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文樑美術教育創新性分析
時間:2022-08-12 03:10:18
導語:顏文樑美術教育創新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顏文樑是中國現代畫壇的藝術大師,他曾創辦蘇州美術專科,其美術教育思想對蘇州美專的辦學方向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將西方繪畫技巧與中國傳統繪畫中所蘊含的精神與意蘊相結合,中西文化相融,并教授給學生,培育出大批對當時社會建設有所助力的實用型美術人才。顏文樑作為中國近代美術教育事業的開創者和傳承者,在我國近現代美術史、美術教育史上都有著一席之地。他的美術教育充滿了創新意識,對于今天的美術教育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顏文樑美術教育的創造性研究,探討如何在今天的美術教育中合理引入顏文樑美術教育的優秀思想,并從中找到適合當代美術教育發展的方向。本篇文章的創新之處在于通過科學系統的方式方法來對顏文樑實用美術教育思想的實質內涵進行系統概括,進而分析出其美術教育思想的時代創新意義。且通過目前我國高等院校所出現的問題來進一步說明顏文樑的美術教育思想對當代高校美術教育的借鑒意義以及對于社會發展的貢獻。
關鍵詞:顏文樑;美術教育;創新性
顏文樑(1893—1988),中國近現代油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開創者之一。1922年9月,顏文樑與胡粹中、朱士杰等人建立了蘇州美專,顏文樑任校長。關于顏文樑美術教育思想的論文相較于他其它方面的研究來說是較多的,但這類型的論文雖然對顏文樑的美術教育思想雖有所論述,但這類型的研究大多給人不夠系統深入以及不夠全面的感覺。趙思有的《劉海粟、徐悲鴻、顏文樑美術教育思想與作品的比較研究》和陳尉南的《劉海粟、徐悲鴻、顏文樑美術教育思想比較研究》以及東北師范大學隋巖的《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顏文梁的美術教育思想比較研究》等論文,共同的特點都是將顏文樑與同時期的劉海粟、徐悲鴻以及林風眠的教育思想做對比。其它的如趙思有《論顏文樑的美術教育思想及其作品特點》、李征的《顏文樑美術教育思想略論》,李潔璇《工場教育模式的引入和顏文樑實用美術教育思想形成的淵源》等,是根據幾個方面來詳實地闡述顏文樑和蘇州美專的美術教育思想和狀況,從而從側面反映出顏文樑美術教育思想在20世紀乃至現在教育界的實際創新意義。本文以探析顏文樑的美術教育思想,來分析其美術教育的時代性和創新性,繼而依據其美術教育思想所得出的實踐成果來體現思想對我國現階段的高校美術教育改革的指導作用。
一、顏文樑的美術教育思想
顏文樑,江蘇蘇州人。他出生在一個丹青世家,其父顏元是我國近現代繪畫史上著名繪畫大師任伯年的學生。顏文樑從小就受到傳統繪畫熏陶,一邊在學堂讀書,一邊和父親學習國畫。他成年后自己仍然不斷學習繪畫,于1922年與胡粹中、朱士杰有理想有抱負的有識之士一起創辦了蘇州美術學校。美術學校在1928年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并不斷發展壯大。顏文樑在教學中對于美術在現實生活的實用性十分看重,力推純粹美術與實用美術共同發展、相輔而行,提出了“中西合璧,造就人才”的教育方針,并致力于將其美術教育思想貫徹落實進自己的辦學之中,為20世紀初期尚未發展完善的中國培養了實用美術人才,也為當代的高校實用美術教育創建了一個可操作性強的教育模式。我們可以從顏文樑的美術教育思想來分析其在現當代美術教育中的創新性,從而知道其美術教育思想對于當代的貢獻和影響。顏文樑所生活的年代正處于“西學東漸”這個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時代,再加上其個人的求學經歷和其對美術的認知與孜孜不倦的追求等,這些因素都促進了其美術教育思想的形成。顏文樑的教育思想以及思想轉變過程,可以從他所撰寫的《我所希望于藝術界者》、《從生產教育推想到實用美術之必要——告本校實用美術科同學辭》、《藝術教育今后之趨向》等文章中了解到。其主要觀點可總結為:純粹美術與實用美術并重;藝術要服務于社會發展,推行職業化教育;藝術要與科學相結合;“真、善、美”相統一的美術人才觀。1.純粹美術與實用美術并重顏文樑與徐悲鴻、林風眠等人的美術教育思想區別最大的地方便是其重視實用美術,將美術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他在《藝術教育今后之趨向》一文中提出“我們如果留心過去藝術教育的情狀而一加分析,則十八世紀以前的藝術,其所教育趨向于美的裝飾的,而也是再現的。