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的計策探析
時間:2022-01-12 02:54:19
導語:小學科學教學的計策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借助合理的猜測尋找探究重點
教學中,抓住相關的內容或有利的時機,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充分發揮想象,在猜測中互相啟迪,可以使后面的探究方法更加科學,探究的重點更加突出,探究活動更加深入。在教學《周圍的空氣》時,出示一個空的燒杯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燒杯中有沒有物質?有的學生說沒有,因為燒杯是空的呀,沒有東西;有的學生說有,是空氣。在他們相互爭論不休的時候,有一位同學高高舉著雙手,迫不及待地喊:老師,老師!我來,我玩過空瓶子,把空瓶子口朝下按入水里,瓶子不會進水,再把瓶口歪一點,就會有許多氣泡從瓶口跑出來,說明瓶子里有空氣,我認為燒杯中也應該有空氣。這樣在他們相互猜測的爭辯過程中,傾聽他人的看法和見解,互相啟迪思維,為后面探究泡沫、磚塊、粉筆、小卵石、玻璃球等物體中的空氣打下堅實的基礎。
2、借助過程的體驗感受探究樂趣
小學科學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教育,傳統的傳授式教育是很難達到這個目標的。小學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好動、好奇心強,對周圍新奇的事物和現象興趣濃烈,是天生的探究家。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他們熟悉的容易親近的、喜歡的、能動手做的、有興趣參與的現象和事物,精心設計,耐心細致地組織引領他們像科學家一樣真刀真槍地親歷探究過程,經歷挫折與失敗、曲折與迂回、成功與興奮,從眾多的感受和體驗中獲得知識與技能,養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樣不懈地堅持下去,他們良好的科學素養就一定能養成。
3、借助集體的研討夯實探究基礎
未來社會是一個協作型社會,對個人的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的要求與日俱增。即越來越注重個人能否與他人協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能否認真傾聽他人意見,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見等,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研討深化探究,使個人的發現變成大家共享的財富。比如我在教學《周圍的空氣》一課時,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互相協作,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氣,再用自己的寶貝去玩空氣。然后小組內互相說說自己的玩法,并推選出一位學生匯報。
4、借助課外的延伸尋找探究價值
小學科學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啟蒙教育。然而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過程,單純的靠課堂四十分鐘的探究活動是遠遠不夠的。教學中,從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出發,結合探究活動的實際情況,把課堂的探究活動有意識地從橫向、縱向、解決問題、科技小實驗、小制作、小發明等方面向課外延伸,把大量的探究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大自然中自主地開展探究活動,使探究活動不斷的延續下去。比如我在教學完《改變物體沉浮》一課后,要求學生在課外去玩橡皮泥,運用不同方法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同學們的方法真多:有的做成船形,有的做成空的像餃子、像湯圓,有的借助其他的物體把橡皮泥浮在水面上(這些都是運用改變物體沉浮的條件來解決實際的問題),還有的同學把橡皮泥做得很薄,輕輕地放在水面上也能浮在水面上,并提出塑料尺子、三角板等物體也有這種現象(這是新發現,學生對此特別好奇,探究欲望異常強烈),隨后同學們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深入仔細地觀察探究,發現其中的奧秘是水表面張力的緣故,使探究活動向更廣更深的方向發展。又如我在教學《地球上的水》時,同學們在探討我們身邊有哪些浪費水的現象中發現:學校衛生間、洗碗池里的水龍頭有經常沒有關的現象。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有的說看見沒有關就自覺地去把它關了,有的說貼廣告,有的說向全校的學生宣傳要節約用水,還有的說派人值班等等,這時我說:同學們,老師有一個與你們不同的想法,用你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利用身邊的材料,能否發明一種裝置,只要人走后水龍頭就會自己關掉(新思路,有意識地向科技小發明的方面引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興趣盎然,課后紛紛把我纏住不放,敘述自己的想法,并決心要把實物做出來,在學校舉辦的科技展覽會上參加比賽。孩子們的智慧和潛能是無窮的,人人都是小小發明家。
作者:凌煒單位:蘇州市吳江區震澤實驗小學
- 上一篇:血液內科學教學與科研結合策略
- 下一篇:內科學教學方式及意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