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的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29 03:50:27

導語:新課標下的語文教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一、小學語文的課程設置、觀念探究

1.小學語文的課程設置

小學語文課程中對語文園地、自然奇觀項目的設置,讓小學語文的文化內容能夠貫徹到小學語文的課程內容當中,做到有所滲透,并能夠幫助學生做到對質疑能力與反思能力的培養,做到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發展更加完善的創新能力與動手能力。另外小學語文課程設置中,把精度課文當做單元課程的重點內容,使教師在教學中能夠保證精讀課文的質量,并提出相關的選讀課文,做到對學生學習資源的提供,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2.小學語文的教學觀念

素質教育觀念與應試教育觀念之間存在著很大不同,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試教育的觀念主要是通過培養,讓學生能夠做到對語文知識的把握,并能夠獲得更好的成績。而相對于素質教育來說,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主要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做到對學生人文素養與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因而,新課標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做到對教學觀念的更新,做到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有效認識,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一定的文化素養,具備良好的閱讀、思維與語言能力。另外,教師還應該做到對學生主體、教師主導這一要求的有效認識,并能夠在教學過程只用,有效認識新課標語文教學的特征,創造和諧、平等的小學語文課堂,并能夠通過有效的引導,使得課堂更夠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做到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3.新課改后語文教學的要求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體現出一些工具性,還需要做到人文性,并且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其兩者都能夠做到具體的呈現出來,使其能夠落實在語言文字之上。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其是與文字之間有著緊密聯系的。當教學的鵝過程中,一旦出現語文離開文字的情況,就會導致語文學科本質的喪失。使得工具性及人為性都無法做到體現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對教材的熟悉與理解,使其能夠發揮出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策略研究

1.通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也會發現,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之后,他們才能在學習上體現出更多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做到對知識的有效學習與探究,做到對自身知識體系的不斷完善與構建。因此,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有做到從學生的興趣點進行突破,才能夠實現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從目前的教學經驗來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創設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有效的融入到情景教學的過程中來,做到對其能力的有效發揮。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當前教學應用廣泛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做到對語文學習情境的創設,另外還可以通過在課堂教學中,以提問問題的方式,做到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新課標教材中,具有很多有內涵、有意境的課文,教師在教學中,若是能夠在此基礎上創設情境,便會使得學生有效的融入到情境當中,做到對學生學習的有效促進。例如在教師講述《蘇州園林》的時候,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蘇州園林以拙政園、留園為代表的園林建筑視頻,這時候便可以對學生興趣做到有效的吸引,然后教師還可以用園林介紹的音頻,讓學生能夠跟著朗讀,這樣便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做大極大程度的提升。這種視頻與音頻結合的方式,可以應用到很多小學語文教學的課文中去。

2.增進引導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個問題的提出遠比一個問題的解決要重要。目前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都在提倡創新教育。但要想真正的做到創新,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問題意識做到培養。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于一篇新學習的文章,不管是對文章主題的提煉,還是對文章人物形象的分析,都能夠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增加學習的效果。教育過程中達到最好的效果,就是教師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能夠對面臨的問題做到有效的提出。因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的效果,就需要教師做到對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并且需要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通過一些案例來給學生一些思維上的啟發。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并且要對學生做到充分的信任,相信他們能夠自主的來解決所出現的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不斷的鼓勵。對于學生所出現的問題,要有著包容的態度來對其進行接受。不要過多的否定學生的成果,哪怕是錯誤的問題。其次就是需要找出相關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提出。比如可以設置一些游戲情景,對比較觀察等方法的使用以及對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最后一點就是需要對學生提出問題進行篩選,做到對優秀問題的分析與解答。

3.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提出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對于問題的解決過程就是對創新思維的培養過程。當學生對問題進行提出之后,教學需要做的就是要對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加以引導,并且要教他們如何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多種方法來對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這對啟發、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三、總結

新課程標準的提出,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的從內容到理念,都有著全新的改革與變化。雖然新課標強調學生是主體,但是實現新課標的目標還在于教師的工作。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前提是要能夠認識到觀念的轉變,要能夠對新課標理念與目標的明確,明確自身在教學中的地位,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創設、興趣培養、教師引導等各種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能夠做到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發揮創新意識,提高語文學習的素養,為其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盧小飛單位:江西省鄱陽縣三廟前鄉和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