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造課程改革探索
時間:2022-07-11 08:04:24
導語:機械制造課程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課程定位
機械制造工程是機械方向的由基礎過渡專業的平臺課程,面向數控、模具、機電專業開設,主要研究材料選擇、毛坯生產、零件加工,是一門與生產實踐聯系緊密的綜合性、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主線:機器制造過程,即“選材—金屬毛坯成形—零件加工—機器裝配”。通過課程的學習,希望學生在技能上能達到具有選擇常見零件材料與改性方法、選擇毛坯生產方法、選擇零件加工方法,具備分析工藝路線的初步能力;在技術上學生能具備自主學習的方法,學會查閱技術資料并使用的方法,具備一定的團隊合作、組織協調等能力,也能為后續課程打下一定的專業基礎。
2課程設計理念
課程的設計思路堅持以崗位能力為目標,還要從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技術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創新能力的需求出發,以工件為載體,以項目教學為主線,以學習情境為導向設置教學內容,達到以“用”促“學”的目標。在情境教學設計中,從“單訓練”——對工藝過程分析到“雙訓練”的轉型升級——以學生對工藝過程的分析作為知識目標,以促進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技術能力和職業素質養為綜合素質;選取具體的零部件能反映崗位能力水平,以知識夠用適度為原則,教學方法與組織上,采取以班組為單位按照課堂教學、教師示范、學生分組討論練習、校內實訓、校外參觀等形式使教、學、練、做統一。最終使學生具有在各種生產條件下,以最低成本,較高的勞動生產率生產出優質的產品的初步綜合能力,并勝任制造業一線生產管理的初期能力。
3課程組織與實施安排
機械制造工程課程按內容構成如圖1所示,重點在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制定,結合企業的崗位能力需求,將課程內容分為車磨削加工、銑鉆削加工、組件裝配三個學習模塊;按照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規律,由熟悉到精湛、由精湛到拓展來組織教學內容;每個模塊分三個學習情境,學習情景的設計體現“雙訓練”由簡單到復雜,通過零件復雜程度的增加,來逐步提升學生對機械工藝的認知能力、應用能力和分析能力。學習內容安排如圖2所示。每一教學情境內,又以機械零件工藝規程的制訂為主線,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到機械制造所需的機床、夾具、刀具、制造工藝等知識,以及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如在學習情境二中,如圖3所示,學生通過對階梯軸加工,首先通過批量的不同,掌握毛坯的不同獲得方式;第二對階梯軸的結構、尺寸、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進行分析,掌握車削、磨削方法的加工;第三對裝夾的分析與選用,掌握粗基準、精基準的知識,通用夾具與專用夾具在不同批量當中的使用,第四對階梯軸的工藝路線進行擬訂,掌握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組成;最后通過切削參數的選擇,學會如何使用機械加工工藝手冊。這樣,以零件工藝路線為主線,逐步加深內容,學生的探究興趣越來越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增強,逐漸養成會思考的習慣,為成為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奠定良好的思維方式。
4教學方法
(1)基于工作過程,采用“問題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提出問題或設計出技術技能的項目,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以“導”為主而不是以“灌”為主。(2)采用“互動式”與“邊學邊做、層層遞進”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互動,在前面的學習情境中講解某一模塊的基礎知識后,讓學生舉一反三,在后續學習情境中自己完成該模塊內容并對其他同學講解,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在每個項目完成后每個小組都要向教師和全班同學進行成果展示和講解,接受教師、同學的評價,從而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3)采用“團隊式”教學方法,項目實訓以兩人為一個團隊,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嚴謹精細、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在課程教學中貫穿人文教育,讓學生在團隊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
5教學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電子課件、電子教案、視頻及實物的展示,使學生能夠直觀了解項目與具體任務,使抽象的理念知識變得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習效率。(2)充分利用仿真軟件,模擬加工與裝配模塊,使學生在實訓之前就能感知真實的加工環境,還能激發自學興趣與應用能力,將課程與其他課程如,三維設計,夾具設計,公差等橫向聯系學習。(3)充分利用校園網、互聯網,建立網絡課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找相關工藝、標準和技術要求文件,最新行業資訊等資料。通過網絡進行開放實驗的預約。開展網上自主學習、測試與交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
6考核評價
課程考核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養的養成,采用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如圖4所示。采用自評、互評、師評三方面評價,多角度、全面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在過程考核中對項目的每一個模塊進行考評,多個模塊及綜合項目考評來全面考察同學的成長細節,有效促進同學成長,參考表1。
7結語
機械制造課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個循序漸進、反復改進的過程,需要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設定與企業接軌的項目任務,這樣才能到達改革的目的。
作者:楊小萍 王麗 單位: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兒童舞蹈教學改進建議
- 下一篇:大學實驗課程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