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人文教育滲透思考

時間:2022-05-09 10:51:59

導語:小學數學人文教育滲透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人文教育滲透思考

一、小學數學中進行人文教育的途徑

1.利用數學史進行人文教育法國數學家亨利.龐家萊說過,如果要知道數學未來的發展,就要對數學的歷史進行了解。在數學這門學科漫長的發展史中,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和故事,可以喚起學生的遐想,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同時也會將數學文化傳承和發展下來。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五千年歷史的不斷沉淀和發展,蘊含豐富的數學文化。例如祖沖之發明了圓周率,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已經有了乘法口訣,我國蘊含豐富的數學文化。近代也有華羅庚的自學成才,陳景潤不斷探索哥德巴赫猜想等。國外也有大量的這類素材,除號“÷”早在300多年前就已經在瑞士開始使用,符合的意義在于用一條橫線將兩點進行區分,表示平均的涵義。在17世紀時,歐洲人就發明了計算尺,最早的計算機也是國外科學家先發明的。數學老師給學生介紹這些精彩的故事,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會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豐富的歷史淵源,為偉大數學家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折服,從而產生不斷創新和探索的動力。

2.在多學科的融合中進行人文教育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僅僅用單一的知識來教育學生,那么只能培養出有用的機器,而不是全面發展的人。數學學科中開展人文教育的目標十分豐富,有人生觀、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品質教育等多種途徑,這也是數學與人文融合的體現。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或者由于數學教師只專注于數學學科本身,對其他例如語文、音樂、美術、科學等學科了解少,或者即便了解也不知道如何融入到數學教學中。事實上,只要老師有這方面的意識,積極挖掘數學教材中關于美育德育等方面的素材,就能很好地對小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和熏陶。例如在上課前用故事、謎語或者游戲的方式導入新課;為了讓學生獲得更清楚的認知,可以讓學生動手進行試驗、尋找數學答案。學習圖形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搭建一些簡單的建筑;也可以將數學知識變成詩歌讓小學生進行吟誦;也可以借助地圖、多媒體等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如小學數學中有一課是《位置與方向》,讓學生在地區上標注我國五座名山的位置,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教師幫助學生掌握地理方位的概念,學生自然就可以標出位置。這時教師可以順藤摸瓜,把我國優美壯闊的大好河山介紹給學生,從而加深學生對祖國的認識和熱愛,升華學生的愛國主義情結,將教書育人與教學生做人有機地結合起來。總之,這些都是培養學生人文意識的有效途徑,只要教師有這方面的意識和準備,就可以將科學精神和人文意識的培養很好地結合起來。

3.在生活中進行數學人文教育

華羅庚曾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說明數學有著廣泛的應用。在生活中感知和學習數學,是學習數學最好的方法。尤其對小學生而言,小學生自制力比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他們喜歡游戲、喜歡動手操作,如果能將數學教學與小學生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就會讓小學生不覺得數學枯燥和無趣,就會越來越喜歡數學,越來越領略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教學效果十分顯著。同樣在小學數學中進行人文教育也離不開生活化教學。例如在講授完三角形的知識后,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生幾個大小不一的三角形,讓學生利用這些三角形組成新的圖案,看誰的方法最多,組成的圖案最漂亮,還可以在圖案中涂上顏色或者畫上嘴巴和眼睛。小學生對這樣的作業非常感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對建筑、美術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樣,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生活中處處可見的數字”、“圍棋中的數學”等各種活動,也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智力游戲,例如“九連環”、“華容道”等,讓學生在課外和父母一起玩,探尋游戲背后的有趣的規律,還可以給學生介紹黃金分割的含義和規律,讓小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典型的案例;在植樹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沿著直線植樹棵數一間隔數+l,環圈植樹棵數=間隔數”的知識,還可以適時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風沙侵襲、氣溫變暖等知識的普及,對小學生進行生命和環境教育。總之,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他們是問題發現、問題解決的主人。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索熱情,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還可以使學生的數學應用思想得以向課外延伸,使學生的人文素質進一步得到提高,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因此,如何合理地開發利用這些“數學寶藏”,讓小學生享受數學美麗、體驗人文情懷是每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結語

數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新課改倡導讓數學教育的人文價值與數學精神的教育價值形成互補并協調發展。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采取各種適當的手段和方法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

作者:孫宏工作單位:成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