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小學田徑訓練的措施

時間:2022-03-26 04:06:15

導語:新課改下小學田徑訓練的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改下小學田徑訓練的措施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有序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因此體育運動也得到了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田徑作為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為目標,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學田徑訓練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對新課改下小學田徑訓練展開分析,并提出具體的工作措施,以期達到全面推動小學生身體優化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田徑訓練

一、以人為本,制定科學訓練計劃

《小學體育課程改革》中提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然而,目前的小學田徑訓練中,很多教師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直接阻礙了小學田徑訓練效果的提升。對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田徑訓練中,應從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角度出發,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以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課堂教學快結束時,為下節課“立定跳遠”這一項田徑訓練的順利開展,筆者主動詢問了學生的意見,“下節課我們要學習立定跳遠,大家希望下節課我們采取什么樣的有效措施來進行立定跳遠訓練呢?”在學生討論、交流了兩三分鐘之后,教師把學生的口頭表達記錄在建議本上,然后對學生的建議進行總結與分析,選擇學生喜歡的方式來制定立定跳遠的訓練計劃,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還能讓學生對立定跳遠訓練有更強烈的參與熱情,同時能為田徑訓練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創新形式,增加田徑訓練趣味性

很多田徑項目的訓練較為單調、枯燥,長期的訓練不但不能讓小學生對其產生興趣,而且會讓學生對田徑訓練的興趣逐漸喪失,嚴重影響田徑訓練質量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當前的小學田徑訓練的內容較為單一、形式缺乏創新,最終導致訓練效率偏低。因此,要想讓小學生愛上田徑運動,提高田徑訓練的實效性,增加田徑訓練的趣味性非常重要。為此,教師可針對當前田徑訓練的單一性、形式缺乏創新等情況,全面了解學生訴求,增加豐富有趣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訓練中有所收獲,達到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例如,在進行跑步訓練時,如果單純地讓學生進行短跑或者慢跑等活動,難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為此,教師應對訓練形式進行創新,讓學生進行跑步接力賽、短跑比賽或者沖刺賽等競賽游戲,以激發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參與熱情,同時讓學生在競賽活動中學習知識、形成技能,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為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運動打下良好基礎。

三、小組合作,促進學生相互學習田徑技能

近年來,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組合作備受廣大師生的喜愛,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因此,在小學田徑訓練中,為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田徑訓練,促進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實現更有效的田徑訓練。比如,在快速跑的訓練中,教師便可采取合作學習的方法來組織學生進行訓練,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確保學生之間能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共同提升。以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田徑訓練,可讓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訓練中,同時還能讓學生對田徑運動有更進一步的探索,使學生對快速跑有更全面的認識,增強學生的運動信心,促進學生自我完善與發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出發點,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教師應積極探索符合小學生發展需求的田徑訓練方法,創新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參與田徑訓練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運動技能,進而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不斷提升小學體育田徑訓練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董帥.提高小學體育田徑訓練有效性探究[J].田徑,2019(07):76-77.

[2]王新燕.試論小學體育中田徑訓練的法則與應對途徑[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9):30-31.

[3]曹駿.探討新課改下的小學體育田徑訓練開展措施[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06):74-75.

作者:陳曉峰 單位:浙江省東陽市吳寧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