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探究

時間:2022-08-06 09:59:35

導語: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探究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廣西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和機遇。當前廣西本科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依然沿襲傳統的培養方式,重理論,輕實踐,社會評價不高。新形勢下必須改革物流人才培養的模式,可從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促進校企合作等方面著手。

關鍵詞:廣西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2013年中國政府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構想,對沿線國家的合作和發展具有深刻的意義。五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我們越來越意識到,這一偉大倡議目標的實現,和人的作用是離不開的。一言以蔽之,人才是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的重要支撐和保障。沒有優秀的人才,“一帶一路”倡議目標的實現就是紙上談兵。在“互聯網+”時代,地處邊陲的廣西有了新的定位,趁著這一機會,廣西加快了經濟發展的步伐,物流行業則走在了前列。但是,目前廣西本科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現有的人才培養還是沿襲傳統的培養模式,這種模式培養出的物流人才并不能完全適應“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的需求。因此,廣西本科高校必須以“一帶一路”新倡議為契機,創新物流人才培養模式,促進高等教育與“一帶一路”倡議的融合,以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

1廣西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

“十三五”期間,廣西物流市場呈現出擴大發展的趨勢。這傳遞出一個信息,即廣西在未來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對承擔著地方人才培養重任的廣西高校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但現實情況是,目前廣西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沿襲傳統的培養方式,人才培養質量不高,遠遠跟不上新形勢發展的需要。當前廣西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1人才培養定位特色不明顯。廣西共有20多所本科院校,其中多所高校設置有物流管理專業,有些高校開設的時間還比較早,為社會輸送了不少物流人才,體現了高等教育服務社會的職能。作者查閱了好幾所高校物流人才的培養方案,發現高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描述寬泛,大同小異,如都是用這樣的字眼描述“培養具有管理學、經濟學理論基礎,具備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相關的基本理論的專業人才”,這樣籠統、寬泛的描述沒有體現出各個高校為發展地方經濟而進行有特色的物流人才的培養,物流人才的培養定位不夠準確,也反映了物流人才培養沒有能夠跟上時展的步伐,與市場的需求相脫節,導致培養的物流人才在市場上沒有核心競爭優勢,大多數物流企業對畢業生的評價不高,滿意度不高。1.2課程設置以理論為主,實踐不足。當前,廣西一部分高校在制定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前,沒有事先進行深入的市場調查去了解物流企業對物流人才的要求,而是借鑒別的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或者由于教學設施設備等基礎條件的限制,在實際辦學中沒有體現現代物流的科學理念,大多偏重理論教育,局限在教室里傳授知識,實踐性教學的力度較弱,學生很少走出校門進行各種實踐活動,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物流人才只會紙上談兵,實際操作能力不足,在工作崗位上不能獨擋一面,飽受用人單位詬病。根據市場需求,結合招聘企業的反饋,當前廣西物流企業需求的人才應該具備以下能力:(1)扎實的物流專業知識,能夠獨立解決實際問題;(2)溝通能力強,物流工作涉及面廣,如果沒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肯定不能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也就不讓客戶滿意,不能形成客戶的忠誠;(3)電腦知識豐富,信息處理能力強,能夠熟練操作物流信息平臺;(4)繼續學習的能力。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社會,社會變化太快,假如學生一畢業后就停滯不前,不愿意繼續充實自己,那么必然會被時代拋棄。況且一個員工不可能永遠呆在一個崗位,因此要適應新環境、新崗位就必須具備再學習能力。因此,廣西本科高校在物流專業課程設置上應進行大膽改革,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1.3物流管理專業師資力量較薄弱。我國高等教育在大跨越的發展過程中,一些高校為跟上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步伐,在必要的師資隊伍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就匆忙開設了大量專業,可想而知,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的人才質量肯定不高,畢業生很難適應社會的需求,師資的不足也制約了專業的發展。據了解,目前廣西大部分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年輕教師所占比重較大,這些年輕教師大多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到高校任教,不可否認,他們所具備的理論知識足夠豐富,但實踐經驗的缺乏,導致他們在授課過程中以理論教學為主,對物流專業的實踐認識不足,在某些方面不能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這種偏重理論教學的方式顯然不能夠適應當前市場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同時,高校物流專業教師在年齡、學歷、職稱結構上沒有體現出合理性,對開展實踐教學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2“一帶一路”形勢下廣西高校一專多能物流創新人才的培養路徑

