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青年教師黨員教育研究

時間:2022-08-16 03:41:30

導語:民辦高校青年教師黨員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高校青年教師黨員教育研究

1民辦高校青年教師黨員教育現狀

高校是學術精英薈萃各種文化思潮匯集之地,主流意識形態不去占領,其它的意識形態就會去占領它。據調查,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5%以上,民辦高校青年教師是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直接影響著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青年教師黨員代表著青年教師中思想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強的先進分子[1],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更容易對學生的成長成材產生直接的影響,并對推動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民辦高校青年教師黨員隊伍呈現出年輕化、高學歷的特點,但民辦高校教師黨建工作卻不能適應這種新特點。

1.1教育形式化

民辦高校大多不重視基層黨建工作,部分黨組織對黨員教育工作存在思想誤區,認為民辦高校教師黨員數量不多,毋須像公辦高校那樣重視教師黨員教育工作,所以教育方式流于形式,應付了事,主要采取開會、聽報告、念文件、寫心得體會等方式進行。形式主義的教育方式導致部分青年教師黨員對黨組織建設漠不關心,厭倦參加組織生活會,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提高緩慢。

1.2教育內容滯后

據調查,67%的教師黨員表示“黨員教育內容陳舊、形式單一,教育內容教條,較少涉及時事政治及當前國際形勢等內容。有的研究者指出:“一些高校黨組織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相對滯后,對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對薄,形式單一,教學模式枯燥……[3]”民辦高校教師黨員教育內容一般都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分年齡、黨齡、層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針對青年教師黨員教育內容較少,而且教育內容陳舊、老套與時代脫節,較少涉及時事政治和黨的最新理論成果,使青年教師黨員產生厭倦心理,不愿參加教育活動,即使參加開小差的也比比皆是。

1.3教育效果不明顯

民辦高校教師黨員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論教育輕實踐教育、重過程輕結果的教育現象。教師黨員教育活動重數量不重質量,大多數的教育活動是為應付上級檢查而應付差事,不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這就導致部分青年教師黨員思想覺悟不高,政治修養提升較慢。

2影響民辦高校青年教師黨員教育的原因分析

2.1社會環境

全球化浪潮沖擊了青年教師主流的價值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確立,各種價值觀之間的較量越來越白熱化。民辦高校的青年教師黨員從年齡段上處于思想的嬗變期,是非辨別能力不強,意志力薄弱,對馬克思主義和黨的理論理解不深,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容易盲從西方的價值觀念,背棄馬克思主義主流的意識形態,進而產生思想混亂和行為沖突。

2.2民辦高校

高校教師因其較高的社會地位、較好的薪酬以及自由靈活的工作時間是高學歷年青人的首選職業。然而,近幾年,隨著國內就業壓力的日益突顯,民辦高校招聘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從教已不是一件難事。民辦高校將教育管理的重點放在學生身上。民辦高校內部經濟利益簡單,聘任制的人事關系,對教師的政治素養要求不高。所以,許多民辦高校重視對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的培養,對其政治傾向如何不夠關注。據調查,民辦高校教師隊伍黨員比例只有15%~20%,遠遠低于公辦高校65%左右的比例,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選擇加入黨組織的不足20%[2]。

2.3青年教師自身

據國家統計局的年齡界定和高校教師受教育時間,我國高校青年教師對應的年齡段集中在26~34周歲。當前在民辦高校從教的青年教師絕大多數是“80后”,他們出生于改革開放后,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不像老一輩教師經歷過社會磨難,做事穩重。民辦高校青年教師黨員大部分是學生時代入黨的,當時的入黨動機端正,思想覺悟較高,但進入民辦高校以后他們工作壓力大,承擔的教學任務繁重。許多民辦高校處于郊區的大學生,多數教師需要起早貪黑,坐班車幾十分鐘甚至一個多小時到學校上課。有的教師一學期承擔4、5門課,幾乎每天都在上課,備課量大、工作量大,但工資待遇和享受的社會地位卻不高,面對高物價、高房價,不少青年教師迫于生活壓力選擇在校外兼職,無暇提升自己的理論修養和顧及自己的政治訴求。青年教師黨員和普通的群眾差別不大,職業道德下降,甚至有的青年教師黨員言行師范,不能做到為人師表,無法體現黨員的先進性。

