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學生深度管理研究

時間:2022-12-22 10:41:59

導語:高職高專學生深度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高專學生深度管理研究

摘要:為了更好地管理課堂提高教學質量,分析了高職課堂管理存在的問題:課堂環境傳統,教學管理大班制,學生基礎薄弱,教學內容偏理論。提出了改進策略,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提高教師積極性,注重師生情感交流,考核方式與時俱進,結合需要更新課堂內容。

關鍵詞:高職高專;課堂管理;高等數學

學生校內管理分為課堂管理和課外管理,而課堂作為高職教育的核心地和主戰場,在學生校內管理中起到主要作用[1]。授課大班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職院校教師、教室短缺等問題,但對高校課堂管理帶來了很大挑戰。課堂是學生汲取文化知識的重要場所,其優劣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

1高職課堂管理存在的問題

1.1課堂環境傳統。環境主要是指學生在課堂中能直觀感受到的物質環境,包括學生座位編排、講臺設計、教室空間利用等,從這些方面來看,傳統課堂環境沒有將學生發展放在首位。教室分成兩個區域,一個是教師講課區,一個是學生聽課區,講課區為了方便教師板書,講臺突出地面很多。這樣會使教師在學生面前產生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造成學生心理上壓力,還會讓學生感覺教師和學生分屬兩個不同陣營,從而產生心理距離,不利于創建和諧統一的師生關系[2]。1.2教學管理大班制。高職院校中高等數學等基礎課均實行大班管理與教學。大班教學,人數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在教學過程中,同一個教師講課,同一個教室聽課,有的學生覺得教師講得慢、拖沓,有些學生又覺得快、聽不懂。這種矛盾局面造成教師上課難,因而只能按照大部分同學的情況來教授課程,但是會挫傷優秀學生和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給高數課堂的管理帶來困難,為高職高專學生的深度管理帶來不便。1.3學生基礎薄弱。就某高職院校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為理工類專業,專業課程涉及高等數學的內容較多,對于數學計算能力的要求也較高。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較差,且數學課程的學習具有連續性。學生積極性高,但缺乏基礎的中學數學知識,難以聽懂課堂內容。1.4教學內容偏理論。高職教育旨在培養應用型的高級人才,加強對知識實踐性的應用。但大部分高職院校開展的高等數學課程內容統一,缺乏針對性。根據某校期中教學檢查得知,很多學生認為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枯燥、教學課堂缺乏吸引力,所以,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上課效果不佳。

2高職課堂管理的改進策略

2.1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講臺的設置“高高在上”,教師在講課時除了板書時必須站在講臺上,其余時間可以多走動到學生當中,特別是后排的學生,詢問學生聽課情況,并及時制止睡覺、玩手機等一些不良現象。讓同學們感受到在課堂每一個角落都有教師的關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讓他們將這種自覺性延伸至課外,進行課內外學習的自我管理。進行時間管理。學生的最佳專注力一般是在上課后前20min,之后開始下降。要根據學生有效注意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將最重要的知識點放在剛開始上課時講授,課中教師要保持授課節奏,重難點詳講、慢講,有些地方一帶而過。教師要用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來激發學生專注力,如講一些時政新聞或腦筋急轉彎,使學生的注意力回歸課堂。分組管理。高數課堂大班教學給分組學習帶來了困難。以某高職院校土建系某班為例,進行分組教學。本班共有4個專業,分別是工管、造價、建工、市政。人數分別為24、27、35、36人。按專業分成4大組,推選出4個大組長,再將每個大組分成4~5個小組,每小組推選出小組長。平時上課交流、提交作業、考試排名均按照小組進行,讓優秀生幫扶學困生,形成良好的組內學習氛圍,增加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2.2提高教師積極性,注重師生情感交流。課堂氛圍是否輕松愉快和教學效果優劣有直接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需要共同努力調動課堂氛圍。在高數教學中,可以請學生上臺講題,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換位思考,體會教師的感受與不易。教與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的雙邊活動,優質的教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學可使教師獲得成就感,以更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教學中。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微妙的情感交流,有些學生喜歡一門課程,往往從喜歡任課教師開始。因此,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對和諧課堂的創建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3考核方式與時俱進。剛開始上高等數學課時,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程學什么、怎樣有效地學習不在意,而對這門課程考什么,以何種方式進行考試非常關心。在這種心態下,學習很容易淪為考試的指揮棒,令學習過程和結果失去了意義。合理的考核制度應是促進學習的,而傳統的考核方式中成績主要取決于最后一次的期終考試,這樣很容易出現臨陣磨刀、臨時抱佛腳的情況。為了避免這種考核方式的弊端,可以增加平時成績的比例,以某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課程的考核方式為例,將開卷和閉卷相結合,成績比例進行調整。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的比例調整為40%和60%,考試成績在傳統的期末成績中加入期中考試和每月小測驗,這樣能避免一次考試決定成績的弊端。每月小測驗以開卷的方式進行,主要檢查上課中的基本內容和易錯題。在平時成績的構成中,除了考勤、作業、發言情況外,還加入了小組學習情況,使考核方式多樣化,達到以考促學。2.4結合需要,更新課堂內容。不同專業,知識點延伸方向不同。高職高專教育注重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但目前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面對全校學生所開展的高等數學課程內容是一樣的,缺乏針對性。高職院校主要培養就業型人才,應將基礎學科和專業學科相結合,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教授其專業所需高數知識,讓學生直觀感受高數的應用性,為培養實踐型人才打下基礎。引入數學史與數學文化,激發學習興趣,實現自我管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數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除了和專業課結合,要讓學生學以致用,體會到數學的魅力,這是很重要的激發興趣的有效方式。所以,在課堂上引入數學史和數學文化,讓學生全方位地感受數學的魅力非常重要。高職院校教授的一元函數微積分,只是數學帝國大廈中一個非常小的房間,通過對一元函數微積分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數學推理等能力。但是,讓學生了解小房間外的其他風景對高職院校學生素質的培養也很重要。所以,在課堂上可以講授數學的起源、發展、重要事件等內容,如三次數學危機,世界三大猜想,牛頓、萊布尼茨的故事。通過對某高職院校學生引入數學文化的班級進行調研發現,在課堂上引入數學文化之后,92.3%同學都非常感興趣。此種方式讓每一位同學都獲得了參與感,也提高了他們學習一元函數微積分的興趣。

3結語

為了達到有效的課堂管理,教師應采取必要的措施,注重引導學生,而非控制學生。用心去關注學生的思想和需求,充分挖掘學生因各種因素影響而隱藏在心中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深度管理。

參考文獻:

[1]陳磊,廖大凱.高職院校課堂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科學論壇,2018,(33):69-72.

[2]劉志杰.高職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變革發展邏輯探析[J].職業技術,2020,(03):77-78.

作者:陳陽華 李瑞芬 李穎 單位:金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