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鑒賞教學思考
時間:2022-12-20 10:55:33
導語:小學美術鑒賞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美術鑒賞教學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與創造美、感知美的重要途徑。為了更充分地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該充分重視鑒賞教學,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鑒賞教學質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綜合性發展。本文重點分析了提升小學美術鑒賞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希望能為學生創建一個更優質的美術學習環境,優化學生的美術學習體驗,實現學生美術素養的有效培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鑒賞教學作為小學美術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部分,對學生具有陶冶情操、提升審美能力的重要作用。鑒于鑒賞教學對于學生內在修養提升的重要意義,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充分重視美術鑒賞教學,落實更多有利于學生綜合性成長的鑒賞教學方法,豐富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審美體驗,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感知能力與想象力等多項綜合能力,進一步推動小學美術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
一、創設問題情境,明確學生的鑒賞目的
因為小學生的學習經驗相對較少,他們在美術作品鑒賞過程中很難抓住鑒賞的要點。所以為了進一步明確學生的鑒賞目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美術作品鑒賞時,可以依據美術作品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美術作品的欣賞,明確學生的鑒賞方向,達到保證學生鑒賞質量的目的。例如,教師在教學蘇少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寓言和神話”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情節及其展現方法,讓學生熟悉其配畫、插圖的畫法風格,進一步了解文學與藝術形式的聯系。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可以向學生展現不同寓言故事和神話故事的插圖引導學生進行鑒賞,如《盲人摸象》《守株待兔》《嫦娥奔月》等。為了保證學生的鑒賞質量,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鑒賞時,可以給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在鑒賞過程中進行解決。如從這些插圖中自己都得到了哪些信息?這些插圖具有怎樣的特點?是否知道這些插圖都出自哪個故事?這些插圖都有哪些異同?等等。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運轉學生在鑒賞學習中的思維,讓學生逐步掌握運用繪畫表現寓言與神話故事的方法,以方便學生接下來更高質量的進行繪畫創作。同時,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還能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寓言與神話故事的魅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寓言與神話故事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提升學生的明辨是非能力。以此,更高質量地完成鑒賞教學任務。[1]
二、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美術作品不僅僅是美的傳遞,更是精神的寄托,對于學習與生活經驗都不足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在美術鑒賞過程中,僅僅只能感受到美術作品的美感,卻無法抓住美術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美術鑒賞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對美術鑒賞作品進行內容的補充,讓學生對美術作品有一個更加全面客觀的認識,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以便學生抓住美術作品的內涵深意,進一步實現小學美術鑒賞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例如,教師在教學蘇少版美術五年級下冊“青銅藝術”一課時,可以帶領學生對我國優秀青銅器作品進行鑒賞。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集青銅藝術的發展歷史、青銅器皿的鑄造方法、青銅工藝品的器形、紋飾和銘文的含義等相關信息小學美術鑒賞教學探究周影(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里華中心小學江蘇泰州225516)展示給學生。這樣,可以讓學生對青銅器有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學會從多方面去欣賞青銅器的藝術特點,感受青銅器的造型與紋飾的奇特與精美。同時,教師通過補充這些信息,還可以有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領略青銅器藝術時,更深層次的去感受青銅器的內涵與意境,體會青銅器藝術在中國文化歷史上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能夠在青銅器作品鑒賞過程中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中華民族經典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化文化的態度。以此,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小學美術鑒賞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2]
三、進行學科的整合,增強學生的人文意識
以往傳統的帶領學生對作品進行觀看鑒賞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不僅很難實現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還無法讓學生在鑒賞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抓住美術作品所傳達的內涵。為了更好地發展學生在鑒賞學習過程中的藝術感受與鑒賞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合理進行學科整合,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感受美術作品的藝術性。這樣,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鑒賞學習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還能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的意境,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例如,教師在教學蘇少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水墨山水畫”一課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名作的欣賞了解水墨山水畫的歷史演變、表現語言、風格特征,在鑒賞教學開展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走進畫家的內心世界,教師可以根據鑒賞作品合理的開展學科整合,讓學生學會從多方面感知水墨山水畫的意境。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鑒賞《富春山居圖》時,這幅作品是我國著名的元代山水畫家黃公望所創作的,他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畫作,感受其中的意境,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作品鑒賞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古風輕音樂,并為學生誦讀吳融的詩詞《富春》,讓學生在音樂與詩歌的帶動下放大自己的情緒,更好地融入該幅作品中,用心去感受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還有哪些詩詞可以響應這幅畫作所傳達出來的意境與情感,并通過將鑒賞內容與語文和音樂學科進行有效整合,可以進一步優化學生的鑒賞學習體驗,讓學生從多方面融入美術作品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交流與溝通,以此保證學生的鑒賞質量,推動小學美術鑒賞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3]
四、結束語
總之,小學美術鑒賞教學就是讓學生進一步的感知與體驗藝術。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美術所散發的魅力,教師在落實鑒賞教學方法時,一定要從學生的綜合性成長為出發點,既要幫助學生完成鑒賞學習任務,也要讓學生在美術盛宴的享受中掌握相應的鑒賞學習方法。以此,發展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學習情操,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進而實現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可持續發展,從真正意義上推動小學美術鑒賞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
參考文獻:
[1]王溢.基于深度學習的中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研究[J].中國文藝家,2019.
[2]趙德權.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鑒賞教學探究[C]//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四),2019.
[3]陳江鵬.讀懂大師從鑒賞開始:小學美術鑒賞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
作者:周影 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里華中心小學
- 上一篇:線上教育發展前景探析
- 下一篇:初中美術鑒賞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