3青年教師黨員教育機制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轉型期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標準、行為方式等都發生了較大變化。2013年,中組部、、教育部黨組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提高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促進青年教師全面發展,引導廣大高校青年教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一半以上的民辦高校責無旁貸要引導青年教師黨員成為政治過硬、專業水平高、教學和科研能力強的先進分子,從而帶動整個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發展。

3.1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

全面提升青年教師黨員的思想素質習曾指出“我們的干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2016年以來,黨中央號召全體黨員“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兩學一做”活動開展以來,全國各地黨員紛紛響應,黨員的理論水平和黨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民辦高校黨委要以“兩學一做”為契機,在青年教師黨員中大力弘揚學習之風,通過形式多樣的理論學習提升青年教師黨員的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同時,要開展經常性地實踐教育活動。由于民辦高校黨建經費投入不足,民辦高校黨員培訓大多以理論學習為主,調查現實,79.7%黨員對開展教育活動的形式表示“愿意參加實踐活動”。民辦高校可以在當地建立愛國主義實踐基地,組織青年教師學習黨史,以鮮活的歷史感染他們,堅定其理想信念。

3.2加強青年教師黨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以潤物細無聲地方式教育人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是黨的基層組織的一項重要日常工作,是提升黨員素質和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途徑。《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以增強黨性、提高素質為目標,制訂青年教師黨員培訓規劃,發揮黨校主渠道作用,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黨員教育培訓體系,每年面向青年教師黨員開展的黨員集中教育應不少于24學時。”民辦高校要嚴格執行“意見”,建立青年教師黨員經常性學習制度,抓好經常性教育。同時,要通過民主測評、群眾監督、網絡信箱等多渠道對青年教師黨員進行監督和考核。

3.3著力打造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黨務干部隊伍

黨務干部是黨務教育管理工作的主體,是黨的事業的骨干力量,黨務干部隊伍狀況如何決定著黨建工作水平的高低。民辦高校要按照黨的文件要求,“逐步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精干高效”的黨務干部隊伍。一是加強組織建設。優化黨務干部隊伍結構,將組織能力強、業務素質高、作風優良的中青年教師黨員吸納到黨務干部隊伍中來,改變黨務干部兼職多、專職少的局面。二是加強理論學習。民辦高校的黨務干部普遍存在理論水平低,外出培訓學習少的問題。民辦高校要加大黨建經費投入,對黨務干部要開展定期培訓,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及時掌握黨的大政方針和最新成果。三是加強思想建設。提升黨務干部的思想作風,堅定其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3.4樹立青年教師黨員先進典型以先進的事跡鼓舞人

美國教育家布萊森說:“任何一所學校環境都在默默的對師生發表演說,而且師生的確會注意它,并不知不覺地接受熏陶和影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民辦高校可以組織全院師生評選先進共產黨員,樹立優秀青年教師黨員典型,并大力宣傳先進黨員的先進事跡,號召全院師生向他們學習,保持黨的先進性,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3.5利用新媒體拓寬教育平臺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情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以10~39歲年齡段為主要群體,比例達到78.4%。其中20~29歲年齡段網民的比例為31.4%,在整體網民中的占比最大。青年總是站在時代的前言,青年教師樂于接受新事物,民辦高校黨建工作要善于抓住青年教師的這一特點。信息時代的到來給高校黨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即新媒體手段。新媒體具有方便快捷、交互性、信息量大等特點,民辦高校要利用好新媒體技術,如微信、公眾號、QQ群、校園網等平臺,開展青年教師黨員教育活動,可以達到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地接收信息、接受教育的目的。隨著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的繼續發展,青年教師黨員的思想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民辦高校要把握青年教師黨員思想特點,以黨性教育為抓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快內涵建設,實現民辦高校的華麗轉身。

作者:鄒芳芳 單位:大連藝術學院基礎部

參考文獻

[1]張海彥,王艷碧,李國華.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黨員發展教育管理工作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45):16.

[2]黃海燕,楊國威,龍宇,等.民辦高校黨務干部隊伍狀況對黨建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價值工程,2015(7):295-297.

[3]張曉剛.高校教師黨員教育管理創新機制探索[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