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育論文4篇
時間:2022-08-24 08:49:44
導語:小學美術教育論文4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轉變美術教育觀念
通過新教改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觀念已經成為教育教學中的主要教學理念,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也應積極響應素質教育觀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這就需要學校與教師的共同努力。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建立藝術教育領導小組與藝術教研組,讓美術教育能夠以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進行。而通過小組與教研組的成立,能夠促使教師與學生積極進行美術教學活動,讓美術教育以興趣小組的形式存在于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而不是將美術視為課程負擔。
2.引進專業的美術教師
通過以上筆者對農村小學美術教師資源薄弱這一現狀,學校方面可以大力擴招具有專業水平的美術教師。同時,學校還可以進行一些美術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唯有如此,才能夠有效解決由于專業美術教師缺乏,無法進行教學方式改革這一問題。并且,具有專業水平的美術教師能夠促進學生的美術學習,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輔導與教學。
3.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進行美術教育
農村教育雖然在某些方面不如城市教育,但其美術學習環境極為優越。對此,筆者認為美術教師應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積極帶領學生進行校外寫生。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美術理論教學,學生可能還無法在實際中運用,只能照本宣科。教師帶學生外出寫生,指導學生將身邊美麗的事物畫在紙上,不但能夠有效將實際與理論相結合,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當然,美術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寫生,外出寫生時劃分區域,一部分學生畫花,一部分學生畫樹,一部分學生畫山……把這些畫花、畫樹、畫山學生的作品進行評比,給予表揚。然后再對學生作品中不足的地方進行講解與指導。通過這樣的美術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美術實際應用能力,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美術技能。以上就是筆者通過自身經驗與教學探究的所有分析。農村小學美術有效的教育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掌握技能,陶冶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故而,小學生進行美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周燕 單位:貴州省石阡縣石固九校
第二篇: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首先,農村小學存在師資力量薄弱、設施設備不健全的問題。由于農村地區社會與經濟發展程度較低,導致學校的財政狀況并不良好。因此,部分農村小學無法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條件,也無法為學生提供應有的美術學習設施。其次,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地位仍然較低。一方面,農村教育的水平從整體上相對不足,導致美術教育沒有達到相應的高度。另一方面,農村學生以及家長對美術教育的認可度并不高,多數家長不愿意支持美術教育,致使學生也不愿意主動積極地進行美術學習。最后,農村學生的情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學生對美術的認識不同,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也不一樣。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成效并不明顯。
二、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要解決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首先需要從制度上進行宏觀調控。政府需要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要不斷提高小學美術教育的地位。同時,政府需要在財政上給予農村小學一定的補助,要為其配備基本的美術教育設施和設備。此外,政府也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吸引優秀的教師加入農村小學,逐步增強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師資力量。在此基礎上,農村小學需要與家長進行溝通,要讓家長認識到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長愿意支持學生進行美術學習。另外,農村小學的美術教育也需要針對農村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要認識到農村學生的特殊性。這就需要農村小學加強美術調研工作,要針對農村學生較為特殊的審美觀和基礎,要以此為基礎調節美術教育的內容和目標,在增加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總的來說,當前的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與反思。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推動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與建設。
作者:陳克艷 單位: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中壩鎮中壩小學
第三篇:小學美術教育特點及方法
一、小學美術教育的意義
美術教育是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更是人們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類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能夠陶冶情操,愉悅身心,開發智力,塑造學生審美觀,并培養他們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二、小學美術教育的特點
1.鮮活生動,充滿創造性
美術教育具有想象生動的特點,是形象美與形式美的結合,通過作品所展示的美術意境給人予美的感受。小學生美術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對生活的好奇心、想象力,借助繪畫工具以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內心。在每個主題里,學生都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沒有正確錯誤的判斷標準,憑借自身對美的感悟,生動鮮活地進行繪畫創作,充滿了創造性。
2.年齡階段的特殊性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然而他們對真實與虛幻事物難以分辨;高年級學生則將視野投到更廣闊的空間,對視覺藝術有著強烈的內心需求。在這樣的基本環境下,美術教育需要根據年齡不同注重對他們的想象力進行正確引導和啟迪,并著重培養鑒賞能力。
3.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趨勢
小學美術教材中的每一部分的教學內容都有機地滲透了現實生活,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物品到生活場景,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內容中感悟美術,進而滲透美術教育。教學工作也應該聯系生活、讓學生們擦亮自己“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三、小學美術教育的方法探究