十九世紀后的藝術教育則趨于實用的、綜合的,而也是創造的。前者是‘模擬自然’以裝飾社會美化人生,后者是‘創造自然’以為用社會達人生于善。”當然,他推崇實用美術也不是全然對純粹美術進行批判否定,而是更深一層地覺得有助于社會的美術教育應是純粹美術與實用美術二者兼有之,兩者共通且相互為輔助。且在教學中實用美術與學校的教育之間應該相輔相成,并非是獨立的個體。實用美術是在學生對傳統純粹美術有了一定理解,掌握后才進行教育的,如此教育出來的美術人才才能更從更大層面上滿足社會建設發展的需求。簡單來說便是純粹美術應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而實用型的美術人才是在傳統純粹美術教育下培養產生的。其認為在國內發展實用美術有八大好處:“(1)輔助工藝品之美觀;(2)藝術因實用之故而得易普遍;(3)利用人類愛好藝術的天性,使生產品暢銷;(4)發展研究者之個性;(5)實用美術因為與社會接觸較多,人們容易受到美的感化;(6)實用品上美的裝飾,則無形中人人都能得到美術的熏陶;(7)藝術家作品因與實用品合作,則藝術需用之處更繁,提高藝術家的就業率;(8)學生能將鑒賞藝術在實用上研究,必能多得同趣。”顏文樑也對他實用美術的想法進行了實施。純粹美術與實用美術并重的美術教育思想在其所創立的蘇州美專中很好地體現了出來:他在蘇州美專中設立了多個實用型的專業,如藝術教育系和動畫系,為上世紀初的中國培養了許多對社會有用的實用美術人才。2.藝術要服務于社會發展和推行職業化教育藝術能夠給人以美的感受,接觸到藝術時情緒會受到感染,思想會得到啟發,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會滿足真善美的要求。20世紀初,社會動蕩不安,許多有識之士都想通過對傳統的教育體制進行改革以促進社會向前發展,顏文樑也順應提出了:“藝術家的工作是‘拯民救國’,建立美術院校是為了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升藝術水平。”的說法。他希望透過藝術在社會感染力和美術教育的普及性,能夠凈化大眾心靈,使得個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滿足,并由個人不斷影響到社會,到整個民族,從而使得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不斷變化,變得更為團結,凝聚力向心力更強。為了能實現藝術得到進步和社會思想通過藝術日漸完善的理想,顏文樑也做出了許多舉措。例如說在創辦蘇州美術專之前,顏文樑曾與友人共同組織發起美術畫賽會、蘇州美術會等面向大眾的活動;后期還在美專校內建立“蘇州美術館”,主要是用于展覽陳列參賽作品和收藏名師作品,供大眾欣賞,這也是現代蘇州美術館的前身。顏文樑通過面向百姓的藝術活動來向大眾推廣藝術從而提高社會的審美意識,并不斷擴大影響范圍。3.藝術要與科學相結合藝術與科學,兩者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它們之間有三層聯系,一是技術性的;二是觀念性的,三是哲學性的。這三個層次對于畫家的技術和思想觀念起著重要的作用。20世紀初,中西文化碰撞,西方的許多科學性的思想和繪畫技巧傳到中國,顏文樑也接觸到了這種新式的繪畫方式,并被這類具有多種表現張力和科學性的繪畫深深地感染。經過不斷的接觸和嘗試,在他看來要追求真實就需要對事物進行客觀分析并運用系統科學的原理進行藝術創作,提出了“科學不是美,但藝術利用科學能產生美。科學與美術是有聯系的,透視學、解剖學、色彩學都是科學。畫家不能不利用科學”的觀點。這一主張正好對應了新文化運動對于民主和科學的追求以及順應了求變求新的精神。同時也順應了20世紀初期倡導引入西方寫實藝術以此來改變腐朽沉悶的中國畫壇,為中國繪畫增添活力的藝術浪潮。作為我國第一批了解研究透徹西方寫實繪畫且將寫實繪畫思想很好地運用到自己創作之中的畫家,顏文樑對于寫實主義原則的運用可謂駕輕就熟。同時他還摸索科學規律,對自然界的形體,光色進行分析研究,并總結成書,其著述除了包含了構圖、色彩運用等具有科學性的專業知識,也包含了他在他繪畫生涯中所領悟到的人生道理,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4.“真、善、美”統一的美術人才觀顏文樑主張創作時要做到真、善、美與寫實主義相統一。并不斷改進將創作以及做人要講究“真、善、美”的原則加入融合到教學之中,對于學生道德品行的培養極為看重。在美術專業教學中,從嚴教學,要求學生對于西方教育中所出現的寫生、透視學、素描、解剖學、色彩學等基礎部分都有所要求,培養出像董希文、莫樸、費彝復等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才,使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成為對近現代美術教育事業發展有所幫助的學校。
