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時間:2022-06-28 10:30:20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概述了青海省農村留守兒童的特點,分析了青海省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現狀。指出在青海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護和隔代監護占了很大比例,這兩種監護模式對于青少年成長都有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務工,孩子由監護人帶領成長,而他們都是年齡比較大,沒有什么文化程度,對孩子精神、教育上的問題太少。但卻更多的給予了他們物質上的幫助,這就嚴重導致了留守兒童在教育上的缺失,不管是家庭上的還是學校的,使得孩子的成績不穩定,心理出現了親情缺失、性格缺陷、行為偏差的問題。同時,青海省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群體,更應該得到社會的關注。這些現狀都亟需得到改變,以利于留守兒童的成長。
關鍵詞:青海省;單親監護;留守兒童;隔代監護
2007年,青海省婦聯在海東地區循化、華隆、樂都等縣進行調研,并且在西寧市部分學校開展了農村留守兒童問卷抽樣調查。在被調查的農村留守兒童中,父母雙方均在外地打工的占44.6%,至少有一方在外地打工的占55.4%,在省內打工的占18.4%,在省外打工的占81.6%,有少數農村留守兒童不清楚父母在什么地方打工。2007年3月15日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婦聯副主席黃晴宜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會上表示,目前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將近2000萬人。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農村留守兒童所占比例高達86.5%,留守兒童占農村適齡學齡就學兒童數的47.7%。
1青海省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青海省由于地理環境,本身就是較落后,有勞動力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得到一定的經濟收入,就剩下了孩子和老人,老人本身就不懂文化。再加上當下農村的教育令人堪憂,廣大農村學校的教學設施配備和師資力量配備上遠遠不足于城市。這些導致了留守兒童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1)缺乏正規家庭教育。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跟不上,加上對子女教育的機會少,可能一年中只是在過年的時候回來,也常常是忙于即里面的一些瑣碎事物,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孩子進行教育。這導致留守兒童在早期和親情方面缺乏了大量的教育,導致孩子們因為長期得不到爸爸媽媽的關愛和家庭帶來的幸福感,缺乏與家長的感情交流,從而導致了有些不良行為不被家長發現而得到改善,最后容易走上不乏犯罪道路。即使有隔代監護人,也會因為思想落后,文化程度較低,不會因材施教,也不愿意聆聽孩子們內心的想法。對自己的孫子孫女長期的嬌生慣養,孩子的心理可能造成一定的傷害,從而導致了孩子在思想,品德,行為等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調查顯示,本文作者作為一個青海省的農村留守兒童,能夠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地打工,由隔代監護人撫養長大。比較內向,而且不善于與人交流,由于長時間的與父母分離,對親情比較單薄。(2)農村教師少流動大。由于青海省經濟欠發達,而且交通不便,只有少數大學生畢業后去支教,有文化的人多半是走向大城市,開闊眼界。再加上是農村,師資力量少之又少。比如青海省民和縣李二堡鎮張家灣村小學老師都是同村的,平均年齡有四十五歲,有的也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普通話連一句都不會。上課也是用當地的方言,所以當地小學生在上初中之前都不知道還有一種語言叫普通話。有關資料顯示:西部地區獲得教師證書的學前師資還不到總體師資的三分之一,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比例也剛剛三分之一,而兩證都沒有的教師占全體老師數的五分之一。由于師資力量的缺乏,大多數的留守兒童都會被留在家里面。父母認為,老師都沒有太多的文化,他們能把孩子們教的好到哪兒去,還不如留在家里面,幫著爺爺奶奶干點農活,而父母在外打點工,家里的基本收入就得到了保障。不會考慮到孩子的未來,就著眼于當前的利益。據調查走訪了解到,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留守兒童龐心所述,他剛讀了個二年級,都還大字不識幾個,父母就讓他輟學,留在家里面,幫助奶奶干農活,面朝黃土背朝天。也因為不認識幾個字,和同齡的孩子比起來,完全不同。他性格孤僻,見了別人,從來不問候,一直都是低著頭,看起來有點自卑。而且很野蠻,等他稍微長大了些,就外出打工,但也是因為不會說普通話,沒辦法與別人交流,最后還是回家了,現在也一直都在家待著,回到了以前的生活。(3)留守兒童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據國家權威調查顯示,百分之五十七的留守中學生存在輕微或輕微以上的心里健康問題,其中輕度心理健康問題的檢查率為百分之四十七點七,中度為百分之九,重度為百分之零點三呢。有關人員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得知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狀況與父母在外打工有著很大的關系,爸爸媽媽在外面的時間越長,孩子們的心理問題也就越來越嚴重。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地打工,對孩子們的關愛非常的少,使得孩子們在心理的上的發育不健全。在遇到事的時候,心理的承受能力較弱。容易導致孩子們出現焦慮、抑郁、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隔代監護人缺乏對心理健康的認識,讓孩子們的性格肆無忌憚的發展,也因為長期缺乏情感交流,讓留守兒童心理產生了一定的壓力,這些壓力沒辦法得到釋放,而且孩子們對爸爸媽媽會有或多或少的失望,導致留守兒童的情緒得不到更好的控制,可能會因為一點點的小事而感到焦躁不安,情緒失控等等,在遇到問題時,也不喜歡與老師和爺爺奶奶進行交流,心理的壓力沒辦法獲得調節,因為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難以得到排解,最后孩子們就變得煩悶,缺少尋常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由于孩子們的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而且他們也不愿分享,使得他們變得焦躁不安,抑郁,或者更喜歡些沉默,從而在成長中缺少了快樂,對學習也不感興趣,更沒有一個可以說心里話的知心朋友。(4)留守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出現了問題。社會交往能力是人在社會生活中必備的一項技能。在留守兒童中,年齡較小的孩子在與同齡的孩子交往時,他們都會十分的膽怯,而且從來不主動。而對于初高中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快速階段,他們卻與年齡較小的孩子正好相反,他們較喜歡與同齡的孩子進行交流,可能是父母常年的不再叫,得不到父母的細心照顧,他們更傾向于在同伴中獲取情感的寄托。但是對于在長輩的交談中,留守兒童表現的態度大多為羞怯害怕,不能將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清楚的表達出來。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科技的快速發展,隔代與兒童之間存在著很多的代溝,對于不同的事情上他們有著不同的看法,這也導致了孩子們在溝通上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2針對這些留守兒童的問題提出以下解決措施
