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學生朋輩教育研究
時間:2022-08-26 03:18:05
導語:當前大學生朋輩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朋輩教育在推進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通過歸納近年來國內研究者在大學生朋輩教育領域的理論研究成果,圍繞朋輩教育的內涵、特征研究兩條理論主線進行梳理,旨在厘清理論框架,為未來大學生朋輩教育理論持續發展提供方向指引,推動大學生朋輩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朋輩教育;教育研究;研究綜述
一、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
大學生朋輩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重視。本研究主要圍繞兩個研究問題進行探討:(1)大學生朋輩教育研究的總體形勢如何?(2)大學生朋輩教育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圍繞以上問題,在中國知網上根據“大學生朋輩教育”這個主題,運用模糊搜索方法對中國知網上已經發表的論文進行檢索,在剔除與“大學生朋輩教育”相關性較小的論文基礎上,從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等多個維度分析文獻,探討國內“大學生朋輩教育”的研究形勢,并對相關研究進行展望。
二、國內大學生朋輩教育研究的總體形勢
為梳理國內大學生朋輩教育研究的總體形勢,本文從其內涵、特征研究展開論述,力圖以較全面的角度展現大學生朋輩教育的發展現狀,分析總體趨勢。(一)對大學生朋輩教育內涵的研究。大學生朋輩教育作為高校學生管理的有效途徑被廣泛應用,而成為研究熱點。國內不同的學者對“朋輩教育”及“大學生朋輩教育”的內涵有不同的見解。歸納起來,主要有“模式說”、“活動說”兩種。1.模式說。許多研究者把朋輩教育理解為一種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或教育方式。他們在其概念的界定上達成了比較統一的看法,即:朋輩教育是一種通過背景相似的人相互幫助從而達到教育目標的教育方法。也有研究者認為,朋輩教育是一種學生間的交往方式。其中,許占魯(2009)[1]指出,朋輩教育制度是通過伙伴間精神上的鼓勵和學習上的幫助,實現個人健康向上發展的同時又使彼此共同成長的交往形式。2.活動說。部分研究者試圖從活動的角度來解說朋輩教育的內涵,注重結合社會問題進行觀點、價值觀的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得到啟示和成長。王利敏、李永山(2007)[2]從大學生與社會的關系出發,認為朋輩教育是一種在學生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中促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教育活動。強調學生之間的朋輩教育對個人理想信念、視野的影響。(二)對大學生朋輩教育特征的研究。1.朋輩教育的全員性和普遍性。朋輩教育的這種特性在許多學者的研究中都有所體現。其中,李艷萍、廖利明(2017)[3]指出,大學生是追求同伴認同的群體,運用朋輩教育理念可以調動全體大學生參與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楊云(2017)[4]指出,朋輩教育模式構建的核心要素包括以黨員、學生干部為主的教育者、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的受教育者、作為紐帶的教育中介以及由內、外環境構成的整個教育環境等四方面內容。2.朋輩教育功能的廣泛性。大學生朋輩教育的應用非常廣泛,主要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輔導、學業輔導和職業生涯規劃。其功能和優勢也在這些領域被解鎖、激活。在受到關注的新生適應教育中,基于朋輩群體的思政教育運用最廣泛。從所得文獻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涵蓋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政治認同、“三自”能力的養成、志愿服務教育等幾方面的教育內容。潘愛華(2011)[5]認為,朋輩教育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手段的創新與延伸,有利于補充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朋輩心理輔導是朋輩教育最早的實現形式之一。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心理健康教育、人際交往、心理調適等方面。
三、展望
總的來說,近年來國內大學生朋輩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其朋輩教育應用性研究,如模式構建、案例分析和調查研究等,回答了“朋輩教育應用在哪些方面?”“如何應用?”的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與此同時,現階段國內大學生朋輩教育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思考如何對該研究領域進行強化和完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甄選大學生朋輩教育典型模式。近年來大學生朋輩教育領域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大學生朋輩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斷延展創新。但是現有研究對大學生朋輩教育的案例和模式缺乏較為深入的分析和提煉整理。如此一來就不利于挖掘深層次的問題,大學生朋輩教育無法得到系統的闡釋和高效的利用。因此,未來研究中亟需加強對優秀典型案例的挖掘分析,尤其注意通過實證研究厘清高校中各種因素對朋輩教育模式的影響。(二)構建大學生朋輩教育長效機制。大學生朋輩教育融合多種形式,涉及多方主體,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因此必須建立健全朋輩教育穩定運行的長效機制,才能保證大學生朋輩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而目前多數研究只涉及到方案的具體實施層面,對于頂層設計的研究比較缺乏,使得許多朋輩教育模式失去體系和框架支撐而流于形式,難以長久。另外,朋輩教育要想成為一種有生命力的教育模式,就離不開激活多方主體的積極性,強化認同感,而這些都要基于對除受教育群體以外的其他主體的研究,這也是目前的研究不太完善的地方??偨Y起來,未來的方向要更加注重對于長效機制的研究,構建完整的朋輩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許占魯.論朋輩教育制度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9,29(02):54-56.
[2]王利敏,李永山.構建大學生朋輩教育體系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91-94.
[3]李艷萍,廖利明.朋輩理念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8(S2):148-150.
[4]楊云.大學生朋輩教育的理論思考與實踐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7(06):50-52.
[5]潘愛華.朋輩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0):45-46.
[6]蔣蘭.津沽學院朋輩教育問題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
[7]熊秀蘭.基于“朋輩教育”的高職院校育人體系構建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3):79-82.
作者:李雪叢 李秀梅 左彥鵬 鄒銀濤 奚小強 吳宇達 單位:廣東省華南師范大學
- 上一篇:鄉村資源幼兒科學實踐活動研究
- 下一篇:成人教育研究反思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