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城規專業美術教育教學設計分析

時間:2022-08-16 08:50:58

導語:高校城規專業美術教育教學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城規專業美術教育教學設計分析

2011年,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頒布新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城鄉規劃學從建筑學中獨立出來,被評定為一級學科。然而,由于城鄉規劃學開展時間比較晚,作為新興學科,其知識框架體系相較于建筑學而言有了大幅度的改變,需要與多個學科交叉融合。例如與藝術學與美學的接觸面比以往更廣,課程教學模式需要進行適應學科體系的改革。

高校的城鄉規劃專業中,美術課程貫穿大一整個階段,共計128課時,是本科人才培養計劃中的基礎課程,需要美術類教師進行輔導。然而,城鄉規劃學科培養目標與美術類學科培養目標完全不同,導致很多美術類教師在給城鄉規劃專業學生上課的時候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教什么內容,怎么教。我本人就有這樣的經歷:我從美術教育專業畢業,剛給城規學生上課時發現學生們的專業目標和我自己所學專業目標是不同的,學生美術基礎也參差不齊,若按照美術學科的教學方式授課,學生也能有一定進步,但學習所得知識不能良好運用于自己的專業。而且教師的授課基本都按照美術類學生進行培養的,在第一學期開設的美術(一)課程中教授素描,在第二學期開設的美術(二)課程中教授水粉,環境藝術專業的老師講室內設計圖和馬克筆。學期末時,每個班學生的繪圖方向以及掌握的繪圖技法都不一樣,無法與后期課程良好接軌。城鄉規劃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學科,學生在畢業時要掌握城鄉規劃、城鄉設計和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能力。這需要美術課程給他們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在思考,能否根據城鄉規劃這個專業的學科目標和培養計劃,制定適合其發展方向的美術課程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情況,我在授課時進行了實踐,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系統設計的一般模式,在設計教學項目時,第一個環節是進行學習需要分析,美術教師根據需要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以滿足城鄉規劃專業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學習需要的滿足除了需要相應的教學內容之外,手繪水平和技能也影響和制約著學習需要是否得到滿足,因而對學生的分析也成為學習需要分析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學習需要分析的方法有三種,一是內部參照需要分析法,二是外部參照需要分析法,三是內外結合學習需要分析法。結合城鄉規劃專業學生的培養計劃,我認為,使用內部參照需要分析法更為恰當。“內部參照分析法是由學習者所在的組織機構內部以已經確定的教學目標或工作要求對學習者的期望與學習者學習(工作)現狀作比較,找出兩者之間存在的差距,從而鑒別學習需要的一種分析方法。”由于培養目標的定位是比較大范圍的,教師就必須先收集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將美術課程的知識、技能要求具體化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指標體系,作為收集目前學生學習狀態的依據。結合城鄉規劃的學生的現實情況,開設美術課的是大一的新生,本科招收的學生是文理兼招的,這些學生文化課成績較高,但大部分沒有進行過美術方面的專業訓練,不像藝術類的學生,在進大學之前已經對美術方面有深刻了解。在如果教師還按照藝術類學生的標準去對待,這些新生會跟不上進度,他們本來對美術課就有恐懼感,在壓力之下,有些學生甚至可能會生出討厭這門課的心理。針對這些沒有美術基礎的大一新生,我認為需要設計與他們相適應的教學模式。而在城規專業來說,美術課程的目標是要鍛煉學生的手繪能力,使其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時可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形成設計圖紙;對渴望深造的學生而言,考研需要考快題這一科目,他們也有掌握手繪技法的必要。我認為,美術課結課時,城規學生應具備以下能力:繪圖時,造型準確,有較強的表現和塑造能力(包括比例、結構透視、特征、空間關系等);正確理解對象結構及體面關系,并能完整地表現;還要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水平,以便適應專業需要。那么教師期望學生達到的手繪能力和學生目前零基礎手繪能力之間的差距就是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需要明確了,教師的教學目的也就明確了。

并且在學習需要分析時,我發現要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方向問題并不存在教學資源上的約束。第一,現有的教學設備是畫板和畫架,學生們在手繪中需要的工具是已經準備好的;第二,以往的教學資料往往是《素描教程》、《水粉》等等,教師可以向學校申請更換教材,如《鋼筆建筑手繪》、《建筑風景速寫》等;第三,教師在備課時,要進行新的教學系統設計;第四,學校和教研室非常支持教改項目,這就促進教師改革創新,這為教學設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創建了良好的條件。于是,對我校城鄉規劃專業2015級學生授課時,我改變了教學方式,上課之前根據以上指標體系進行測驗,測出學生真實的美術水平;同時結合調查問卷和觀察表,直接從學生處獲得信息。我發現,在一個30人的班級中,上課前66%的學生對美術課有畏懼,認為自己沒有基礎,無法學好這門課;50%的學生不了解為什么要學習這門課,期中10%的學生有怠惰思想,覺得沒有必要學習美術課;96%的學生是完全沒有美術基礎的;100%的學生都認為上課可能會學習如何畫石膏像、靜物等內容。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授課時把城鄉規劃這門專業的培養計劃跟他們講清楚,讓學生理解本專業的美術課與美術專業的美術課有區別,美術專業要練習石膏靜物,但城鄉規劃的美術課是不一樣的,單純練明暗、光影這么細化的內容對他們來說是偏離學習方向的,應在掌握一定基礎的情況下多練習建筑風景類繪畫。不僅在學習內容上發生改變,教學手段上也要改進:把學生按照美術基礎高低分成三個部分,美術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教授內容以寫生為主,讓他們能用流暢的線條表現自己的創意和想法,作業要求能畫出想法新穎、結構準確的建筑物和綠化環境;有一些美術基礎,但不夠扎實的學生,以臨摹課本和好的作品為主,讓他們多看優秀手繪圖,了解自己的不足,打好基礎后,再慢慢進入手繪階段;對于大部分零基礎的同學,要從頭開始教,先掌握透視法則,初期可以借助直尺來輔助繪圖,再到陰影的表現、樹木的表現等等。通過分類教學,學生們可以相互借鑒,相互督促,進步就比較快速。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課堂上我增加了美術鑒賞模塊,教師挑選出國內外優秀的手繪作品,指出其優秀之處,供學生參考。每節課的最后要對班中所有學生的作業評講,大學生思維新穎,樂于表現自己,且接受能力高,評畫環節能讓他們對美術課的興趣更高昂。

運用以上教學方法,期中時,根據指標體系,經過問卷、觀察和分析,2015屆城鄉規劃專業學生的繪畫水平有較大提升,與目標水平進行比對,80%的學生已經達到上一屆學生期末的手繪水平。期末結課時,83%的學生能夠獨立進行建筑物手繪寫生,面對美術課程,100%的學生都不再有恐懼感。通過學習需要分析,城規專業美術教學中面臨的任務及其性質已經很明確,通過重新進行教學設計和實踐,是可以得到及時有效解決的。當然,要適應城規學科要求,美術課程還要做出很多調整:教學內容、學習目標、教學媒體、學習環境以及結果評價等都要根據學生情況進行極大的改變。前端分析只是邁出了第一步,讓整個教學活動明朗化,后續的工作量還很龐大,需要教師、學生、學科專家、教學設計專家等多學科領域共同合作。作為一個新興學科,城鄉規劃中還有很多課程亟待建設和改革,以適應飛速發展的學科要求。一線教師應隨時注意教學中存在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對其進行細致研究,尤其是與城規專業有交叉的其他專業的教師,更要通過論文、項目、成果等方式做研究推廣,這對其他高校城鄉規劃專業的教學改革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作者:孫征 單位:信陽農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