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中英語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03 05:49:00

導語:新課改中英語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改中英語教學研究論文

一、創造師生關系的和諧——平等互動

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人心理都有一些需要,當基本的需要得到滿足后,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實現。學生只有滿足了師生之間的平等、互敬、合作的需要后,學生才會因此自尊、自強、自重,甚至才會自信,才會感到自身的價值和人格尊嚴得到承認,才會在和諧的學習環境里,輕松地、愉快地投入學習,避免無所謂的爭端、煩惱和恐懼。因此,新課改的課堂教學理念強調師生平等,要求要構建師生平等互動的教學平臺,師生在坦誠,互敬互讓的環境里共同學習,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英語教學,不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課本之間的語言交流,更是三者之間的感情交流,和諧的師生關系事關課堂教學的能否順利。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學生的思維方法,允許學生出現錯誤,鼓勵學生創新,傾聽學生心聲,啟發學生心靈,讓學生思維的翅膀得到自由飛翔,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天地里有更多的訓練和創造。師生之間有了心靈的默契,教學才不再是枯燥的灌輸和接受,而是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和愉快學習。

二、構建學習方式的和諧——合作共享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的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造”。新課改強調:“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交流氛圍。合作學習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并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合作學了小組學習外,還可以打破課堂的空間觀念,讓學生自由選擇合作伙伴進行組合學習。

英語學習是一門語言交流的學習,學生的課堂交流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英語課堂教學應該是活躍的思想交流場所,是學生表達和表現自己的場所。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允許學生獨樹一幟,激勵學生求知欲望,使每一節課都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這必然要求師生互動,交流合作,否則,語言就得不到訓練,語言在教學中就成為枯燥無味的東西。

合作學習認為:“學習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對于教學來說,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合作學習應建立在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的基礎上,使教學活動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從其整個過程看,感情色彩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尤其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其成員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與競賽;通過互相幫助影響別人的需要,又能滿足自己的需要。當然,合作學習不能流于形式,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了解學生合作效果、討論焦點、認知過程等等,靈活運用教學環節,在學習中合作與共享,滿足學習心理需求,在合作學習中感受快樂與成功。

三、探究教學過程的和諧——自然流暢

完美的教學過程應該是行云流水的,它給人的感覺往往是高山流水,一泄千里,一氣呵成。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學中無論是運用課文中美的東西去感染學生,還是教師組織教學的藝術美作用于學生,都要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讓學生將規定的學習功課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可見,課堂教學的藝術應該在增強學生積極參與意識,提高學習興趣,領略成功的喜悅,在情景交融的教學氛圍中,得到全面發展,取得教與學的最佳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展示的不僅是他的語言、板書、教態,更重要的是要展示他的思想,他的組織魅力。教師要通過語言、動作、表情、色彩、音響、節奏、圖象等手段,創造具體、形象、直觀的審美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優化學生的認知活動。我們往往佩服一些脫口秀的節目主持人,他們語言自然流暢,天衣無縫,現場氣氛恰到好處,應對觀眾輕松自如,時刻吸引著觀眾的注意。我們教師也應學習一些主持本領,把英語課堂當成一次節目展示和美的享受。如某老師在上到“用英語詢問時間和在一定時間內從事某種活動時”,為創設語言情景,拿到一只掛鐘教具,一邊轉動時針一邊讓學生機械地跟著讀:“What''''sthetime?It''''s….”從一點一直讀到十二點,然后再學習一些從事活動,如:getup,gotoschool,playgames,gohome——直到gotobed等。由于學習活動處于機械被動狀態,情景因缺乏意義而失去活力。所以,教學過程應注意時間、活動形式與教學內容有機統一和自然銜接。

四、設計課堂內容的和諧——豐富有效

課堂內容的單一性簡單化,學生會感覺到索然無味。新課改指出:“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體驗語言的運用。”英語課堂如果一味枯燥地誦讀,學生會很快就失去信心,所以,豐富英語課堂內容必不可少。課堂內容應圍繞中心主題、關鍵詞、句、重、難點突破,創設接近生活的生動、真實的語言環境,可組織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活動和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可運用實物、圖片、簡筆化、教具等巧設情景,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動手和語言能力;利用角色扮演,模擬生活進行語言實踐,寓教于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創設動感情景,引導學生進行量多而質優的聽、說、讀、寫綜合訓練,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獲得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語言基本技能也得到訓練,使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得到培養,并為實現英語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鞏固和強化課堂教學的質量。

總之,轉變教師角色,適應新課改,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需要教師以人為本,充分挖掘課堂潛能,潛力研究教學方法,精心實施教學行動,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才能不斷提高嫻熟的駕馭課堂能力和教學水平,促進課堂教學和諧和課堂教學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肖之芳.《新世紀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M〕.山東教育.2003(10).

[2]陳愛娣.《讓英語課堂教學活起來》〔J〕.福建教育.2003(5).

[3]劉建華.《中學英語創新教學法》.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4]段繼揚.《創造性教學通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