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04-09 03:04:01
導語: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相關概念界定
1.1應用型人才?!皯眯腿瞬攀悄軐I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木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應用型人才是相對學術型人才而言的,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將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并將這種生產力運用到社會生產實踐中,直接創造出社會物質財富的人才”[2]。體育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是指在德、智、體、美等方而全面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備系統地掌握體育教育的基木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規律,能勝任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一專多能、首崗勝任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1.2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教育部制定的本科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由必修課、選修課、教育實踐三部分組成。其中專業課程包括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體育學、田徑、體操、球類、武術等,公共必修課包括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等。
2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建設改革
2.1向實用型、服務型轉變。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建設應逐漸向實用型、服務型轉變。實用型是建立在應用型基礎之上的,實用型課程注重專業技能的發展,是直接能夠將技能轉化為效益,為社會生產提供服務的課程類別,具有高效性。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在建設和改革時應以這類課程改革為主,旨在提高生產效率,最大化地滿足市場需求。黨的十七大打報告指出: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服務性是應用型人才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之一,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應加強服務型理念的傳導,研究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如何服務群眾等,旨在滿足大眾多元化的體育需求,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體育服務產品。2.2體育課程與課程體育。體育課程與課程體育的目的都是育人。體育課程的基本目標包含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而課程體育要求體育教育專業人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體育觀。體育教育專業課程不能僅局限于野蠻的身體練習,更要從國家的發展出發,在日常的生活、學習、生產中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勇于拼搏、堅持不懈,將實現“體育強國夢”、“健康中國夢”的偉大目標作為課程建設的出發點。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建設中應加強挫折教育、敬業教育、團隊精神、規則意識的融合。2.3加強體育文化內涵建設。長期以來,高校體育專業學生發展狀況存在著以下特點:文化基礎和技術技能基礎薄弱,兼具文化和技術技能優秀的學生很少[3]。體育文化內涵即體育精神文明建設,體育精神是由具體的體育行為反映的,在參加體育比賽時體現出的公平、公正,奧林匹克精神的更高、更快、更強等,這些都是人們挑戰自我、追求極限的具體行為所反映的體育文化,這種文化精神是對自然法則的尊敬,是促進人們不斷傳承勇敢、拼搏、奮斗、創新的不竭動力。體育精神同時也促使體育行為產生,為了更好地生活,從石器時代人類團結協作共同狩獵到工業時代人們的勇于創新再到我國的解放戰爭奮勇廝殺再到改革開放的勤勞致富,各類社會生產活動中都體現出了體育精神的存在,高校體育教育加強體育文化內涵的建設不僅僅能夠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體育觀,還能夠促使他們更好地走向社會及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2.4著力打造地方特色體育項目。將特色體育項目與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建設相結合是促進全民健身、實現體育強國目標的又一重大舉措。打造體育特色項目能夠充分發揮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創造力,將來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地方體育發展。打造地方特色體育項目需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一線工作者的積極探索和勇于創新,以建設“全民健身”和“體育強國”之路為目標,注重金牌的同時更加注重群眾體育的發展。
3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
3.1現代信息技術全面融合體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不斷建設完善,以多媒體和互聯網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也在不斷產生并受到社會的認可,高校體育教育正在向現代化逐步轉變。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幫助下,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有了顯著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教育課程的積極性得到了改變。如翻轉課堂教師可以將要教的內容通過互聯網傳達給學生,學生通過看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還能在網絡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教師能夠獲得充分的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等。相比其他課程,體育現代化教學技術能夠更加直觀地告訴學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多少。此外,教師可以構建校園陽光體育教學平臺,將不同項目的運動進行分類,并編寫學習內容、方法、目標及考察辦法,而且根據網絡學習的考評進行打分等,這樣既符合當代大學生的信息化需求,又提高的學習效率,減輕教師教學負擔。3.2堅定不移地以學生為中心。