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美育教育的思考

時間:2022-01-13 10:45:36

導語:小學生美育教育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生美育教育的思考

【摘要】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家風家訓重在言傳身教,祖傳子承,人文化成;家訓有形,重在規范,指導約束,助益實踐。而現在隨著網絡世界的高速發展,一些不健康的家風家訓正在腐蝕孩子們的心靈。本文將闡述如何利用“優良家風家訓”逐步占領孩子們的心靈陣地,營造良好育人氛圍。

【關鍵詞】優良家風家訓;育人氛圍;凈化心靈;家校合作

隨著媒體的宣揚和報導,家風家訓這個詞不經意間闖入了大家的視野。盡管大家對家風家訓并不生疏,可是終究什么是家風?什么是家訓?“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可見家庭教育是社會教育的基礎。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訓,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風、家訓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和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一、學校美育教學立德為先

學校重視人文教育,突出學生思想品質的培養的提升。讓我大為憂慮的是,我所教的學生則對家風家規大多一問三不知,幾乎所有的回答要么所問非所答,說得張冠李戴,不倫不類,牽強而錯位;要么就是一些不健康的家風家訓。我對我所教的農村學校三年級14班近800位同學做了份調查,僅有200位同學寫出自己的家風,大部分同學寫的都是把個人衛生,個人消費當成了家風家訓,例如:不吃零食,勤洗頭洗澡,在家洗衣服、拖地等。還有兩位同學寫的竟然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多讀書、多賺錢”。我把這兩位同學的觀念與其他同學分享的時候,部分同學竟表示理解與贊同。造成這些不健康的家風的產生,離不開現實的影響。在我們學校,大部分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在家帶。現階段人們拜金主義,享樂思想比較盛行,網絡上電視上也充斥著此類信息,孩子們看著聽著就會覺得好玩,久而久之就記住并傳開,而大多數父母都不在身邊不能及時引導、教育,所以孩子們會有這種理解也不足為奇。中國自古就有“養不教父之過”“慈母敗子”“孝子不生慈父之家”等觀念。反對溺愛子女,只愛不教,強調家教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家長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的權威性。而我們的有些家風家訓是殘缺的或支離破碎的,不具體、不全面的,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消極作用。因此,我們需要考慮怎樣讓良好家風家規根植學生心靈,糾正當今家庭教育乃至學校教育立足于實用功利,忽視良好家風家規立德樹人價值的偏頗。我邁開了實踐的第一步,在班級里掀起傳承“傳承優良家風家訓”的熱潮。讓孩子們回歸純凈的家風家訓世界,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二、加強美德傳承重視美育的措施

1.學校教育重視認識家風家訓。讓學生們自己收集古今中外有關名人家風家訓的故事,摘抄名人名言,名人家訓。優良家風家訓的傳播,就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自我教育過程。我把做的比較好的手抄報張貼在黑板報上,組織同學們集體觀看,學習,誦讀經典的家風家訓。通過閱讀名人的家風家訓的故事,來凈化學生的心靈。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把教學的意圖隱藏起來,是教育藝術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意圖越是隱蔽,就越能為受教育者所接受,就越能轉化成受教育者的內心要求。”因此,在德育過程中,我隱蔽了我的教育目標目標,著力讓孩子們回歸生活,到生活中尋找創編源泉,以孩子們自己的學習、生活為家風家訓收集的對象。孩子們收集到了“誠實、簡樸、善良、勤勞、尊老愛幼、任勞任怨”等,這些家風家訓源自孩子們的生活,當成學習的材料更有親切感,他們學得格外認真,也非常樂意執行。同時,我還利用晨會課和班會課的時間和學生一起把家風家規與遵守校風校紀、國家法紀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學生自覺做到在家守規,在學校守紀,在社會上守法,讓良好家規成為觸動學生心靈的旋律。

2.家校合作促成良好家風傳承。聯系孩子的家長,讓孩子通過前一段時間收集名人家風家訓的學習,回家和家長一起思考,自己溫馨的家里應該有什么樣的家風家訓?現在家里一些不健康的家風家訓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摒棄?制定好家風家訓后,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在此基礎之上我召開了一次專門的《我的優良家風家訓》的家長會,在會上我和家長們一起探討優良家風家訓的重要性,并請家長們以身作則,對孩子們的日常行為規范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這是一次成功的家長會,一段時間以后很多家長和我反應,他們孩子的表現有了可喜的變化,孩子們不再為一點點事情斤斤計較了,當他們和鄰里發生矛盾時,還告訴他們“遠親不如近鄰”、“退一步海闊天空”、“吃虧是福”等,有的孩子還勸家長不要沉迷于賭博,“家和萬事興”。聽到這些,我很開心,在學校我也發現孩子們學習的勁頭足了,課間休息文明的多了,追逐打鬧的現象少了。看來,是優良家風家訓給孩子帶來了精神的滋養,優良家風家訓美化了學生的心靈。我想這種良好的人際交往的氛圍必將使他們終身受益。總之我們教師要合理借鑒傳統家規家訓中的育人思想精華,糾正功利化、工具化傾向,運用“言傳身教、身教為貴”的德育方法,以自己符合道德原則的規范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自己所養成的高尚道德品質無聲地感染學生,從細微處著眼,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推進家庭的調和、推進社會的開展、推進中國夢的提前完成。

參考文獻:

[1][宋]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

[2]駱毅.顏氏家訓•家庭教育思想研究[J].邯鄲學院學報,2013(4):98-101.

作者:邱麗麗 單位:江蘇省洪澤外國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