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青年教師培養途徑探析

時間:2022-02-18 03:16:22

導語:高職青年教師培養途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青年教師培養途徑探析

20世紀末,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高職院校迎來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學校數量、總體規模等諸多方面都得到了迅猛發展。目前,高職院校已經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育了不可或缺的寶貴人才。高職院校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為了解決師資短缺問題,引進了大量青年教師,如今這些青年教師已成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主力軍,責無旁貸地挑起了教學、科研和管理的重任,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因此,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成為新時代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重中之重。

一、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培養的重要意義

(一)青年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大多是碩士、博士,他們通過學校的招聘與人才引進加入到高職教師隊伍行列中來。入職后的青年教師,作為高職師資隊伍的新生力量,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后,必然要投入到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大潮中來,學校對青年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師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渴望接受一些專業發展、教學能力提升、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實踐操作等方面的培訓。同時,青年教師還需要參加競賽與科研方面的培訓,不斷進行自我提升。(二)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教師普遍趨于年輕化。據統計,全國普通高校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已經成為教師隊伍的主力軍,是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負著高等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任。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未來和希望,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青年教師隊伍的素質不但影響著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與水平,也影響著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青年教師處于青年期,是學術積累、知識積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此階段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奮斗目標而努力。因此,學校要根據青年教師發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學、科研、服務能力提升的培養培訓,挖掘青年教師的潛能,這樣才能為高職院校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使其實現可持續發展。(三)學習型社會發展的需要。青年教師肩負著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無論是對學生的發展、學校的發展還是對教育的發展,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因此,青年教師肩負著教育振興的歷史使命,應當做終身學習的先行者。學習型社會要求青年教師必須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與教學能力,高質量地發展自己,高質量地培養學生,高質量地推動教育發展。這就要求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僅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習培訓,在平時也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為建設學習型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培養的有效途徑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培養應是多方參與的過程,至少要由青年教師、高職院校以及政府三方共同努力。(一)青年教師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加強自我培養。青年教師的成長與發展,關鍵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一是要樹立自我培養意識,增強對教師職業的責任感。二是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進而有目的、有計劃地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教學能力和工作效率。三是要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開拓思路、推陳出新,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四是要向優秀教師學習,加強溝通與交流,不斷進行反思,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和能力。(二)高職院校要建立教師培養長效機制,加強制度建設。學校發展是青年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努力為青年教師搭建良性發展平臺,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制度建設,建立青年教師培養長效機制,不斷提升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一是要構建職前培訓制度及體系,加強職前培訓,幫助新入職的青年教師掌握高等職業教育與實踐教學的相關基本理論,使其對教師的職業特點和職業要求有初步的了解并具備教師基本素養。二是要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加強入職后的培養。為了讓青年教師盡快適應工作崗位,高職院校應建立青年教師一對一導師制或傳幫帶制度,給每位入職不滿五年的青年教師,安排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導師,手把手地指導,傳授經驗,答疑解惑。三是要制訂教學科研的管理與考核評價制度,引導青年教師注重日常業務能力提升。管理與考核評價制度是風向標,高職院校應根據本院辦學特色與實際,需要青年教師向哪方面努力就把管理與考核評價制度向哪方面適度傾斜,在制度的指引下,青年教師就會不斷進行自我培養與提升。四是要制訂下企業鍛煉、訪學、留學、進修等制度,加強青年教師的后續培養。高職院校應實施一系列激勵和保障措施來促進青年教師的后續培養工作,為青年教師提供發展的平臺和空間。(三)政府要完善教師保障體系,加強政策引導。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完善教師保障體系,推動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切實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一是要加大財政投入。政府應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青年教師的培養。同時,還應引導社會資本支持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如成立青年教師培養基金會,校企聯合培養骨干教師和“雙師型”教師等,讓經費的來源渠道得到更全面的拓展。二是要加強政策引導。政府應積極出臺青年教師培養相關政策,規范和引導高職院校建立體現本校特色的教師培訓機構,如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中心等,引導高職院校推進教師培訓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推動青年教師隊伍培養工作。三是要完善教師保障體系。政府要引導高職院校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收入分配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另外,還應建立青年教師資助制度,保障和加大對青年教師的支持力度,提高青年教師專項項目在各科研項目中的比例,給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作者:張玉榮 單位: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