二、顏文樑美術教育中的創新性
顏文樑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時代,風起云涌的思想浪潮一波接一波。“”前后,人們對當下社會的現狀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質疑,故而對社會進行改革的聲音更是越來越多,各種拯救國家的思想在不斷傳播。徐悲鴻通過寫實的繪畫來傳播救國思想,林風眠提出“調和中西”,以藝術社會化來感化國人的思想;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說”;而顏文樑則是在大環境中選擇將實用美術的道路,希望通過實用美術對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在當時,我國對于美術教育的方向尚不明確,各方面都還在探索階段,各方面的制度都還不完善,顏文樑在各方面還尚未清晰地情況下敏銳地意識到了美術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要幫助學生在畢業后謀得一條生路,這一想法是與其同時期的美術教育者們所沒有想到的。雖說這一觀點并不是他首次提出,但其不斷貫徹落實,對此思想不斷補充和根據國情實施的方式可以說在當時的中國是創新性的,乃至對于今天的美術教育都有借鑒性和適用性。他的實用美術教育思想并不只是單方面注重實用美術的功利性,同時也在著重點明純粹藝術對實用美術的重要性。他希望培養出來的是具有藝術素質的實用性美術人才。他在蘇州美專的辦學宗旨中提出:“本校以提倡美感教育,養成藝術專門人才,適應時代之需要。在文化各部門中,謀藝術之演進,并造就師資,一面與人民大眾接近,謀生產藝術之發展,此為本校辦理之宗旨一方針。”他的這一教育思想舉動,促進了學科間的相互發展,也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同時,這是其人本思想的一種體現。關注學生的就業問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讓學生掌握今后工作的技能,且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獨當一面,不會導致畢業即失業的情況出現,這就是顏文樑的教育思想與同時期的美術教育者所不同的地方。同時也是他實用美術教育思想理論最為核心的部分。為了讓學生學習到更多實際使用美術的技巧,顏文樑在開設各種課程外,還在蘇州美專增加開設了一門實用美術學科——印刷制版專業,這在當時的美術院校中是首創,此專業并非只是理論講解,而是對學校的校刊《藝浪》負責,其中精印銅版畫及三色彩印、排字印刷等印刷技術都能在這專業中學習到,此專業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會對外承接廣告業務,作為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實習手段,引導學生更快熟悉制版技術。除了強調“純粹美術與實用美術并重”的教育理念外,顏文樑還提出藝術要為社會建設所服務,這一思想雖不是其創新的,但是他為之做出的舉動確實在當時屬于首例。1918年,顏文樑與徐盔青、金松岑等6人一起舉辦了蘇州美術畫賽會,同時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首個范圍最廣,具有全國性的美術展覽。首次蘇州美術畫賽會邀請各地享有盛名的書畫家參展,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此次畫賽會無疑對群眾的審美水平的提高有所益處,同時也將普羅大眾的愛國意識召喚起來。這與顏文樑“藝術救國”的崇高理想離不開,他還注重向大眾普及美術教育。在經過自己不斷研究嘗試后,顏文樑編寫了一批科學性創作的著作,如透視學、色彩學等,不管是對學習美術的學生還是缺少系統訓練的普通人都有很大的作用。
三、顏文樑美術教育對當下美術教育的影響
