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作用
時間:2022-10-09 09:28:04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什么是審美教育呢,審美教育指的是通過物質、精神等不同的美的形式,以耳濡目染的滲透方法,啟迪學生的智慧和心靈,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語文中經常有很多的內容可以引導教師去培養學生的審美方式和價值觀,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之后,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的課程更應該發揮其審美的教育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使學生從小就懂得美、認識美。那么,我們就當前小學語文的課程來探討一下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去給學生滲透審美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教育;新課程改革
一、教師要教會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要想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滲透審美的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師要培養學生去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帶領學生去發現語文中的美,去感受語文中的美。在我們的小學語文的教材中,大部分都是表達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學生應該所學習的品格或者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家鄉的思念、對山川人物的贊美,這個時候教師不僅僅要教會學生課文的主旨是什么,表達了什么內容,而是要引導學生去發現什么是美,這篇課文表現出來了哪些美德形式。舉例而言:小學課文有一篇是《桂林山水》,這一篇主要是贊頌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運用了很多的修辭手法,例如“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边@一段內容的描寫不僅僅表現的是祖國山川的美,作者所運用的文字的表現形式也很美,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相結合的表現形式把桂林山水的風景特點展露無遺。老師在講述這篇課文的學習的時候,就可以去問學生“大家覺得桂林的山水美嗎,他究竟美在哪里呢?作者寫的這篇內容美嗎,為什么你會覺得作者的文字很美呢?”然后一步步去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這樣才能在語文的教學中去滲透審美教育。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生動再現課文中的美
要想培養學生的審美的意識,光靠老師的嘴皮子去進行講解和學生自己的聯想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技術,生動地把課文所描述的意境展現出來,這樣學生才能身臨其境去感受課文中所描述的美,當然,這種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技術還原教學情境的方法更多地適用于描述祖國河流山川的教學。舉例而言:五年級語文課文中有一篇是描述《九寨溝》的風景的,一般情況下如果教師單純地去描述九寨溝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即使加上自己的想象也很難去有一個確切的認識,審美教育也不能很好地開展,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借助多媒體的技術再現九寨溝的美麗景色,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那么,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也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三、創設意境,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在小學語文的課文中,有很多素材是用來反映生活的,而對于生活的形象的表達都是借助語言來進行描述的,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課文當中,才能發現語文文字中的美,從而讓學生都去學習,去完善自己的語言運用形式。舉例而言: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一篇是《跌倒》,學生們在學習走路跑步的時候都跌倒過,但是大家都沒有想過跌倒的聯想,課文中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把生活中常見的情境描述為“跌倒”,描述了“跌倒”所帶來的積極的意義,從而讓學生學會一些道理,老師可以這樣去問學生“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跌倒過,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跌倒也可以給我們帶來美麗的感受呢‘風跌倒了,才有了美麗的落葉;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潤大地的雨水’這段文字運用了擬人的形式來表現自然的現象,大家有沒有想過自己在描述落葉和雨水的時候是什么樣子呢?”從而去引導學生聯想到自然現象的描述,去發現課文中文字運用的過人之處,和語言的美。
四、通過故事讓學生發現心靈美
審美的教育不單單是學生對于美麗景色的欣賞的滲透,還包括對于學生心靈的洗滌,通過小學語文的教育讓學生發現什么是心靈美,作為一名學生應該如何去做才算是心靈的美麗,從而培養學生的品格,也讓學生明辨了是非和價值觀。例如:小學四年級有一篇課文是《舍身炸暗堡》,現在的學生沒有經歷過那些艱難困苦的年代,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在哪兒都是“小霸王”,把中國的一些傳統的美德拋在了九霄云外,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課文中一些表現人物心靈的課程來對學生進行心靈美的教育,告訴學生什么才是心靈美。就拿的故事來講,老師可以去問學生,問什么明明知道炸掉碉堡自己就會犧牲,還是義無反顧地拿起了炸藥包呢,這體現了身上的哪些特點呢?他去炸掉暗堡對于我們祖國的貢獻有多大呢?讓學生去思考什么才是正確的行為,什么是心靈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帶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感受課文的節奏美
一節成功的語文課,不應該僅僅是教師教會了學生課文中的內容和主旨,教師也應該去帶領學生去誦讀課文,去感受課文中課文的節奏所表現出來的美,從而去更好地體會課文中所表現出來的其他的美,這無論是對于課文內容的教學還是作者情感的表達亦或是課文美學的感受都是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的。課文的朗讀沒有節奏,就相當于人渴了喝白開水平淡無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相當于白開水加了糖,香甜可口,學生才能愿意去慢慢品位,才能在課文的學習中加以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到節奏的美。就拿教學中經常遇到的詩歌教學來講,詩歌的教學是語文中經常遇到的,詩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如果學生平淡無奇地把它念出來,那么很少能把握詩歌的節奏和重點,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帶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對于學生感受其中的節奏和主旨都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讓學生感受到了其中的節奏美??偸鲈谛W語文的教學中,我們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審美教育,并把它貫穿到語文的整個教學過程中,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僅能學會語文知識,也能陶冶情操、洗滌心靈。
作者:張劍 單位:吉林省雙遼市第五小學
參考文獻:
[1]楊萍.審美教育應滲透于語文課堂教學[J].考試(教研)2011(4)
[2]周蘭.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84)
- 上一篇:高校體育教學中審美教育探討
- 下一篇: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