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討
時間:2022-11-07 09:02:20
導語: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翻轉課堂模式是教學改革運動的一部分,目的是為了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有更高的參與性。本文將從翻轉課堂實施過程,取得的教學效果以及存在的問題三方面探討。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團隊合作
翻轉課堂的核心思想是讓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消化知識的方法,而老師會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到教室外。相比傳統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優勢在于讓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交流和溝通,從而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
一、實施過程
實施翻轉課堂計劃通過課程開發,課前學習,課堂活動三大環節開展。
(一)課程開發
首先,按照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大綱,課程計劃,課程內容提煉出五個專題,分別是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樹立理想信念,科學對待人生環境,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加強個人品德修養。這五個專題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同時也是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必須修養。其次,確定了五個專題后,會根據專題為同學們提供相應的資料,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第三,將一個教學班分成5組,并且每組都選定小組長。由各組組長帶領本組成員開展課前學習討論。
(二)課前學習
在課前學習環節中,每組選定一個專題,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為學生安排課前學習任務,其中包括學習的內容、目標、作業、學習記錄等。在遇到困難時,通過網絡平臺與老師交流或與其他同學交流溝通。
(三)課堂活動
各組輪流展示,每組預計15分鐘,不限人數,不限形式上講臺演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后,由組長帶領本組成員上講臺介紹各自課前分工,主要目的在于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之后,由老師點評,全班集體討論。各組展示后,由10個打分成員依次給出分數,最后由統分人員計算出各組的最后得分,將在課堂上評選出前三名。目的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榮譽感,鼓勵學生的參與性等。
二、取得的教學效果
(一)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
實施翻轉課堂讓各組以團隊的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探討,互動交流。各組輪流展示,每組預計15分鐘,不限人數,不限形式上講臺演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講解后,由組長帶領本組成員上講臺介紹各自課前分工,主要目的在于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之后,由老師點評,全班集體討論。此種教學活動改變了以往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充分的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他們會認真思考,認真學習,在思考學習的過程中會讓他們對本門課程有一個全面,全新的認識,所以會加深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翻轉課堂整個教學活動核心就是以學生為本。課程開發,課前學習,課堂活動,三大環節中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自學為主導,學生講解為手段開展,所以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翻轉課堂活動最大的亮點就是學生體現出來的團隊精神。各組輪流展示,不限人數,不限形式上講臺講解自己的學習成果,全部采取團隊講解模式,分工細致,配合默契。有的小組以表演小品的形式展示自己所學內容,使得課堂氛圍活潑生動,更好的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還有的小組成員以一問一答式講解,在問答過程中更好的詮釋了講解的內容。
(四)提高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
翻轉課堂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來講,在講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此同時,很多小組都提前設置了一些問題,通過提問,可以更好的加強講解的同學和被提問的同學的溝通能力。
(五)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只要敢上講臺,就是學生最大的勇氣。無論表現好不好,只要走出第一步就比一直默默的坐在臺下強。多鍛煉幾次,學生的自信心自然就會提升。
(六)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針對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專門設置專題。課前學習過程中,老師也要經常和學生溝通,敦促他們學習,修改學生準備講解的PPT。在課堂活動中,老師要整體把控活動的節奏,對各個小組的優缺點進行點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等,最后在研討總結過程中還要認真反思本次活動存在的問題,取得的效果,哪些地方可以更好的改進。教師在不斷地學習,反思,總結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水平。
三、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照本宣科的問題
學生平時類似的鍛煉機會比較少,所以上講臺會緊張,不能發揮自如,大多數都是照著自己準備的PPT內容讀。所以今后盡量多給學生提供類似的平臺,他們展示自我的次數多了,表現的就會更好。
(二)各組時間有限,無法充分表達他們的觀點
由于每組時間有限,而想把一個專題完完全全講解出來,時間遠遠不夠,所以最好按照每個組不同的情況設置時間。
(三)講解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理論層面,缺乏例子
學生缺少類似的講課經驗,第一次講解的時候難免停留在理論層面,缺少例子來支撐理論,講解下來顯得很生硬,調動不起來其他同學的興趣。所以今后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教師盡量引導學生如何講解更生動,同時為他們提供更多材料。
(四)在準備內容時缺乏集體討論意識
雖然團隊合作意識很強,小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分工,有的負責準備講稿,有的負責準備PPT,有的負責講解,有的負責策劃,有的負責統籌全局等。但在準備內容時,大多數都沒有采取集體討論。所以,教師應該更多促進學生在一起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加強互動學習。
作者:寶娟 單位:四川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