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自然科學分組式教學探究

時間:2022-02-19 10:02:55

導語:中職學校自然科學分組式教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學校自然科學分組式教學探究

摘要:在現當代的中職學校自然學科課程教學當中,已經逐漸從傳統的應試教育當中走出來,并在課程教學當中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而在這一教學模式的轉變過程當中,分組教學成為中職院校當中使用最多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自然科學這樣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更是非常的普遍,但是,就目前在針對分組課程教學的時候依舊存在著許多問題,為了能夠更有效的運用分組教學,本文以“中職學校自然科學課程分組式教學探究”作為重點研究內容,希望從中探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促進自然科學課程的教學和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校;自然科學;分組教學

一、中職學校自然科學課程的教育教學目的

首先,對中職學生而言,自然學科課程主要是促進大學生的自我成長,增加學生的社會經驗的積累以及后期對風險精神的培養。在公益以及志愿者所表現的精神至上,只有通過不斷進行實踐,才能夠在公益這一實踐過程當中,讓大學生更加明白什么是愛和被愛,懂得在學習過程當中,現實與理想、懂得純真與感動、懂得責任與堅守、懂得團隊與寬容等等。其次,增強學生相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能夠讓大學生重新獲取兒童時候的快樂,讓學生在現當代繁華的世界當中真正去了解這個世界上所存在的神奇魅力,并且通過現代化的課程教學之后,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大學當中這樣一種美好的想象,并且為后期的大學生活而奮斗。

二、中職學校自然科學課堂分組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1.粗放的分組,導致合作學習活動難以開展。一般而言,在自然科學課程分組當中,分組的原則應當是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特點。但是學生在后期的發展卻會出現兩種不平衡性的特點,也就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發展不平衡以及學生個體之間在學科學習上的發展不平衡性。在整個自然科學課程的分組發展過程當中,教育教學者也只是去考慮在這當中的一些簡單的因素,進而導致學生之間發展不平衡看作是簡單的分組標準,忽略了整個小組當中不同成員在自身個體發展上表現出來的不平衡性。盡管這樣一種分組的方法在操作之上相對簡單,但是僅僅運用一兩次的測試成績來當作參考的話,很難真正得到真正的評價結果,這也在很大方面違背了分組課程教學的真正原則,減弱了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互補的優勢。2.自然科學課堂分組合作不夠充分。許多的課程教育者認為,只要通過小組合作這一方式,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進行合作學習。而在課程教育教學之上,大多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在課程教學當中進行非常激烈的探討,但是教育教學者卻并沒有能夠在熱討當中基于學生非常及時而且有效的引導,進而不斷的去等待著熱討的結束,就開始在整個課堂后期發言。而這樣一種流程就會導致整個課程教學部分當中的學生也就是通過這樣一種問題進行自我發言,看起來整個課堂在氣氛表現上是非常的活躍的,但是學生卻并沒有更加深入的進行交流、思考。許多學生也會借著這樣一次機會對學習當中的一些無關的問題進行探討,進而影響了后期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效率。

三、針對課程分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予以解決的具體對策

1.以定制小組量化標準,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在自然科學課堂分組教學過程當中,有一部分的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難以更主動地參與到自然學科的學習過程當中,而也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自身的原因,逐漸成為整個小組的重點“發言人”,針對這一問題,教育教學者大多可以運用評價這一特殊手段去調動小組當中的每一位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活動過程當中。例如:可以在整個課程學習過程當中,結合小組的量化評價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依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層次、知識面等等來制定出各不相同的量化標準,進而更加有效的去調動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充分參與到整個課程的學習當中。2.構建階段性的評價體系,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有效的提升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則是每一位課程教學者的最為重要的人物。針對現當代學生對于分組學習這一形式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疲憊之感,進而能夠通過在階段上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有效的評價,來促進學生在各不相同的階段當中都能夠更加專注的予以學習和探討,不斷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當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可以在每一周的時候,對“周優秀團隊”、“一周之星”進行評選,也可以評選出“月冠軍”、“最佳個人冠軍”等等,并且針對這些所評選出來的進行一定的獎勵,能夠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在學習當中獲取快樂、主動參與所感受到的成功與喜悅。在每一學期的學習結束之后,課程教育者還可以針對不同的小組以及小組當中的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并且能夠了解到學生后期的成長,讓學生體會到努力學習這一快樂,形成最為優越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在現當代自然科學當中,分組教學依舊存在許多問題,我們只有在針對其問題進行分析之后,才能夠運用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手法進行解決,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以及主動性,為后期自然科學課程教學的進一步推進奠定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陳壽才.課堂設計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青海教育,2005(11)

[2]張國新.優化課堂設計提高教學效率[J]青海教育,2006(Z1)

[3]姜淑蓮.完善課堂設計,實施素質教育[J]才智,2011(36)

[4]張榮山.課堂設計的幾個環節[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03)

[5]張兆芹.現代教學策略的制定及運用[J]教育導刊,1994(07)

[6]葛錦文.班內分組教學的三種基本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1993(06)

[7]張秀萍.當代國外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和發展趨勢[J]外國教育研究,1989(02)

作者:李欣 單位:巴州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