2.1加強父母的情感呵護。留守兒童出現這種情況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對父母愛的渴望。即使再好的教育環境也比不過自己的父母在身邊好,所以父母的責任不僅僅是讓你的孩子吃飽穿暖,他們更需要的你們的愛。父母應該把孩子的教育重視起來,放在第一位,解決面臨的問題,盡你最大的可能把孩子帶到你自己的身旁。把收入與孩子的教育問題處理好,不能因為眼前的這些利益蒙蔽了你的雙眼。來換取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在確實沒有條件將孩子帶在身邊的情況下,更要注意與孩子的溝通,當你有閑暇時間的時候,少玩幾分鐘的游戲,多給自己的孩子打打電話,問問他最近的學習怎么樣,生活怎么樣,是不是受到欺負了?讓他們感覺到其實爸爸媽媽就在我身邊,一直關心著我,這樣孩子們也不會太孤單,就不會產生那么多的心理問題了。多跟學校老師溝通,問問孩子最近在學校的表現。常回家看看,和孩子進行多方面的交流,隨時了解孩子的狀況,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2.2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在當前沒辦法變革戶籍管理制度的情況下,要強化當局的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抬高農民工的工資待遇,增添城市教學舉措,改進農民工后輩的就學前提,將收費標準下降。有條件的城市可以利用已有的教育資源開辦寄宿制或者假期學校等,為農民工將孩子帶在身邊生活和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造成目前這種狀態的原因不僅僅是道德的約束的不夠,也是因為青海省的落后,和社會關注度的不夠,缺乏相關的法律制度。要加強父母對孩子的監督,照顧、和教育方面的責任,保障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此外,加強農村寄宿學校的建設,保障留守兒童在學校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質量。學校應當按照農村留守兒童的特征,開設幾個有針對性的課程。如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課程。有條件的學校可設立心理輔導教師,一星期中多交流幾次,來了解孩子們的心理問題,對癥下藥。對留守兒童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他們解決各種疑惑,培育其健康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養成優秀的學習生活習慣,使其能健康發展。2.3強化農村的師資力量。青海省地區農村的師資力量特別薄弱,普遍存在教師文化匱乏,而且在教學過程中缺乏了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上教師也占據了一大部分的因素。因此,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基本素養和在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才能帶領孩子們共同發展。可以在學校建立一個心理輔導站,老師對心理有問題的孩子進行輔導。對那些留守兒童中成績不太理想的,可以進行高年級帶動低年級,老師帶動高年級的一幫一活動,這樣不僅提高了成績,而且還提高了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學校要開展有關文體和有益身心健康,讓孩子們把內心的壓力釋放出來,加強自身的教育。也可以請一些著名的學者、各種模范人物來學校作報告,給孩子們傳遞一些正能量。從自己的親身實例中出發,來指引孩子們有積極向上,發奮圖強的精神。比如:勞動實踐活動、文明禮儀活動,詩歌朗誦等等,幫助孩子們增加生活的樂趣。2.4開設一些心理健康活動課。心理健康活動課應該和知識,趣味,操作融為一體的,通過游戲,角色扮演等方式來幫助孩子們全面提高心理素質。除此之外,還開設心理郵箱,電話詢問、信件詢問,開創親自熱線,設立板報,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教育專欄等。讓孩子們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意識,人際關系。而且使得情緒得以控制,在遇到問題時能通過自身來得以解決。
3結論
本文針對青海省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分析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親情的缺失,也有教育質量,監護人的文化水平等等因素。在教育方面主要還是家庭和學校方面的。監護也同樣,包括隔代監護人和老師。對于留守兒童來說,親情,教育和監護是最不可缺少的。親情離不開家庭,而家庭和教育離不開社會,所以要加強這三者之間的必然聯系。給孩子們創造一個溫暖而和諧的環境,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用解決孩子們在心理上存在的一些問題,這并不單只一方面,他們更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愛,還需要相關部門給出一系列具體的措施。讓留守兒童不在成為一個獨特的群體。
參考文獻
[1]2007年,青海省婦聯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帶隊深入到海東地區樂都縣、循化縣、化隆縣進行留守流動兒童工作調研.
[2]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3]林艷.淺談“留守兒童”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06(4).
[4]朱玉鯤.甘肅省留守兒童生活現狀調查.2012.6.
[5]牟克孝.青海省農村教育失衡問題及對策.
[6]韓婉姝,王龍淼.青海省農村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
[7]趙鳳.青海省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研究.2009(4).
[8]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存在問題及對策的調查報告.光明日報,2015.6.
[9]蘇鵬舉.例析青海省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2016.1.
[10]王亞男,刑春武.甘肅省農村留守兒童學前教育的現狀研究,2015.10.34(5).
作者:孫維衛 崔基哲 單位: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高職女生安全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
- 下一篇:初中英語互動教學藝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