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采用人文教育策略
時間:2022-01-10 10:13:03
導語:中職語文采用人文教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向社會輸送技術人才,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對社會直接有用的人,以適應現實社會的選擇。職業教育重視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無可厚非,但如果只重視教授專業技能而忽視必要的人文教育,我們培養的學生怎能具有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呢?我們不能培養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工人,他們不能僅學會技術還要學會做人,不能只會和工具打交道還應該學會和人、和社會、和環境打交道。這需要將人文教育的思想滲透于職業教育的每個環節,這既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人文精神,是可以通過人文學科的教育實踐來逐步探索體會的。而語文正是擔負人文教育的重要載體。因此新時期的語文教育必須追隨時代的腳步,擔負起自身的責任。中職學生不僅要學好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語文基本技能,更應在語文學科里獲得一種深厚的人文修養。
一、德育教育中缺乏人文教育
為了確保在校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環境,保證良好的教學秩序,很多職校采用所謂量化管理模式,對學生的學習及表現進行分值統計,包括考勤、課堂紀律、勞動、集體活動等多項內容,一個學期結束后統計結果作為學生操行評定的依據,從而分出優、良、中、差等等級。這種量化管理常常形成一定的制度規定,被稱之為“德育考核”,依據條條框框對學生的言行加以制約,或加分或減分,對有些學生確有一定的約束和規范作用,但并沒有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有時往往適得其反。依靠分數制約學生行為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他們很可能會采取無所謂的態度。一旦產生這樣的后果,對學生的教育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正是因為那種量化管理模式過于冰冷,缺乏人文關懷。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得在德育教育中加入人文教育,在舊有的量化管理模式中加入人性化管理,在進行量化管理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轉變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以前的行為是錯誤的,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這種人文教育不能等學生犯了錯誤才實施,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體現出來,而語文教學正是實施人文教育的理想平臺。語文不僅是一種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構成,它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傳達的是思想與情感,承載的是文化精神、價值觀念和人類的文化成果。
二、中職語文教學
如何實施人文教育中職學校中語文學科在教學當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各咱應用文的寫作、書法水平的提高、口語的清晰表達,使得原本以形象思維為主的語文教學工作逐漸向著工具化、實用化的方向發展,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不再學得枯燥無味,更容易積極的參考到整個教學活動當中。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當中的語文教學應該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通過各咱語文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們學到更多的實用性的東西,從而更好的適應今后的工作。學生之所以會選擇中等職業學樣繼續學習與深造,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已經認識到學習不是自己所擅長的東西,應該選擇去學習一門技術,作為自己將來謀生的手段。所以,中等職業學校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差,對各種知識的掌握也比較的少,更重要的是,由于觀念上的原因,他們對于語文學科并不重視,更加看重專業課的學習。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當中的語文教育大綱大多是延用的以前的,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也是固定不變的,所有的教學活動在進行前就已經被劃定在了一個比較小的圈子之內,難以取得突破,更不用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在實際工作當中,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結合學生自身情況,在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把握的前提下,盡量做到因材施教,使處于不同學習階段的同學都能夠學有所獲,并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所謂的人文教育當然也不能僅僅依靠上面所說到的,還應該從教材的選擇上入手,添加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進入到職業學校語文教材中來,對于陶冶學生的性情是很有幫助的。另外,老師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應該要從人文的角度出發,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并引導學生對一些好的東西加以欣賞與吸收。
三、結語
現代中等職業學校的語言教學應該充分發揮其人文性,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們的實際需要,在對其進行語文基礎性東西教學的過程當中,不斷加強對學生人格及思想上的教育,針對現實生活當中所存在的各種善與不惡,對學生加以正確的領導。總之,實施現代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當中的人文教育,就要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實踐操作水平,幫助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當中取得更好的發展。
作者:王簫單位:佳木斯師范學校
- 上一篇:質監局安全生產月工作方案
- 下一篇:質監局工作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