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人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2-24 11:08:40
導語:室內設計人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就目前來看,國內許多院校都設有環境設計專業,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開設環境設計專業的高校超過1000所,每年畢業的學生超過4萬人。但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缺乏標準化,培養出來的人才良莠不齊,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差別較大。大部分院校重理論、輕實踐,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層次偏低或流于形式,教學內容較缺少細化目標,所培養的環境設計類人才實際設計能力較弱,與環境設計專業強調技能的學科特色相背離。現階段,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和城鎮化的迅速發展,需要強有力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但就環境設計類人才培養質量而言,普遍存在專業化程度偏低,學生知識和能力結構難以適應環境設計類行業企業崗位要求,尤其缺乏懂市場、會設計、會管理的一線技能型人才。同時,由于專業技能欠缺,學生就業受挫,導致環境設計專業人才流失嚴重,使得環境設計專業教育出現萎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專業設置體系不規范,缺乏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管理的依據,缺乏人才培養的專業技能標準。專業技能標準是高等教育實施職業教育過程的基本依據,它制約和指導著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安排,是高等學校職業教育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但同時,專業技能標準也是檢查和評價教學水平和教學成果的基礎,貫穿于專業教育的全過程。因此,進行專業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相應的專業技能標準,為專業技能發展指明方向。
一、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是通過練習獲得完成一定任務需要掌握,并能運用專門技術的專業能力。環境設計專業綜合性、交叉性、開放性強,通過什么樣的標準統籌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業技能規格和考核標準,在現有的理論研究中尚未涉及。建立相對獨立的環境設計專業技能教學體系,制定環境設計專業系統的技能規范,已成為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境設計專業室內設計方向人才培養要求學生具備包括透視技能、制圖技能、手繪技能、計算機輔助設計、裝飾材料與工藝、裝飾工程預決算、室內空間設計等在內的7項基本技能,32項子技能。通過學生專業技能培養,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環境藝術設計思維能力、表達技能、設計技能、職業技能,培養成為能在建筑室內裝飾等相關領域從事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設計人才。環境設計專業室內設計方向專業技能見(表1)。
二、專業技能考核標準
制定環境設計專業技能標準目的是促進應用型設計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管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整體推進,讓教師的職業技能與行業企業要求、社會需求接軌,使環境設計專業培養方案、課程機構、應用教材更加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就業競爭力。專業技能考核依據環境設計專業室內設計方向人才培養的7項基本技能展開,明確考核子項目、考核基本要求、考核手段方法、考核參考評分標準等考核要素。根據學生應掌握的專業基本技能,結合行業標準和崗位要求,按照專業技能考核標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子項目的測試與考核工作,全面掌握學生專業技能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不同能力提升的解決方案,以切實提高學生本專業的基本技能。環境設計專業室內設計方向專業技能考核標準見(表2)。
我國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與藝術設計教育自身的發展基本同步。到目前為止,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環境設計教育發展研究、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及課程內容研究、國外環境設計類人才培養比較研究、不同地區及專業環境設計人才培養研究、環境設計人才供需研究等方面,而關于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格或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化的研究很少見到。為加快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幫助高校完善人才技能評價考核激勵機制,通過開展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技能標準研究與評價考核工作,讓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技能標準更科學更完善,更加有利于全面提升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理論素質和專業技能,激發學生學知識、鉆技能、爭先進的積極性,營造以標準促學習的良好風氣。
本研究主要達到以下幾方面的目標:(1)目前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成果雖然很多,但關于環境設計專業技能標準化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本研究將提出一個新的研究框架進行分析,研究具有示范性;(2)結合行業標準、市場需求及高等教育發展需求制定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通用技能標準,并提出相應的評價方法和考核體系,在專業標準化建設領域取得研究成果,指導藝術設計類相關專業發展;(3)通過課題研究提出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標準化理念,并設置標準與考核項目,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環境設計專業人才技能培養的規格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4)本研究所制定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技能標準,試圖解決當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為推動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個研究思路和方法,有待學者進一步深入研究與實踐。
作者:張平青 王洋 姜德峰 單位:1.煙臺南山學院 2.南山建筑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