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時間:2022-03-04 09:55:35

導語:機械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摘要:智能化時代下,制造業在崗位、技術等發面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人才的要求自然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科競賽是一項對知識量、技能熟練度、思維能力等都要求很高的特殊考試,因此對智能化時代下機械專業的人才培養有著多方方面積極的作用。本文就以智能時代制造行業人才需求的變化和當前機械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為基點,對基于學科競賽提高人才創新能力的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智能制造時代;學科競賽;創新能力培養

學科競賽是教學外綜的培養綜合能力的一項重要活動,對學生創新創業等復合型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智能化給制造行業帶來了的新的變革,智能化將成為制造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而在此趨勢下機械專業的課程體系也對應進行著變革,如綜合知識、信息管理知識、物聯網知識、控制理論和大數據等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都在向著適應產業需求的方向改變。以往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以不能滿足智能化背景下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現了如教學內容寬而不精,重理論知識輕實操教學,綜合能力不足等問題。本文就圍繞智能化時代機制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目前培養模式重存在的問題,對學科競賽培養該專業人才創新能力的模式進行研究。

1智能化背景下機械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和學科競賽培養創造能力中的不足

1.1智能化背景下制造業人才需求的變化。2016年教育部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指出重點培養該領域人才的自主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動手技能,培養融合型創造人才,這也是因為制造行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大。而隨著智能化的不斷研究,許多智能生產裝備已經開始出現并逐漸投入使用,因此該行業智能化研究、使用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進一步遞增,對制造專業復合型人才、創造性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具體而言,智能制造背景下出現了3D打印、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化的裝備,因此該行業急需大量相應設備的安裝、操作、維修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在數字化建模、柔性制造等方面,也缺少系統設計、安裝、調試、管理維護等方面的高技術人才;在制造類高級技能工人方面,更注重人才的實用型、管理經驗以及實際操作能力。1.2目前基于學科競賽培養機械專業人才創新能力中的不足。對比智能化背景下對行業人才的要求,學習以競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提高依舊存在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問題:①學生參與度低,積極性差。一些學校參賽學生的人數較少,或學生自主積極性差;②競賽題目缺乏實用性和創新。競賽設計題目與實際生產缺乏聯系,并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和創造能力,反而會造成學生對專業工作認識的偏差,而題目不夠新穎則會降低學生的興趣度、參賽率。這些方面阻礙了知識學習與競賽的聯系,自然不利于以競賽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

2智能化背景下機械專業基于學科競賽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1以學科競賽為導向優化實踐教學的內容。實踐教學是目前機械專業教學的重點,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十分重要。而該專業的學科競賽,都與該專業的核心課程精密相連。因此競賽中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在實操中發現問題,并推動其自主解決問題,而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也能在這樣的探索中得到鍛煉和提高。以學科競賽為導向,將實踐教育的內容進行優化、調整,在實驗、實訓、課程設計等實踐環節都做要貫穿學科競賽,針對性的添加綜合性、設計性更強的實踐環節,設立獨立的創新設計課程,加強通識教育等方面,都可以以競賽促實踐教學,以教學優化促競賽,形成二者的正循環、正反饋,促進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2.2對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方法進行改革。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進行教學,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能力。教學模式、方法的改革優化,主要體現在靈活應用小組學習、目標導向等現代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設備等先進設備,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對實踐內容進行創造性的解決。實踐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溝通,了解學生特點,從中發現教學的不足,才能更好的從反饋中進行反思和優化調整。2.3完善實驗室的運行方式。學科競賽、課外實踐活動等使專業教學教學的方式越來越靈活,這對學科競賽實驗室的管理運行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驗室可以采用學生自主管理的方式,在競賽期由學生承擔作品設計、加工的同時,通過對競賽的了解觀察,在管理上對管理條例、設備操作規程、值班手冊等進行完善。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權限,如根據學科競賽特點添置相關設備的權限,這種模式下,可以促使學生更多的對競賽和專業實踐進行了解,自我反思、實踐的過程中則鍛煉了其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實驗室運行方式的完善對競賽、實踐教學也有實質性的幫助。2.4完善學科競賽機制。完善學科競賽使學科競賽取得高質量成果的前提和保障。相關制度的保障,可以消除學生的一些疑慮,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并保障活動公開有序地開展。例如將學科競賽與學分掛鉤,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科研創新,對創新項目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建立自主建立競賽團體,帶動更多的同學參與學科競賽。

3結語

以學科競賽促進對機械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智能制造背景下該專業人才能力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這也是順應當前行業對人才的要求。要推動該教學改革,就要在實踐教學中從多方面貫穿創造性、自主性的培養模式,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自主管理實驗室、組建競賽團體等方式來豐富和推動學生了解和參與學科競賽,更多的、更主動的參與其中,才能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宋慶永.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J].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學報,2012,(1):34.

[2]周蘭菊.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智庫時代,2019(4):186-187.

作者:錢黎明 郭峰 單位:南通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