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探索

時間:2022-11-05 03:51:06

導語: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探索

摘要: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立足小學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課程資源和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下,以教育部《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指引,系統建構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體系,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日常文明禮儀教育之中。

關鍵詞:小學生;文明禮儀;德育

文明禮儀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滋養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使我們以“禮儀之邦”著稱。中國人民熱情好客、文明禮貌、尊老愛幼等優良傳統為世界各國所稱道。在小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傳統養成教育有著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是中華文明賦予我們學校教育的歷史使命和光榮責任。

一、問題的提出

(一)提出的背景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偉大的傳統文化。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因此,在小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有著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二)探索的問題(1)如何把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切實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融入學校教育的過程中[1]。(2)如何系統解決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與資源的有機整合。(3)如何進一步探求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途徑、方法以及措施的多元化、高效化問題。

二、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一)第一階段:籌備階段。深調查。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訪問等多種形式,調查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現狀,明確“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探索改革”的方向、范圍。共獻策。集合科研小組成員及實踐檢驗單位的集體智慧,制定相關研究制度,明確分工,理論先行。齊參與。在試點學校做好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的有機融合和溝通。本著推行“立足學校教育、依托家庭督促、挖掘校外資源”的原則,做好前期的溝通指導工作。(二)第二階段:實施階段。立足課堂教育。深入研究在學校生活中如何扎實有效地推進文明禮儀的教育。學校是學生教育的主陣地,在學校教育中可深入學校各個層面,借助各科教材、年級文化、班級文化、主題隊會、開展的各種活動等,進行具體案例分析,定期開設文明禮儀校本課程,并編印《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教材,幫助學校實現有效滲透,將文明禮儀的內涵外延真正地傳達到孩子內心深處,避免形式化。全員合力,學校的班主任、輔導員、少先隊、共青團、黨支部都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合力推動學校教育中文明禮儀行為的有效踐行,避免孤立化。緊跟時代脈搏,將文明禮儀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中,以文明禮儀教育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了實處。依托家庭督促。充分鼓勵家庭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熏陶教育。多次提倡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可通過家委會活動、家長會、教育講座等形式,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以專業培訓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讓課堂教學借力家長開闊孩子的視野。挖掘校外資源。深入研究在社會生活中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教育。社會是學生參與文明禮儀教育的必要補充,可借助社會公約、公共場合張貼的規章制度等明確社會生活中有哪些文明禮儀。通過實地參觀、調查訪問、走進社區、集體聯歡等實踐活動,深入研究文明禮儀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三)第三階段:深化階段。在前階段工作的基礎上,本階段應深入社會、學校、家庭,搭建多種平臺,拓展教育途徑和具體方法,并通過實踐活動,總結推廣經驗,廣泛征求意見,對前階段研究中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和完善。整體推進。學校、家庭、社會三股力量,協同實現小學生文明禮儀的提升。重視學校課程教育,充分發揮學校禮儀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學校環境中熏陶感染,在學生社團中實踐體驗。健全家庭教育支援,有效發揮家庭中榜樣滲透的力量,拉緊家長手,家校共提升。利用社會公共資源,重視輻射帶動,重視體驗教學,讓社區、生活成為禮儀提升的實踐場所。為了將文明禮儀教育落到實處,避免“假大空”的口號式和“知行分離”的割裂式,我們必須將學校、家庭、社會各個領域整合為學生文明禮儀踐行的大環境。注重創新。整合文化,將文明禮儀教育在各個領域、各個學科中的內容有機整合,匯總集中;整合形式,注重實踐形式多樣化,注重儀式感,將禮儀的本質——“德”根植于孩子們的心中;整合過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有效銜接,螺旋上升式逐步推進;整合評價,評價方式多元化更有利于推進學生文明禮儀的踐行,在實踐教育中采用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以點帶面。在實驗小學中定點推進,有效實施前期的研究策略。在總結反思的基礎上,讓其他學校借鑒學習。(四)第四階段:總結撰寫科研成果階段。歸納總結。本階段匯集各階段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歸納,撰寫科研成果報告,收集、編印成果材料,形成文字材料。成果推廣。為了進一步開展實踐檢驗,聘請專家深入指導,有計劃地推廣科研成果。

三、文明禮儀教育的推進策略

小學生文明禮儀的實踐與探索,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時刻本著“立德樹人”的宗旨,著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推進策略。(一)設計三位一體的推進策略。結合社會,把公共場所禮儀教育實用化。為了提升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積極聯系多個部門,為學生提供參加社會活動的機會,使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結合家庭,把公共場所禮儀教育連貫化。在對學生進行公共場所禮儀教育時,培養學生的禮儀,必須要有家長的積極參與,使禮儀教育連貫起來,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結合學校,把公共場所禮儀教育輕松化。學校是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場所,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積極開展不同的禮儀教育活動。(二)形成切實可行的文明禮儀實踐策略。在學校文明禮儀中,主要通過主題隊會、大隊活動、入隊儀式、校園和班級文化建設以及各種評優樹先活動,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在家庭文明禮儀中,通過對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分析,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活動。以禮帶禮,突出家長表率作用;以小促大,緊抓日常生活規范;以無勝有,營造家庭文化氛圍;以練導行,強化孩子的禮儀意識。(三)完善禮儀教育課程體系。以教育部《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為核心內容,編印《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教材,創編相關文明禮儀讀本,創建特色文明禮儀教育示范學校。

引導學生學習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禮儀傳統,從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中汲取文明禮儀知識精華,是提高學生文明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經之路。只有切實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才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程霞.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傳播機制的構建[J].科學經濟社會,2014,32(01):151-155.

作者:李麗娜 單位:山東省濟寧市運河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