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經管類專業課堂管理研究

時間:2022-01-19 03:23:28

導語:高職經管類專業課堂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經管類專業課堂管理研究

課堂學習管理在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教師倘若可以對課堂教學以及班級進行良好的管理,那么他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就會少很多。只有做好課堂管理工作,教師才能高效的講授知識,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當今的高職教育與普通教育存在一定區別,主要表現為高職教育要求教師對課堂進行高效的管理,實現教學全面一體化。在課堂管理過程中高職教師需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進一步加快對課堂管理制度的完善。

一、對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下課堂管理含義

(一)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含義

經研究發現,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教師強調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傾向于死記硬背,學生負擔重。而新型的教育模式跟以往的教育模式恰好相反,它強調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來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被稱為:教學做一體。有相關專家指出,這種教學模式非常適合當今高職學院的人才發展。

(二)課堂管理理念

什么是課堂管理?不同的人對這個概念有著不同的解釋。以前,相關專家和教育學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他們研究發現:老師在課堂上發現了學生不規范的行為,往往采取強制打壓的方式來解決,久而久之便會發現,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得不到實質性的有效進展。學生被打壓之后反而會引起下一次的不規范行為,甚至產生更多的不規范行為。近年來,針對課堂管理,有專家提出了新的看法。他們認為:教師對課堂的管理在于,努力營造出適合學習的氛圍,端正態度,積極進取,避免產生不規范的行為。從某種角度來看,課堂管理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掌握學生的特點,協調各種人際關系,保持良好的課堂氣氛,并進行知識傳授。也就是說,一位老師要想教書育人,想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首先就要學會課堂管理。

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下課堂有效管理的基本原則

(一)了解學生的需要

要想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實現最佳的課堂管理,需要通過多方面共同協調和努力。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并不是說僅靠單方面的控制就能實現的。其中第一點就是要關心了解學生。任何人在身心發展的過程中都是遵循一定規律的,要遵循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規律,注重差異性和階段性,做到因材施教,全面的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使每位學生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

(二)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來,教師和學生確定了新的關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溝通交流極端缺乏,教育者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并且神圣不可侵犯,受教育者不敢提問,上課就像一潭死水一樣,毫無生機。新型教師的教學風格應該是民主型,既有相對權威性,又能跟學生打成一片,成為朋友。這種教學風格,可以保證課堂上知識的傳授的效度和接受度,還能保證課后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輕松民主的氛圍,營造出了和諧的環境,改變了以往灌輸與被動接受的模式,實現了新的平衡。在這樣的一個班集體里面,不但可以系統性的傳授知識,還可以形成良好的班風。師生雙方都有飽滿的熱情,教與學態度端正,目標明確。學生求知欲望強烈,思維活躍。學生與老師情感交流充分,參與力度大,雙方都是積極互動的狀態。如果,現代的每一位教師都能民主教學,既是老師,又是朋友,那么老師和學生都有喜悅和滿足。

(三)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促進最佳學習

課堂問題行為是每個老師都要面對的,只有處理得好,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如果處理的不好,不但影響教學質量,還會影響師生關系。因此,教師要善于針對學生的特點,把重點轉移到對知識的學習上,吸引學生的眼球,不給學生機會去產生不規范的行為。選擇適宜難度的知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選擇合理方法來全方位的進行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學生取得成績的時候,教師要合理的進行評價,及時表揚鼓勵。當學生收獲了滿足感時,下次會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四)建立教學常規

每一位學生都應該遵守班規校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從入學第一天起,老師就要對這些內容進行講解,并且作為規定,告訴每一位學生。比如,老師提問時,發言之前要先舉手,同學之間要有秩序,不能你一句,我一句,故意制造課堂混亂。上課鈴響后不能在走廊內打鬧,及時回到座位,等待老師來上課。這些標準和規則是學校管理的一項基本工作,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要遵守。

(五)學校管理者對班級規模的控制

班級作為學校的一個基本單位,其規模大小也是有規定的,一般都要求20-30人組成,最大限度也不能超過50人。教師既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點,又要系統的傳授知識,課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也變得更大。班級的大小也影響交往模式,班級越大,成員之間交往的次數越少,彼此之間沒什么感情,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對課堂管理者的技能要求也就越高。班級越大,內部小團體與小團體之間相互影響,不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統一實現。

