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育與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時間:2022-07-12 08:53:39

導語:自然美育與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然美育與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摘要:美術鑒賞是小學美術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承擔著美育的重任。在小學美育中,自然美育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夠促使學生觀察和探索自然美,在發展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使其逐漸形成強烈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等,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該文作者探究自然美育視角下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自然美育;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美術承擔著對學生的美育功能,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逐漸提升和發展自身的審美素養,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這一教學目標,小學美術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應深入研究小學美術教材,充分借助其中蘊含的自然美育資源,借助一定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多樣化的鑒賞教學中逐漸形成生態中心論、生態整體觀,并逐漸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一、自然美育與小學美術鑒賞教學

1.自然美育內涵解析自然美育是生態美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自然美育精準地明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內在、外在的和諧統一關系,因為人類與自然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小學美術教師要重新研究自然與人類的關系,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熱愛、親近自然,最終滿足其心理、精神的需求。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自然美育主要具有幾個方面的功能,即喜悅忘我、喚醒愛心、感悟哲理。首先,從喜悅忘我的角度說,在自然美育的視角下,學生會與自然產生交集,并且在與自然發生聯系的過程中信賴自然,產生一定的喜悅之感。其次,從喚醒愛心的角度說,學生在鑒賞自然美的事物時,常常會不由自主地進入一種無意識、無防備的忘我境地。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真實地感受自然,也會受到自我意識的影響,進而回應自然。最后,從感悟哲理這一層面說,學生在接觸不同形式的自然美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個人的感悟、理解等,這些感悟對于擴展自然美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2.自然美育融入小學美術鑒賞教學價值分析首先,自然美育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承擔著培養和發展學生審美素養的重任。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小學美術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應立足于自然美育的功能,引導學生正確地觀察自然美、探索自然美,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對自然美獨特的感受,最終實現美育的價值。其次,自然美育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生態意識。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應通過自然美的滲透,使學生在與自然進行多層次、多方式接觸的過程中形成強烈的生態意識。最后,自然美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素質教育理念下,美術教育不僅承擔著向學生傳授美術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任務,而且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尤其是在當前全球氣候和環境問題較為突出的情況下,將自然美育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不僅可以獲得大量的美術學習資源,而且可以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逐漸形成環保意識[2]。

二、自然美育視角下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1.探索校本美術鑒賞教學課程在自然美育視角下,小學美術教師應積極探索出一套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校本美術鑒賞課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從幾個角度加以考慮。首先,注重對美術鑒賞教學對象的選擇。美術教師在選擇美術鑒賞教學對象時,應選擇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自然風光,并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其置于比較突出的位置。其次,在開展小學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選擇課程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其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全方位的考慮,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然美育在小學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最后,在自然美育視角下,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鑒賞教學時還應使教學回歸現實,結合學生的學情開展教學活動。如,教師應擺脫以往美術鑒賞教學中過分追求華麗的形式主義,將自然界中的元素融入審美教育,引導學生在田野、水塘、樹林中欣賞自然美,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3]。2.依托課程資源,多角度滲透自然美育小學美術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途徑和手段,教育和啟發學生,使學生在鑒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進而實現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目標。(1)利用自然意境美,發展學生的審美素養自然美育課程主要可分為兩個組成部分,即自然教育和審美教育。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將兩者有機融合,可促使學生在對自然元素的鑒賞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審美素養。小學美術教師在組織和開展美術鑒賞教學活動時,應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引導學生感受美術作品中蘊含的自然意境,獲得感悟,提升審美素養。如,教師在讓學生體會自然的意境美的教學中,可以充分借助關山月筆下的紅梅形象,結合美術作品中的意境,讓學生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梅花不畏困難、不懼壓力的強大生命力,以此逐漸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2)巧用自然環境美,強化審美教育自然不僅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必備物質,而且讓人們的精神需求獲得了滿足,可以使人們從自然中獲得美的感受。在自然美育的視角下,小學美術教師在組織和開展美術鑒賞教學時,應充分借助自然環境,引導學生在與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凈化情感并形成良好的品格。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人工景觀,如城市中的園林、亭閣樓臺等開展教學,帶領學生盡情地感受自然中蘊含的美,最終實現對學生的審美教育。(3)利用生態美強化審美教育在自然美育的視角下,小學美術教師在組織和開展小學美術鑒賞教學時,應立足于生命與環境的和諧關系,引導學生在生態環境中欣賞美、感知美。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美術教師必須緊緊圍繞生態倫理觀的教學理念,帶領學生走進自然,或者借助一定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分析、欣賞生命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美,最終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如,教師可將麥稈畫引入課堂教學,這一美術作品的制作原料是天然的麥秸稈,是一種自然的原生態作品,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其光澤、紋理、材質等,感悟其中蘊含的美感,最終實現審美教育的目的[4]。3.因材施教,強化鑒賞教育小學美術教師在組織和開展美術鑒賞教學時,應立足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美術鑒賞教育。具體來說,雖然小學生的榮辱感、道德感等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和完善,但是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依然不夠穩定,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鑒賞教育。一方面,教師可依據當地的自然資源,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與自然界接觸,在此過程中開展鑒賞教學。如,在《風景寫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操場、學校附近的公園,讓學生觀察自然,在觀察中感受自然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參加郊游、夏令營、與自然美相關的美術作品大賽等活動,促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發展自身的審美素養[5]。

結語

基于自然美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地位和應用價值,小學美術教師在組織和開展教學時,應緊緊圍繞小學美術教育的審美素養培養目標,優化鑒賞教學策略,不斷增強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迎花.基于審美能力的小學美術鑒賞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8):290-291.

[2]張古樸.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7):129.

[3]李一然.視知覺理論下的小學美術鑒賞教學實踐研究[J].風景名勝,2019(9):296,298.

[4]馬寧.自然美育視角下小學美術鑒賞探索與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7:1.

[5]劉建全.淺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育的滲透[J].教學考試,2017(23):148.

作者: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