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教育在院校漢語言教學中滲透

時間:2022-10-10 04:19:09

導語:審美教育在院校漢語言教學中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美教育在院校漢語言教學中滲透

內容摘要:本文就審美教學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融入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希望能夠促進審美教育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有機融合。

關鍵詞:審美教育;漢語言文學;教學滲透

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審美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有機融合,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的學習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在當前高校漢語言文學學科教學中,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審美教育的融合,本文就此淺析一下觀點。

一.審美教育在高校漢語言文

學教學中的現狀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漢語言文學教學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學生進行母語文化教育的應用,實現對學生漢語使用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但是在高職院校的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約束和限制,通常會將漢語言文學當作普通的語文課程來展開教學,這和學校對漢語言文學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存在缺失有重要的關聯作用。高職院校開展漢語言教學學科,目的是為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進行提高,在將來踏上社會工作崗位的時候,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為社會服務,通過提升漢語言學科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可以將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傳遞給學生,通過將審美教育的觀念在漢語言文學教育當中的有機融入,可以提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魅力,同時,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的興趣可以得到激發。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時候,還存在著漏洞與諸多問題,例如課程安排的內容比較膚淺,教學的形式比較單一。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該課程比較枯燥,教師注重理論教學而缺乏實踐性的指導,導致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運用不夠合理與成熟。漢語言文學因其教學內容以古詩文等為主,導致學生會覺得教學內容比較枯燥無味,因此阻礙了漢語言文學教學效果的提升,達不到學科希望通過教育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目的,因此尤其需要在漢語言文學教育中融入美學教育。

二.審美教育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滲透策略

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通常都會融入一些相關的文學作品知識,文學作品能夠為學生帶來豐富的藝術享受,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進行欣賞的同時可以對自身的文化素養實現進一步提高。在進行文學作品欣賞的過程當中,學生也可以收集一些知名的文學作品,在日月積累的過程當中自身的審美能力也會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我們通過以下幾點將審美教育融入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當中。

1.首先在漢語言文學的教育當中將文學作品相關知識進行融入,教師可以將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藝術境界進行充分的挖掘并展示給學生,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以提高。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將漢語言文學知識通過用豐富的感情描繪,生動的將藝術作品魅力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將作品的情感結構和表現形式實現融會貫通,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力,使學生體會到優美的意境。通過對文學作品中蘊含的知識進行挖掘與展現可以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形成優越的審美品位以及審美意向。

2.積極開展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這是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積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審美能力提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學功底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當抓住學生處于求知欲、理解力較強的年齡特征,對文學作品中蘊含的各種獨特的事物與意境進行生動解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中的情感與已經進行充分感悟,在教學的過程中和學生產生共鳴。在教學中教師尤其應當將作品的藝術特色,通過豐富的形式傳遞給學生,將藝術作品的魅力充分的展示出來,提升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

3.改善教學方式提升學習積極性。漢語言文學教學的課堂受限于傳統語言文學教育的,因為單一教學模式的應用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強烈,學習氛圍沉悶。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可以通過教師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實現激發和提升。可以運用動畫、視頻、PPT課件等多媒體手段,對文學作品進行形象化的展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文學作品的意境;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在進行閱讀觀影后發表精彩片段的點評,不斷提升其文學素養;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朗讀品鑒活動,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作品進行鑒賞,通過互動活動的開展,感染大家一起體會文學作品的內涵與意境,激發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熱愛。這些教學方式的運用,使得審美教育如涓涓細流滋潤了學生的心靈,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

高職院校要達到漢語言文學學科教學水平的提高,一定要注重將審美教育融入其中,實現審美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融合與統一,使其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通過審美教學在漢語言文學教育中的滲透,能夠充分展示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魅力,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參考文獻

[1]李魏超.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J].科學與財富,2018,(15):100.

[2]齊愷.淺談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8,(12):12-13.

作者:陳佳娟 單位: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