的公選課中,也包括部分法律相關課程,如《勞動法》、《經濟法學》、《憲法學》、《法理學》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這些課程中任意選修。這些課程,對于學生的法律知識的補充和法律意識的培養,也有重要的意義。總的來說,學校法律課程教育主要包括三部分:法律基礎知識、衛生專業法律知識和其他與未來工作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這些知識是醫學生法律教育的基礎,對醫學生臨床課程的學習和未來的醫務工作的健康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2醫學課程與臨床見習實習

醫學生的專業課程負擔很重,考慮到我國實際情況,不可能一味要求在教學計劃中增加法律課程的學時數目和內容。醫學生在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專業課學習過程中,大部分有經驗的教師,特別是臨床醫師,會針對該學科可能涉及的法律問題,通過各種親身經歷的典型案例對醫學生進行講授。這些零散的知識,對于醫學生來說,可能受益匪淺。以醫療糾紛案例作為人文、社會、心理等教育的載體,將小學科綜合成大課程,用指導性教學來取代硬性灌輸,有利于學生在接受醫學專業知識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素質教育,特別是職業道德和醫事法律教育[3]。醫學課程教師與臨床醫師在進行相應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提到相關的案例及其所涉及的法律糾紛,這些教學內容對于臨床醫學生法律意識的增強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此外,臨床醫學見習階段的學生和實習生在醫院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親身體會和感受相關的事例,這些經驗不僅對于臨床工作,對于法律意識的培養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醫療工作是以病人為服務對象的工作,因此,針對醫學生的法律教育也不可能脫離實際情況而存在,醫學生在專業課程乃至實習過程中所接觸到的法律知識,可以對未來的醫療工作帶來顯著的益處。

1.3校園文化教育

當前,各高校都積極開展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這些活動也包括了不少與法律相關的內容。法律類學生社團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如中南大學團委指導的學生社團—法鷹社,積極開展各種法律宣講活動,定期舉辦相關的法律講座、法律知識競賽、開設法制教育網站等。學生通過社團活動,不僅能更好地學習法律知識,還能結識法學專業的師生,可以深化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此外,各大學學生工作處、團委和各級學生工作領導、輔導員等,通過日常學生工作和舉辦各種活動,讓學生學習到相關的法律知識。大學校園內的非課程教育,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助于更好地開展醫學生的法律教育。

2非學校教育

2.1媒體教育與溝通交流

學生通過平時上網、閱讀報刊,可以獲取大量相關的法律知識,樹立法律意識。很多平面媒體經常會設有法制版塊,通過案例對廣大公民進行法制宣傳和教育,如湖南長沙的《法制日報》,特別對于這方面的問題進行報道。各級電視臺、廣播電臺也經常有開設此類型的欄目,如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長沙政法頻道的《方圓之間》等。網絡媒體作為當今社會的重要信息來源,對大學生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學生通過網絡了解社會的各種信息,包括重要的法律信息和案例,特別是醫療糾紛的相關報道,對于臨床醫學生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學生通過與家人和朋友的溝通與交流,也可以深入了解發生在身邊的相關案例。

2.2社會法制活動

國家與不少社會團體通過舉辦相關的法制活動,如法制宣傳日等,對全體公民進行法律知識的宣傳與教育。這也是臨床醫學生了解法律知識的途徑之一。

2.3大學前教育

醫學生在進入大學前,中小學教育與家庭教育對其法律常識的了解和法律意識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以及整個社會,應該對其進行良好的法制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法制氛圍。

3結論

總之,以上為目前我國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法律教育主要方式和途徑,只有加強各方面教育的結合和改革,才能培養具有法律知識和意識的高素質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