三、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下高職經管類專業課堂管理對策

(一)教育要以實踐為主

教學做一體化的意義在于培養綜合型人才和發展型人才。有了這個明確的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針對性地對學生各項能力進行培養。全方面的了解學生,采用適合的課堂管理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新型的教師觀和學生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面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獲,有所進步,高效的掌握理論知識,成為多方面綜合性人才。

(二)采用小組模式,人人參與其中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僅僅局限于教與被教的關系,也不是灌輸與被動接受的關系,更不是管制者與被管制者的關系。新型的學生觀應該是以人為本的,尊重學生的主導地位,把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班級學生的座位改成了小組式,小組成員和成員坐在一起,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其中,方便溝通交流。老師也應該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當中來,扮演學習者的身份。當學生遇到疑難時,可先引導學生,然后進行講解,不但重視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注重實際操作,多方面的呼應從做中學,學中做。另外,老師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索能力,比如:提前布置好課后作業,分給每一個小組,并要求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要參與到其中。學生可以多渠道開放式的搜索信息,學生之間提交學習成果,最后由一名學生總結所有小組成員的學習結果,以報告的形式交給老師。這樣的一個過程是相當有意義的,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主人翁的意識,激發了創新思維和探索能力,使得每一位學生都積極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是教學做一體的重要前提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成長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缺乏自信、不敢表達、膽小害羞的,這是傳統的教育觀念造成的不良后果。而如今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育模式下成長的學生,他們是充滿自信、勇于表達,積極樂觀的。他們積極的跟老師溝通,大膽的說出內心的質疑,參與到各類討論當中去。各小組的學生互幫互助,踴躍的發言,自主的翻閱圖書資料,合理的運用各大搜索引擎,產生思維碰撞,最后把解決不了的疑惑反映給老師。老師在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前提下,合理的進行評價,表揚每一位學生積極思考的態度。之后再對所反映的問題進行科學解釋,要善于啟發學生,因材施教,使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當老師講解過后,學生課后繼續進行思考交流,整理老師講解的知識點,結合自身已有的知識體系,兩者結合,再變為自己的知識,全面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自我管理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現學生身上的特色,在課堂上全面分析,并進行全面教育,實現教學做一體的課程特色。這樣特殊的模式就要求學生要把握好自己,形成良好的行為準則。從某種角度來說,學生的角色有參與者和管理者這兩種,而老師則負責啟發、引導、組織、監督和評價。結合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學生要系統的學習知識,運用多種途徑來全面了解知識,自發的構建一個知識框架,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在學習管理自己并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會培養自身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操作的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等等。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發揮多種能力。所有的能力都會對學生形成幫助,特別是今后的職業生涯規劃。因為學生在這一系列的探索過程中,對各類勞動工作都有一定的了解,形成了基本的職業觀念。

(五)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要求建立起健康、有序的課堂紀律

課堂紀律具有約束性,標準性,自律性這三大特點。在高職課堂中,良好的課堂紀律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指導、約束和監督學生。在這個管理過程中,如果學生產生問題行為,學生就會受到老師的指導而產生內化,形成內部約束力,實現自律。教師促成的紀律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自覺遵守,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六)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要提高課程運作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發揮自身多方面的能力,做到管理課和傳授知識兩手抓,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首先,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如果一旦發現了問題行為,不停下來進行制止,而是用語言或者眼神來處理,那么就不會影響教學進度。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處理能力。其次,作為一位老師,應該了解班級里的每一位學生,關愛學生,既要處理好這個同學的情況,又要解決好那位同學的問題,同時進行,同時處理,避免差錯。另外,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調節氣氛,善于引導學生進入有趣的、形象的學習氛圍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制造一些道具,模型以及幻燈片來引導學生,不管采取哪種方式,目的就是讓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最后,對于經驗還不夠豐富的教師一定要適當處理自己的情緒。當某一位同學犯錯時,即使再生氣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語言上用詞偏重的教育,容易傷到學生的自尊心,嚴重的甚至對學生的尊嚴和人格產生影響,學生會感到沮喪無助,起不到任何教育的目的,班級的其他同學會對這位同學的遭遇感到同情,埋怨老師的無情,因此厭惡老師。

作者:謝朝陽 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