1.注重培養想象力并正確引導
美術教育是一種開發智力、想象力的教育。任何一位懂得美術的人都知道,想象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寶貴財富。在小學生的頭腦中,條條框框的思維定式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他們有時在繪畫中往往能創作出看似荒誕,但卻充滿魅力的超然形象。這些形象色彩繽紛,飽含了他們的美好愿望與幻想。但是,他們的創作也存在著過分玄幻的缺點,教師需要進行合理正確的引導。建議啟發學生注意動植物與人類的相關聯之處,然后把人類生活的細節轉接到動植物上面,從而完成創作。我們的目標不僅是要給學生想象的自由,更要通過有力的啟發,讓他們的想象力得到更廣闊的發展。
2.課內外教學多種形式教學相結合
以往的美術教育中,許多教師偏重基本功的訓練,以臨摹為主。程序是教師根據教材或者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或者畫紙上畫好示范圖,學生臨摹。臨摹畫占用了大量的時間,生硬呆板,缺乏生氣,限制了少年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課堂教學雖然是教學的主要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課堂教學結構不能只有“先講后畫”這一種單一的形式,有些內容可以先畫后講、邊講邊畫。如教授風景畫的時候,教師不必非要出一個范本讓他們臨摹。在課堂上,我們可以簡單地教授一些技法,再給他們一個周末的時間,讓他們走出戶外,自己尋找素材并創作。因此,教師除了在技法上的指點外,一定要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創作意識,邊創作邊學習。
3.側重啟蒙,素質教育
一方面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藝術美的能力。生活中隨處可見美的事物,一年四季的山山水水、別具一格的家居設計、人們的衣服箱包、大街上的海報展畫、甚至細微到文具的裝飾圖案,美是無處不在的。例如,在三年級課本中《校園里的花》主題,教師在課堂開始可以提出問題:大家覺得學校里面什么花是最美的?在什么季節開放,你為什么喜歡這種花?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繪畫教育,加強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從對色彩美、形體美的領悟中,還可以更深層地發掘人性之美。繪畫又反映著小學生的內心世界。例如,在《我的朋友》這一課,要求小學生畫自己的好朋友。有個學生把自己的朋友畫很很丑,后來了解才知道,那天他跟他的朋友吵了架,他對朋友很不滿,覺得朋友應該跟他道歉。這個心理環境直觀的反應到了繪畫作品上。教師在了解后,應該及時地進行開導教育,完成對學生的素質教育。
綜上所述,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小學美術教育特點的掌握,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并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幫助,為新社會的人才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黃銀河 單位:廣西橫縣橫州鎮柳明小學
第四篇:小學美術環境教育研究
一、小學美術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美術環境教育就是指美術教育所需的環境條件,隨著教育的不斷進步,美術教育不能僅限于課堂教學,它還需要大自然的幫助,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習感悟美術知識。小學美術環境教學有自身的教學原則,
(1)滲透原則,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主動積極地去探索美術知識,滲透性教學給美術環境教育提供了很多方便,很符合現代教育的標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地學習小學美術知識。
(2)地域性原則,環境教學給小學美術教學的幫助很多,而且環境對學生的創作影響很深遠,小學美術教學的環境因素對學生的學習很重要,可是教育的環境是一個不定向因素,它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對學生有不一樣的影響,學生也會對美術有不一樣的感悟。所以,教師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應多幫助學生去了解更多的環境,感悟更多的美術知識,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有效性。
(3)創造和審美原則,小學美術環境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審美能力,這兩個能力相互協作,密不可分,因為在教師授課時,引導學生觀賞美術作品,并對美術作品進行品評,相信學生在不斷地鑒賞過程中審美能力會不斷提升,對美術作品的創作也會有不同以往的感悟,豐富了學生的內在修養,提高美術創造能力。
(4)主體主導的原則,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借助教學環境,把學生作為教學對象,讓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讓學生自如地在課堂里發揮,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主動追求更多的知識,提高課堂氣氛。
二、加強環境教育與美術教學的緊密結合
現在的小學美術教材內容十分豐富,與環境有聯系的題材也很多。作為美術教師有責任在美術課堂上體現環境意識,把環境意識滲透在美學中,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接受環境意識。使學生在形成基本美術素養和技能技巧的同時,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樹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健康文明意識。在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加入一點“環境保護”的內容,加強學生對自然和人類生態環境的認識,培養學生愛護學習環境的情感,使其從小有環保意識。具體可通過作品欣賞、風景寫生和山水畫創作等,引導學生畫校園、家鄉、城市、自然風光的優美環境,指導學生欣賞優美的大自然,并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環境狀況,體會大自然的豐富多彩,也體會到污染對自然的危害性。在工藝制作課中運用收集廢舊材料制作,發現材料的魅力,進行美的組合,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珍惜材料、自己動手、合理開發利用物料的美德。教師的行為是學生的榜樣,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的常規管理中要處處以身作則,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環境教育,從小事做起,從每一個細節做起,并且影響帶動別人,久而久之慢慢形成有利于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另外,校園的綠化、文化長廊的建設、教室環境的美化,都在學校環境教育中起到一定作用,教師應竭力創造一個正常的、有建設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環境意識和環境行為與他們所處的環境有著密切聯系。
在小學美術環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大力推廣美術環境教學,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小學美術,優化課堂質量,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王靖 單位:遼寧省阜新市新邱區教師進修學校
- 上一篇:學生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演講稿
- 下一篇:最新紀念抗戰70周年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