從1898年的到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美術教育逐漸走入了大眾的視野。到今天為止,我國的美術教育已有百年歷史,特別是以徐悲鴻,林風眠,顏文樑等人為代表的一大批外出留學的美術人士歸國之后,我國的美術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到了改革開放之后,美術學校的數量逐漸增多,辦學規模、教學質量和招生人數都不斷擴大,美術教育進入了蓬勃發展階段,一直至今。雖說美術教育現如今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與其他基礎學科的發展相比,仍然存在著不成熟和不完善的方面,特別是美術教育中對于人文部分缺少關注,關于內涵部分更是少,讓美術教育無法突破現有的瓶頸。顏文樑對于我國現當代美術教育的貢獻是不可言喻的,他的美術教育思想對于當下院校的變革有著重要的啟示。比如說高等院校在進行制度和方式變革的過程中,對于美術與現實生活的練習應該更加重視,對于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以及相對應的專門技術和實際操作方法的訓練要著重強調,并有所針對進行訓練,課堂教育要與現實的工作相結合,對于實用美術專業的建設要進一步加強,不斷改革,以求培養出社用于當代社會的實用美術設計人才,同時也能為國家的創新產業提供人力支持。根據顏文樑實用美術的思想我們知道美術教育要與時代的潮流相適應,應當在對傳統教學模式有所批判繼承的根本之下與當代社會建設緊密聯系起來,對于實用型美術人才的培養要加大投入成本。在進行實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夠對學生潛能有所激發,因材施教,讓學生的特長能在專業上有所發揮。如此一來,實用美術才能在當代更好地發揮作用。此外,從顏文樑在蘇州美專創設印刷制版專業,校內直接負責文刊的印刷,并對外接單的事例可以對今天的美術院校有所啟發,學校與相關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校企合作的好處在于:學校與企業能進行互惠互利的合作,學校招收對于美術行業有所興趣的學生,并提供自身所有的優質資源對合作的企業培育人才,提供科學技術的支持以及技術方面的指導,幫助企業進行新產品的研發。且學校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可幫助企業降低人力資源成本,為企業節省培養員工的時間。相對的,一個企業能發展壯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在市場上的地位,因此學校與企業合作,能夠了解到市場對于美術人才的需求,從而對于學生的培養更具針對性,能讓他們一畢業就能適應市場,開拓學生就業的范圍,提供多種渠道。同時,企業的文化也能感染學校,先進的管理制度和理念也能對學校的建設有所幫助。顏文樑的美術教育思想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專門從事美術的人才,其美術教育充滿了創新意識,對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
四、結語
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市場對于實用型的美術人才需求越來越大,美術教育的發展也更加趨向于實用美術教育。雖說顏文樑的教育主張因時代的限制沒有建立較為完整的美術教育體系,也沒有像徐悲鴻和林風眠等人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但以當時的情況來說,他的教育思想是創新的,對于我們當代的美術教育也是具有啟發意義的。其對實用美術的重視、教學方法的創新、校企合作的實行在當時甚至現在都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去借鑒與思考的。
參考文獻:
[1]尚輝.顏文樑研究[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3.
[2]林文霞.顏文樑[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2.
[3]吳呁辰.顏文樑美術教育思想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1.
作者:張輝 耿紀朋 藍玉清 單位:四川文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