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應堅定不移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即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長期以來,我們在高校體育中都是以大鍋飯的形式進行教學,從管理到教師再到學生,即便是開設了選修課也不能夠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發展需求。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需要老師做到以人為本,在進行課堂設計時需要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展示或比賽,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提升體育文化素養,慣于拋出問題,發揮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拓展學生體育視野等。3.3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應具備示范、教案、科研、技戰術、組織、表達等能力??茖W合理的教法能夠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標準的示范能夠樹立良好的榜樣及學習目標;規范的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更加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良好的科研能力能夠激發教師的教學改革與創新;較強的技戰術是支撐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創新的基礎;全面連貫地講解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老師的教學內容。因此,體育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3.4教學評價模式注重技能應用與創新。長期以來,傳統的體育課考察辦法仍以平時成績加期末成績進行考量。那么平時成績如何更加科學地考察,期末考察是不是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為出發點,這都是當下體育教學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體育教學評價模式需要注重學生技能地運用,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要將學習的技能和知識轉化為服務于社會生產的技術本領,這就要求學生要求較強的動手能力或操作能力。體育教學評價模式更加需要學生的創新思維,只有創新才能夠不斷地開發學生的體育潛力,滿足學生不同體育健身需求。
4構建高校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高校具有一大批優秀的體育人才,全面的公共體育服務配套設施、科學健全的體育發展理念、系統的體育健身方法、一整套的健康發展經驗。高校應發揮構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主體優勢,將自身作為體育教育專業建設實踐基地。既能夠滿足群眾多元化的體育需求,有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構建高校公共體育服務體系需從5個角度出發:第一,明確公共體育服務對象,滿足群眾多元化體育需求;第二,提供公共體育服務內容,改善群眾體育水平和素養;第三,構建高校公共體育服務機構,提升高校公共體育服務質量;第四,制定高校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管理辦法,確??茖W性、高效性、可持續性并存;第五,合理的的評價及反饋機制,優化資源利用、促進效益增長。構建高校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既能夠服務于高校體育專業建設和實踐,又能夠服務于社會大眾,滿足社會生產需求,切實把應用型體育人才培養計劃落實在實處。
5一專多能型向多專多能型轉變
加強體育教育專業建設,培養高技能的體育教育應用型人才,既是時展的需要,也是體育院校適應體育教育專業改革的需要[4]。一專多能型人才即復合型人才,就是在某個專業或崗位上較為突出,而且能夠勝任其他專業或崗位工作的人才。隨著社會地不斷進步,市場的不斷改善,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一專多能的培養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日益發展的人才需求。多專多能行人才培養模式是相對一專多能型人才而言的,總體的目標是培養出系統地掌握體育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學校體育工作規律,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多項專長,能從事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運動訓練和體育競賽裁判組織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管理和社會體育指導的應用型體育教育人才【5】。
6結論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要求體育專業課程改革與實踐要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生產、為社會生產創造財富為出發點,向實用型、服務型轉變。“體育課程與課程體育”并軌,加強體育文化內涵建設,著力打造地方特色體育項目;將現代信息技術全面融合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中,堅定不移地以學生為中心、重點抓學生實踐能力(教法、示范、教案、講解、科研、技戰術、組織、表達等)培養,教學評價模式注重技能應用與創新;體育教育專業建設與實踐要以構建高校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為基礎,滿足群眾多元化健康需求;應用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從一專多能型逐漸向多專多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最終實現產教融合,助推學生健康成長,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Z].教育部文件,2015.
[2]武常宏,宋偉,王大志,耿海燕,蔡志強,王光光.“應用型人才”理念下對河北省體育教育專業術科普修課程考評內容和方法改革研究[J].運動,2017,3(158):76-77.
[3]李正洪.獨立學院體育教育特色專業建設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24(6):24-25.
[4]徐燁,劉禮國.凱里學院“十三五”時期體育教育專業改革發展研究[J].凱里學院學報,2016,12(6):159-161.
[5]劉洋.體育教育專業“一專多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發展方案述評——基于南昌師范學院體育系應用型人才培養[J].南昌師范學院,2017,6(3):53-56.
作者:王劍 柳齊齊 單位: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學審美教育探討
- 下一篇:山地戶外運動人才培養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