2.1立足地方,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一帶一路”倡議發展中,廣西凸顯了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因此在物流人才的培養上應立足地方,注重實際。如廣西民族大學的物流管理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們在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方面,一方面要求學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另一面還要求學生掌握一門外語(英語或東南亞語言),即專業+外語的學習形式。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實行“3+1”的培養模式。大一到大三學生在學校學習、實訓,大四的時候安排學生到越南、泰國、美國或馬來西亞留學一年。這種在滿足地方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畢業生的就業率高,社會、企業的反饋也好,達到了雙贏。北部灣大學物流人才的培養立足為地方服務,主要為北部灣地區培養地方人才,設置了港口物流和商貿物流等兩個方向,對學生進行物流基礎理論傳授的同時,還進行東盟語言教育,要求學生至少掌握一門東盟語言,突出面向東盟的培養特色。梧州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則立足珠江西江經濟帶、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以商貿物流為主,培養能勝任珠江—西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關物流崗位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2.2優化課程結構設置,創新教學模式的改革。各高校在制定教學計劃前應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對歷屆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解,為了解崗位能力要求還可去畢業生就業的物流企業來聽取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評價;其次,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了解各物流崗位對理論知識、技能的需求;最后,確定物流專業應重點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總之,應以就業需求為導向來進行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在課程設計中,物流專業課程應包括學科基礎課、學科必修課、專業方向課、職業能力實訓課等,同時還需要注意課程的銜接性,課程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便于學生的理解,增強專業課程的技術性和實用性,進一步合理優化,以跟上時展的步伐。如廣西民族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由四大模塊構成: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專業能力實訓課(如物流管理的系列軟件應用、畢業實習)等,學生經過四年的學習,不僅掌握扎實的物流理論知識,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市場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2.3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目前,對廣西大多數本科高校而言,物流管理專業實踐環節的建設始終是個薄弱環節。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目標的過程中,實踐教學這一塊是萬萬不能忽略的。高校應在四年的教學活動中,通過“認識實習、實踐實習、畢業實習”三個環節來開展實踐活動,即大一大二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大三開始讓學生認識實習,實踐實習,大四則通過畢業實習來進行。大三的實踐實習,可多次組織學生到大中型物流企業參觀、學習,或者高校與企業協調,讓學生在物流企業進行1周或更長時間的實踐,使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從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大四的畢業實習可結合畢業環節進行,可以不安排具體內容,主要由學生根據就業方向決定。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同學們的認知不是局限在感性中,而是讓學生們從感性到理性、從理性到知識整合上進一步深化物流理論知識的理解,實現理論教學活動,實踐活動的接軌。2.4推進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的校企合作。要想實現區域經濟社會與高等教育的和諧發展,高校應走出校門,與當地知名物流企業進行合作,在未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進行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應成為主流模式。因此,高校可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置、教學內容、教材建設、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創新。在這一環節上,可借鑒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廣西科技師范學院的做法。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主要面向中國東盟自貿區,因此它依托憑祥綜合保稅區、崇左物流園,與廣西區內外多家大型中外物流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廣西科技師范學院一貫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理念,與新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郵政速遞物流來賓分公司等20多家企業達成合作辦學協議,為教學、科研、就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2.5加強“雙師型”隊伍的建設。要改變傳統培養方式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形式,應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隊伍,“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重應達到規定的要求。目前大多數高校都采取引進和培養這兩個雙管齊下的途徑。在引進能工巧匠人才方面,各高校都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給出了各種優惠條件,以吸引知名物流企業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或技術骨干擔任專、兼職教師等,通過事業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確保物流專業的核心課程,進行核心崗位能力培養的教師一定是“雙師型”教師。在培養上,可以選派優秀教師到知名高校交流、培訓,了解國內外先進的物流理論知識和教學研究方法;并且高校每年應拿出一定的資金,讓物流教師每年至少有1個月的時間到相關的物流企業掛職鍛煉,及時了解物流領域的實踐內容,積累實踐經驗。在待遇上向這部分教師傾斜,以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同時也可吸引更多的教師愿意到企業學習、實踐。這些舉措都可為物流教師的理論水平、實踐水平的水平提升創造條件,從而培養出既具備理論知識又有實踐操作能力的“雙師型”隊伍,從而全面提高教學整體質量。2.6改革傳統的教學質量評價方式。新形勢下,傳統的單一評價方式已不符合社會需求,畢業生質量不能僅僅由高校說了算,應該實行多元評價,即構建高校、社會、用人單位為主體的評價機制與評價體系。用人單位對高校物流專業畢業生質量的認可度,可以反映出高校專業建設、市場需求之間的問題,高校可在下一屆進行人才培養、專業課程建設、教學內容的改革,從而使招生、人才培養、就業三個環節緊密聯系起來,實現社會、高校共同培養人才、成果共享的物流人才培養鏈。

3結語

總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物流管理專業一專多能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廣西本科高校應緊緊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立足地方,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與目標,改革教學模式,優化課程設置,改進教學方法,重視實踐實訓教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緊抓物流產業發展前沿動態,努力提升一專多能型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物流人才。

參考文獻

[1]聶小平,盧燕菁.“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創新人才培養路徑[J].科技經濟市場,2017(10).

[2]郭麗娜.新常態視角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公共管理,2016(3).

[3]謝如鶴,劉廣海.物流管理應用型人才專業能力構成與培養路徑研究[J].中國市場,2012.

[4]周谷平.一帶一路戰略的人才支撐與教育路徑[J].教育研究,2015(10).

作者:黃江美 李德正 劉忠萍 單位:南寧師范大學師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