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術教育問題分析

時間:2022-04-18 10:22:30

導語:幼兒美術教育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美術教育問題分析

摘要: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教育理念,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意義和具體的要求,樹立正確的生活化教育理念,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方位發展,寓教于生活實踐中,賦予美術以生活化的意義。本文對幼兒美術教育工作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從生活化的角度提出優化幼兒美術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對策。

關鍵詞:生活化視角;幼兒美術;現狀;對策

一、背景

幼兒時期,大腦發育和智力發展較快,美術教育生活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和創新力,可以挖掘孩子的內心情感和感知能力。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可以為幼兒今后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礎,可以提高幼兒對美術的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幼兒美術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右腦發展,將美術教育寓于生活之中可以讓孩子認識到更多新奇的事物和有趣的知識。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注重對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對美術的認知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孩子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可以讓孩子從生活中感受美術、創造美術,進而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品格。

二、幼兒美術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美術教育沒有針對性,沒有因材施教

美術教育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美術技能教育工作對幼兒美術教育工作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幼兒美術教育工作多樣化,教學內容多種多樣,教學形式也不拘一格,每種美術教育模式都有優勢和不足。美術教育雖多樣化,但是不代表美術教育可以隨意化,也不代表美術教育應該標準化或者模式化。較多的美術教育內容單一,教學方式單調,一些美術教學方法偏離了教育基本要求;一些美術教育工作者沒有認真觀察幼兒的性格特征和喜好,教學內容過于單一,教學方式死板,沒有因材施教,缺少針對性的指導教育,無法對幼兒美術感知和美術能力的提高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2.教育過程中充斥了過多的評價,美術標準要求明顯

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應給予孩子更多的思考和辨析的機會,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發掘并感知生活中的美,教師的角色應該是一個陪伴者,或者是一個朋友和引路人,而不應是一個獨裁者。但就目前幼兒美術教育工作現狀來看,部分教師往往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設定美術標準,并主觀臆斷地評價孩子的作品,往往從直觀的角度來理解孩子的美術表現,沒有充分發揮想象力和理解力,僅僅將孩子的成果視作一份作業而不是作品,對待美術教育缺少一種神圣感。少數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喜歡評價孩子的美術成果,或者定義孩子本身,對幼兒的心理和發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沒有尊重孩子的意愿,也沒有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部分教師還對美術設定了標準,并根據標準來規范孩子的創造力,阻礙了孩子美術思維的拓展和創新。

三、優化幼兒美術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對策

1.從生活入手,將生活材料用于美術教育中

以生活的視角,優化幼兒美術教育工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美術教育材料。教師要積極從生活中發現美術,提高自己的美術創造能力,積極搜集生活材料,并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將生活材料用于幼兒美術教育工作中。同時,要注重美術知識教育的簡單化,幼兒教育不應該采用學術化的教學方式。還應該引導幼兒根據生活中的具體材料展開想象,可以用生活材料的顏色、形狀和性質等因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切忌美術教育的弄虛作假,提高美術教育工作的實用性。

2.美術教育要體現生活的美,體現美術的魅力

我國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歷史,民間藝術形式眾多。每一種民間藝術都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每一種藝術形式都值得傳播和延續,都蘊含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美術魅力。教師可以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設備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從而展示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可以搜集相關的小故事,講解美術的起源和發展歷程,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學習的自主性,以便實現美術生活化的教育目的和效果。教師還應該在生活中融入美術因素,可以課后作業的形式要求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尋自己感興趣的美術元素,并激發幼兒的聯想能力,從而達到自我創造的教學效果。

3.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人格特征,幼兒時期的孩子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孩子的思維方式和特點都是不同的。在美術生活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放下成人的姿態,不能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和眼光對孩子的美術創造進行評價,也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來設置美術標準,否則就是對孩子和美術教育的不尊重。幼兒美術教育要因材施教,應根據每個孩子對生活感知的不同來開展美術引導教育,要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想法。例如,對待動手能力較強的孩子,教師可以對其制作的生活化美術作品進行指導,并在必要時給予適當的幫助;教師還可以舉辦繪畫比賽,激發孩子的繪畫才能,將美術教育融入生活中。

作者:孫響占 單位:南陽幼兒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